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在古代,你的家鄉哪些美景能上課本封面?

2024-03-13圖片

近日,網友們紛紛將自己拍攝的影像搭配教科書樣版,做出一幅幅極具美感的「課本封面」,上了熱搜,引起眾多網友關註。他們選取的多為自己家鄉的美景。如果在古代,你的家鄉有哪些美景可以上封面呢?

徐州:

我家沛公台很不錯

1506年(明正德元年),36歲的唐伯虎,陪同吏部左侍郎王鏊到徐州遊覽沛台。沛台,又名歌風台,在今徐州沛縣境內。

沛台4公尺多高,據傳公元前195年淮南王英布謀反,6l歲的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平叛後,於返長安途中經過家鄉沛縣,在與故老子弟歡宴時,高唱【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分歸故鄉,安得猛土兮守四方。

劉邦離開沛縣之後,鄉人在他唱大風歌的地方築高台紀念。

自此後,沛台便成為旅遊勝地,歷代文人來此瞻仰憑吊者眾多。南北朝的庾信,唐代胡曾、陳陶,宋代賀鑄、文天祥,元代吳師道、李鳳,明代的閻爾梅,清代的袁枚,都到過沛台,留下千古名句。

「上得歌台風滿天,如聞擊築十三弦。還鄉高會山河動,開國元音創守全。」「一代君臣酣飲後,千年魂魄故鄉中。青天弓箭無留影,落日山河有大風。」

到元代,【高祖返鄉】還被寫成戲曲,流傳甚廣。相應的,沛台的名氣也比從前更為響亮,成為「沛縣古八景」之一。如果當時也要選一處美景作為課本封面,沛台一定會是徐州的重要選擇項。

沛台實景圖 明·唐寅 故宮博物院藏

沛台原在沛縣古縣城東南,屢遷屢建。現在的沛台和過去相比變化很大。唐伯虎遊覽沛台後,畫了一幅畫,為我們留下明代沛台的模樣。畫中有詩:

此地曾經王輦巡,比鄰爭睹帝王身。

世隨邑改井猶存,碑勒風歌字失真。

仗劍當時冀亡命,入關不意竟降秦。

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

「世隨邑改井猶存,碑勒風歌字失真」,大概當時還有一口漢井留存,還有一塊大風歌碑。唐伯虎說這塊碑上的自己已經有些漫漶不清了(「失真」)。現在的沛台內,存有大風歌碑三塊,其中一塊為漢代殘碑,僅存原碑3/4,據傳為東漢蔡邕或曹喜所書,也有人說是西漢爰禮所書。這應該就是唐伯虎所看到的那塊碑。

南京:

從八景到四十八景,盡收筆下

竟陵派開山祖師鐘惺能詩善文,45歲才學畫,竟也畫得不錯。

1608年,這位湖北人來到「才俊翕集,風流弘長」的南京城,並很快融入當地文藝圈。在詩詞唱酬之余,他春天的時候去過牛首山,秋天的時候也流連於棲霞楓葉。他為上百幅牛首歷代祖師畫像重新裝裱,也為紅葉寫下可堪再三吟詠的詩文。

早在洪武年間,太倉人史謹便對金陵勝景進行了品評,造出了「金陵八景」這個概念。明代中期,文徵明遊覽南京,畫出【金陵十景圖】。之後,金陵景色便以「組團」的形式,頻頻入詩入文入畫。鐘惺受其影響,也將南京美景收入筆下。

在現存於香港中文大學的【金陵十景圖】中,我們依稀能辨認出鐘惺選取了十個景色作為南京勝景的代表,它們分別為:燕子磯、達摩洞、牛首山、祈澤池、弘濟寺、鐘山、靈谷寺、憑虛閣、莫愁湖、石頭城。

從形式看,很明顯鐘惺受到以文徵明等人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景物冊頁的影響;而從其筆墨看,又融入了元人旨趣: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富於蕭散空靈的文人畫氣質。

