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縱橫談|村誌萊恩放的不僅是鄉愁

2024-07-26辟謠

近日,石家莊市鹿泉區東焦村村民王曉梅發現,村裏的星火革命史展覽館前多了一塊「鹿泉村誌編修紀念碑」,碑上記載了該區編寫村誌的經過。細看碑文,王曉梅認為:「全區13個鄉鎮208個鄉村,1500多名鄉賢、200余位老幹部和老教師參與編寫,歷經十多年才完成這場‘文化接力’,真是接續村裏文脈的大好事。」一本本村誌不僅詳細記錄了鹿泉區各村的自然、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內容,更凝聚著人們對故土的濃濃深情。(據【光明日報】7月20日報道)

「雨裏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在我們民族悠久的歷史中,一個個村莊如星星般點綴在文明的天空。無數人生於斯,長於斯,歌哭於斯。村誌作為一村之史,不僅記錄著鄉村的發展變遷,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記憶。當下,不少鄉村興起了修誌熱潮,成為一道引人註目的文化風景線。

鄉村是鄉土文化的根,村誌是鄉愁的棲身之所。費孝通說:「中國人的生活是靠土地,傳統的中國文化是土地裏長出來的。」村誌中有村情、村貌,有村裏的家族史、大事件,也有當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從生產、生活到方言、傳說,從村規民約到家風家訓,一本好的村誌就是鄉土文化的「活教材」,讓人記得住鄉思、留得下鄉愁、聽得見鄉音、傳承下鄉俗。翻開它們,能夠看到真實具體、生動可感的鄉土社會、鄉村生活,從中標定「內心的故鄉」,自然而然生發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眷戀之情與傳承之誌。

村誌是一村之「全史」,也是社會變遷的縮影。每一個村莊的發展都見證著中國的發展,社會的每一步行程都能在村誌中找到烙印。北京市多部村誌詳細記述了改革開放後鄉村社會治理的方式方法,廣東省一些村誌中精選了城鎮化轉型階段社會治理的典型事例,江蘇省多部村誌重點記述了鄉村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的轉型發展及當代經濟形態。許多村誌記錄黨的決策部署在農村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對於涵養家國情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和意義。

村誌是過去的回響,同樣啟示著未來。村誌編纂的過程,也是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的過程。寧晉縣許多村村民寫村誌、村誌寫村民,形成了巨大的道德輿論場,營造了熱愛桑梓、建設家鄉的濃厚氛圍。黃兒營西村從遍布鹽堿地的窮村,發展成全國知名的電線電纜生產基地,靠的是村民勤懇做人、踏實幹事。如今,該村把致富能人寫進村誌,就是要讓子孫後代延續這種敢闖敢拼的精神,把村子建設得更好。

盛世修誌,修誌為用。村誌萊恩放的是鄉愁,更是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寶貴資源。把村誌修好、用好,連線起過去、現在與未來,鄉土寶貴的精神財富就能發揚光大,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助力。(張 博)

關註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