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失敗的緬甸新首都:面積全球第四大,建成十幾年,依然是「鬼城」

2024-07-20圖片

這座城市明明擁有全球第四大的面積,卻空蕩蕩的。

一個國家花費巨資,耗時15年打造的新首都,最終卻淪為一座毫無人氣的「鬼城」, 這就是緬甸新首都——奈比多。

它擁有寬闊的馬路、氣派的建築,卻唯獨缺少了城市最寶貴的靈魂一人。

到底是什麽原因,讓這個首都變成了毫無人煙的「鬼城」呢?

繁華的首都

仰光是緬甸曾經的首都,背靠著東南亞最大的河流伊洛瓦底江,面朝著波瀾壯闊的印度洋,這地理位置是妥妥的「風水寶地」。

早在19世紀,那些嗅覺靈敏的英國殖民者,一眼就相中了仰光這塊風水寶地。

他們在這兒修碼頭、建倉庫、開銀行,把仰光港口打造成了吞金巨獸,米、木材、寶石,什麽賺錢運什麽,硬是把仰光的經濟搞得風生水起。

那時的仰光港,可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港口,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絡繹不絕,汽笛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簡直就是「東方小倫敦」。

英國人可不僅僅滿足於做生意,他們還把仰光建成了自己的「文化中心」。

各種歐式建築拔地而起,跟周圍的熱帶風光融合在一起,別提多有「異國情調」了。

當然英國人也沒忘了推廣自己的文化,他們在仰光開辦學校、博物館,還創辦了緬甸第一所大學——仰光大學,為緬甸培養了不少人才。

二戰後,緬甸終於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實作了獨立。

仰光作為曾經的「殖民地中心」,自然而然地成了新生的緬甸首都,繼續扛起了國家發展的大旗。

獨立後的仰光,經濟發展迅速,人口不斷增長,各種文化在這裏交融碰撞,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城市風貌。

走在仰光街頭,你能看到金碧輝煌的佛塔,也能看到充滿殖民色彩的歐式建築;你能聽到虔誠的誦經聲,也能聽到喧鬧的市井叫賣聲。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仰光潛力無限。 但是誰也沒想到,在21世紀初,仰光竟然被緬甸軍政府「拋棄」了。

新首都變「鬼城」

原來在20世紀60年代,緬甸軍政府上台了。

他們打仗是一把好手,治國沒有什麽經驗,他們一通折騰,把緬甸經濟搞得一塌糊塗,民怨沸騰,國內局勢動蕩不安,各種反對派勢力也開始冒頭。

仰光作為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然成了「眾矢之的」。 三天兩頭遊行示威不說,還時不時發生爆炸襲擊事件,搞得人心惶惶。

軍政府一看,仰光靠海太近,目標太大,萬一哪天被反對派或者外國勢力「抄了老家」可咋整?不行,得趕緊找個安全點的地方「避避風頭」。

於是他們就把目光瞄準了緬甸中部山區的一個小地方——彬馬那,也就是後來的奈比多。

奈比多比仰光大了足足六倍,總共7085平方千米,是全球面積第四大城市。

並且這地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周圍全是山,易守難攻,簡直就是個天然的「軍事堡壘」。

而且這地方離緬甸的少數民族地區比較近,方便軍政府控制局勢,真是一舉兩得。

選址的事兒定下來了,軍政府大手一揮,幾百億美元砸了下去,硬是在這片荒山野嶺裏建起了一座「現代化都市」。

寬闊的馬路,能容納20輛車並排行駛,一眼望不到頭;氣派的政府大樓,金碧輝煌,還有動物園、佛塔、高爾夫球場……各種高大上的設施一應俱全,乍一看還真像那麽回事兒。

2005年軍政府一聲令下,浩浩蕩蕩地搬進了新首都。

可老百姓不買賬啊,你搬你的,我住我的,誰沒事兒願意跑到山溝溝裏去?

結果就是政府部門都搬去了,老百姓卻不願意來,偌大個城市,除了公務員和軍隊,幾乎看不到什麽人影。

那些高樓大廈空空蕩蕩,寬闊的馬路上車輛稀少,商場店鋪門可羅雀,冷冷清清,毫無生氣, 活脫脫一座「鬼城」。

更諷刺的是,軍政府為了讓奈比多有點人氣, 還特意把仰光的一些地標建築,比如大金塔、蘇雷寶塔,都「復制」了一份到奈比多。但是結果顯然是沒有什麽用。

遷都之謎

既然如此,當初為什麽軍政府還要執意遷都呢?

表面上他們說仰光人口太多,交通擁堵,環境汙染,需要「減負」;還說要把發展重心轉移到內地,帶動落後地區發展,實作共同富裕。 但是實際上他們的目的當然不僅於此。

仰光再怎麽不好,那也是緬甸的經濟中心,是國家的「錢袋子」,放著好好的「聚寶盆」不要,非要跑到山溝溝裏去「喝西北風」?

這邏輯,怎麽想都覺得哪裏不對勁。

其實軍政府心裏的算盤,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說白了就是三個字:不安全。

除了上面提到的地理位置相比較不太安全之外,軍政府覺得仰光人民的思想太「活躍」,不好控制。

別看緬甸軍政府表面上挺威風,但實際上,他們心裏也虛著呢。

畢竟緬甸人民可不是吃素的,歷史上推翻過好幾屆政府,誰知道他們哪天會不會又「揭竿而起」?

相比之下,奈比多地處偏遠,資訊閉塞,老百姓思想比較「單純」,更容易管理,也更方便軍政府「一手遮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錢。

緬甸雖然窮,但軍政府可不差錢。

他們手裏掌握著大量的國家資源,比如木材、寶石、礦產什麽的。當然,還有一些眾所周知卻不便詳談的產業…… 隨便倒騰倒騰,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這些錢,當然要花在「刀刃」上,比如建個豪華的新首都,給自己打造一個「安全屋」,再順便給自己撈點「油水」,豈不美哉?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軍政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搬到奈比多後,緬甸的經濟並沒有像他們預期的那樣突飛猛進, 反而因為遠離經濟中心,發展更加緩慢,跟仰光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更要命的是,民眾對軍政府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遷都反而成了火上澆油,各種抗議示威活動此起彼伏,搞得軍政府焦頭爛額。

不知道要是軍政府當初料到這個結果,還會不會遷都呢?

結語:

如今的緬甸呈現出兩個極端,仰光依然是充滿活力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奈比多則像一座戒備森嚴的「鬼城」,冷冷地註視著外面的一切。

緬甸的未來,到底會走向何方?仰光和奈比多又會發展成什麽樣子?也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了。

來源:中國知網【從仰光遷奈比多緬甸政府為何遷都成難解迷團】中國地名 .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