惲壽平將其畫作推為逸品,「從荒寒一境悟入,所以落筆輒有會心」。錢鍾書更贊其以「詩境詩心入畫」,畫品超出晚明大畫家程嘉燧、李流芳。

金陵十景圖中的石頭城 明·鐘惺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既有名勝古跡,又有自然風光。鐘山、北湖、梅花山、鳳凰台……前人將南京的景色總結為「八景」「十景」「四十八景」,魏克繪制金陵四季,文伯仁為南京創作【金陵古今名勝十八景】,黃克晦、郭存仁都畫過【金陵八景圖】。清人石濤為南京畫過十四幅一組的畫作,樊圻也畫過【金陵五景圖】。每一幅圖畫都為我們留下古代南京的美景,每一幅圖畫也都可刊登於教材封面。

蘇州:

湖山之勝,入詩入畫

畫家沈周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他看慣了蘇州的山山水水。對蘇州山水,他的評價是,「吳中無甚崇山峻嶺。有皆陂陀連衍」。像天平山、天池、虎丘,是蘇州風景最好的地方,但一天之內就可以遊遍。遠一點的,像光福、鄧尉二山,「亦一宿可盡」。

蘇州的風景,沈周太熟悉了,屢屢為圖為詩。他畫過【姑蘇十景】,寫過【江南春詞】。到晚年,沈周又畫了一長卷,將蘇州的風景全數收入,山塘、虎丘、許墅、天池、天平山、支硎山……直到帆檣如織,浩渺無際的太湖。沈周希望他的這幅長卷,能讓未到過蘇州的人看到「吳下山水」的大概。

這就是【蘇州山水全圖】。該圖山巒重疊起伏,結構繁復,皴法細密,卻脈絡分明。

對沈周的蘇州題材畫作,吳寬曾說:「吳中多湖山之勝,余數與沈君啟南往遊。其間尤勝處,輒有詩紀之,然不如啟南紀之於畫之似也。」

他筆下的虎丘山,立於層巒疊嶂,很是繁復;他筆下的山塘,又多處留白,極其簡約。

蘇州山水全圖卷局部 明·沈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山塘,是大唐白居易的政績。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蘇州任刺史。一到蘇州,他便修築東起閶門西至虎丘的山塘河堤,束水排灌,改善了蘇州西北郊的農田水利和交通便利。工程期間,白太守親臨現場:「闔閭城碧鋪秋草,烏鵲橋紅帶夕陽。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他眼中所見的蘇州景象,在沈周的畫筆之下,復活了。在畫中山塘部份,岸邊皆是人家,小橋一座,泊舟二三,正是前人詩中所說,「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如詩如畫場景。

揚州:

春風十裏,從這裏吹起

要談揚州的美,從哪裏談起呢?

「十年一覺揚州夢」;「揚州曾是追遊地」;「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風景過於迷人,總讓文人騷客惦記著。即便現在的流行歌曲裏唱的「十裏春風」,也是從唐代的揚州吹起的,杜牧說:「春風十裏揚州路」。

作為江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重鎮,揚州自古繁華。胡商鹽販往來,珠翠珍怪盛市。

對於清代畫家袁耀,我們只知道他是江都(今揚州)人,甚至連他生於何時死於何地都不甚清楚。作為一名揚州人,他自然會畫揚州。袁耀畫過揚州四景:春台明月、平流湧瀑、萬松疊翠和平崗艷雪,這些景點代表了揚州的四季變換和自然美景。

1747年(乾隆十二年),他為我們留下一幅【邗江勝覽圖】:鎮淮門、市河、梅花嶺、蜀崗,等等,都被他一一畫入圖中。畫中的揚州城為山河環繞,房屋、樹木、舟船、橋梁、人物,極為精巧。從中,我們也能粗略領略到揚州之美。

邗江勝覽圖 清·袁耀 故宮博物院藏

江蘇自古人傑地靈,鐘靈毓秀,狼山觀海、惠山試茶、平湖秋月……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十景」「八景」。它們是每一個地方的門面,透過它們可深入了解當地人文歷史,從這個角度講,這些美景都是當地厚重人文歷史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