東方網記者董浩帆4月19日報道:19日下午,豫園老城廂張燈結彩,一群身著華服的「老外」格外引人矚目。
身著華服的老外引起了不少遊客的關註
來自美國、挪威、日本、俄羅斯、馬來西亞、土耳其、保加利亞等16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老外講故事俱樂部成員與上海交通大學留學生們齊聚豫園,共同體驗古風妝造、品味中式茶歇、制作非遺漆扇、參與花藝創作,共賞春日美景。
老外們學習制作非遺漆扇
「我剛和朋友交流我身上的這套華服,非常好看,有朋友說這是過去富人才會穿的衣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講師安東尼來自孟加拉國,7年前他來到上海攻讀博士學位,這是他第一次嘗試中國傳統華服。安東尼告訴記者許多中國的古裝劇被轉譯到孟加拉並在電視上播出,收獲了不少當地觀眾的喜愛。所以當他穿上這套華服時他覺得自己仿佛也成為了劇中的古代富商。
安東尼體驗中式插花
安東尼經常透過報紙和電視學習中國文化,他還積極參加學校和社群舉辦傳統文化活動。「我的孩子出生在上海,已經快四歲了,或許他會比我更了解中華文化,因此我也得不斷學習才行。」
像安東尼一樣,因喜愛中華文化而來到上海的「老外」不在少數。印度尼西亞華人楊宇嘉身穿黑金色馬面裙向在場媒體展示了一套傳統武術,引得不少路人驚嘆連連。
楊宇嘉在準備古風妝造
作從小就對中華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楊宇嘉對中國傳統的舞蹈、音樂和服裝尤其著迷。他在上海學習生活了近10年,目前在上海戲劇學院讀研究生。「我祖籍廣東佛山,在雅加逹講廣東話多一點,這種集中展示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活動讓我獲悉匪淺。」
記者在活動現場發現,不少老外雖然是第一次嘗試華服,但是此前或多或少了解過這些服飾花紋的含義。身穿「四爪金龍」華服的裴文德告訴記者他知道龍紋是古代中國皇家的圖案。
裴文德(右一)身穿淡藍色華服正在學習如何制作中式插花。
「我曾經嘗試過中國古代農民的服飾,也知道龍對於中華文化的意義,可以說今天這身衣服讓我‘受寵若驚’。」裴文德可以流暢使用中文表達,他笑著對在場媒體表示,「以前來豫園是為了給客戶買紀念品,今天我想好好欣賞這些保存下來的古建築,高樓大廈與古典園林同框是上海發展的銘印。」
裴文德曾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擔任美國國家館的副館長,目前從事建築設計推廣方面的工作,在上海與西雅圖往來生活工作了近30年。他在上海最喜歡的事就是漫步在蘇州河畔,欣賞河道兩旁的人文自然景觀。「90年代的蘇州河臟且臭,可以說我見證了蘇州河變得像今天這麽美麗的過程,真的很了不起!」裴文德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