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後:放了他

2024-08-22圖片

前言

乾隆年間,一名70歲老臣因求父親謚號惹怒乾隆,被判死刑。

赴刑場時,他泰然自若地吃完斷頭飯,喝酒。

乾隆得知後竟改變主意,釋放了他。這背後的原因讓人疑惑?

七旬老臣的"死亡晚餐":一頓飯背後的生死賽局

乾隆四十年,京城刑部大牢裏,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正坐在簡陋的木桌前。 他就是曾經的朝廷重臣尹嘉銓,如今卻淪為階下囚,等待著死刑的執行。

獄卒端來一盤肉,兩壺酒,這就是尹嘉銓的斷頭飯。在古代,死刑犯臨刑前的最後一頓飯,通常都是豐盛的。但尹嘉銓只要了這些。

"大人,您真的不再多吃點嗎?"獄卒小聲問道。

尹嘉銓微微一笑,"夠了,足夠了。"

他慢條斯理地吃著肉,喝著酒,仿佛在品嘗人間美味。兩塊肉,三杯酒,就這樣悠然自得地吃完了。

獄卒們看得目瞪口呆。他們見過太多臨刑前痛哭流涕、跪地求饒的囚犯,卻從未見過如此淡定從容的。

"這老頭不怕死嗎?"一個年輕獄卒忍不住問。

"怕什麽?"尹嘉銓聽到了,輕聲說道,"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已經活夠本了。"

這番話很快傳到了乾隆耳中。皇帝聽後,眉頭緊鎖。

"這個尹嘉銓,到底是真的看開了,還是在故弄玄虛?"乾隆喃喃自語。

其實,尹嘉銓心裏也在打鼓。他知道,這頓飯可能是自己最後的機會。如果表現得太過懦弱,只會讓皇帝更加鄙視;如果能保持鎮定,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這頓看似簡單的晚餐,實際上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表演,一場生死攸關的賽局。

尹嘉銓賭對了。他的淡定引起了乾隆的好奇和思考。這位睿智的老臣,用自己的方式,向皇帝傳達了一個資訊: 我雖然犯了錯,但並非十惡不赦。

這頓"死亡晚餐",成了尹嘉銓翻盤的關鍵。 但是,他為什麽會走到這一步呢?又是什麽罪過讓乾隆如此震怒,竟要將一位功勛卓著的老臣處以極刑?

乾隆的震怒:當"孝道"遇上"皇權",誰更重要?

乾隆四十年春,江南細雨綿綿。皇帝的龍舟緩緩駛過運河,兩岸百姓歡呼雀躍。這是乾隆第六次南巡,他要親自體察民情,展示天子威儀。

就在這時,一份奏折遞到了乾隆手中。開啟一看,皇帝的臉色瞬間陰沈下來。

"大膽!"乾隆怒喝一聲,"來人,把這份奏折的主人給我抓起來!"

這份奏折的主人,正是已經致仕在家的老臣尹嘉銓。他在奏折中懇請皇帝給自己已故的父親追封謚號。

"父親一生為國盡忠,鞠躬盡瘁。望陛下念在老臣孝心,恩賜先父謚號。"尹嘉銓在奏折中這樣寫道。

乾隆越想越氣。"這個尹嘉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謚號豈是兒戲?朕想給就給,不想給就不給,哪輪得到你來請求?"

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說:"陛下,尹大人或許只是一片孝心…"

"孝心?"乾隆冷笑,"他是在挑戰朕的權威!這是在質疑朕的決定!"

乾隆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雍正皇帝曾經說過的話: "天下之事,莫大於孝。但天下之權,莫大於君。"

在封建社會,皇權至高無上。即便是孝道這樣的傳統美德,在皇權面前也要退避三舍。

尹嘉銓的行為,在乾隆看來,無異於對皇權的挑戰。這讓他想起了歷史上那些打著"孝道"旗號,實則別有用心的臣子。

"把他抓起來!"乾隆下令道,"朕要好好審問審問,看看他到底安的什麽心!"

就這樣,年過古稀的尹嘉銓被押解進京,關進了刑部大牢。

這件事在朝野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大臣私下議論紛紛。

"尹大人不過是為父求個謚號,有這麽嚴重嗎?"

"你不懂,這是在挑戰皇權啊!"

"可是,孝道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嗎?"

"在皇權面前,什麽美德都得靠邊站!"

尹嘉銓的悲劇,折射出了封建社會的殘酷現實。在那個時代,即便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也隨時可能因為一個不慎而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但是,僅僅因為一份奏折就要處死一位功勛卓著的老臣,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難道尹嘉銓真的就沒有任何辯解的機會嗎?

禁書惹禍:一屋子的知識究竟藏著多少"罪證"?

乾隆一聲令下,尹府被圍得水泄不通。幾輛大車停在門口,一群官差浩浩蕩蕩地沖進去,開始了徹底的搜查。

"快看!這裏全是書!"一個官差驚呼。

只見尹府的書房裏,從地板到天花板,整整齊齊地碼滿了書籍。這些書籍多得驚人,幾大卡車都裝不完。

負責抄家的官員傻了眼。"這得看多少年才能看完啊?"他喃喃自語。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了不得了的東西。

"大人,您快看!"一個官差捧著幾本書跑過來,"這些好像是禁書!"

官員接過一看,臉色大變。這些書裏有批評時政的,有諷刺朝廷的,還有歌頌前朝的。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些都是足以定罪的"罪證"。

"繼續搜!一定還有更多!"官員大喊。

果然,很快又發現了更多的禁書。這些書被小心翼翼地藏在其他書籍中間,如果不仔細翻找,根本發現不了。

"這個尹嘉銓,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裏卻偷偷看這些禁書,肯定是居心叵測!"官員斷定。

其實,尹嘉銓只是單純地愛看書。作為一個學者,他對各種知識都充滿好奇。他從未想過要造反,更沒想過要推翻清朝統治。

但在那個文字獄盛行的年代,僅僅擁有這些書,就足以定罪。

"難怪陛下要嚴懲他,原來是早有預謀啊!"官員們議論紛紛。

訊息很快傳到了乾隆耳中。皇帝聽後,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沒錯。

"這個尹嘉銓,果然心懷不軌!"乾隆怒道,"不僅要挑戰朕的權威,還偷偷看這些禁書,簡直是罪加一等!"

就這樣,尹嘉銓的罪名越來越重。一個學識淵博的老臣,因為自己的愛好,反而給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這件事在民間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聽說了嗎?尹大人家裏藏了一屋子的禁書!"

"真的假的?他不是一向以清廉著稱嗎?"

"誰知道呢,可能表面一套,背地裏一套吧。"

"哎,這年頭看書也能惹禍上身,真是太可怕了。"

尹嘉銓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不幸,更折射出了那個時代的陰暗面。在專制統治下,知識分子的處境是多麽艱難。

但是,難道一個人的一生,就真的可以因為幾本書而被徹底否定嗎?尹嘉銓在朝堂上的功績,難道就這樣被抹殺了嗎?

從死刑到流放:老臣的"鎮定"如何打動了乾隆的心?

乾隆皇帝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他剛剛聽完了獄卒的匯報,心裏頗為不安。

"你說他吃斷頭飯時很平靜?"乾隆問道。

"是的,陛下。"獄卒回答,"尹大人吃了兩塊肉,喝了三杯酒,就像平常吃飯一樣。"

乾隆沈思片刻,突然說:"把他帶來見朕。"

不久,尹嘉銓被帶到了乾隆面前。盡管身陷囹圄多日,這位老臣依然保持著從容不迫的姿態。

"尹卿,你可知罪?"乾隆問道。

尹嘉銓跪下叩頭,"臣知罪。臣不該妄自尊大,冒昧請求先父謚號,更不該私藏禁書。臣罪該萬死。"

乾隆註視著這位曾經的得力助手,心中五味雜陳。他忽然問道:"你為何在臨刑前如此淡定?"

尹嘉銓答道:"回陛下,臣雖然犯了錯,但一生為國盡忠,無愧於心。生死有命,臣已看透,所以並不恐懼。"

這番話打動了乾隆。他想起了尹嘉銓過去的功績,又看到老臣如此坦然面對死亡,心中不禁有些動容。

"你若能悔改,朕可以饒你不死。"乾隆說。

尹嘉銓叩頭謝恩,"臣感激陛下隆恩。臣若能活命,必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最終,乾隆改變了主意。他宣布:"念在尹卿年事已高,且有功於社稷,朕特赦其死罪,改判流放。"

這個決定在朝野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都沒想到,一個已經被判了死刑的人,居然還能逃過一劫。

"真是太幸運了!"

"這就是尹大人的過人之處啊,臨危不亂,才能打動聖心。"

"不愧是老臣啊,這份定力,我輩不及。"

尹嘉銓的經歷,讓很多人看到了在專制統治下生存的智慧。保持冷靜、承認錯誤、展現忠誠,這些都是在危難時刻自保的關鍵。

這個故事也讓人反思: 在那個時代,一個人的命運是多麽脆弱。即便是位高權重的大臣,也可能因為一時的言行不慎而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