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茶葉消費史:中國人的不斷探尋

2023-12-29圖片

▏資料來源:【中國茶密碼】(節選)

▏作者:羅軍

如今,茶葉被人類消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飲茶形式。無論是清飲還是調飲,其實都源自中國,是中國人不同階段的嘗試和創新。

幾千年來,中國人不斷探尋新的消費形式,一些形式傳播到其他國家和民族,被保留演化,新與舊的演替就構成了整個人類的茶葉消費史。

中國茶的消費史,可以劃分為三大文明形態:煎茶藝,即唐朝古典主義演繹;點茶藝,即宋朝浪漫主義演繹;泡茶藝,即明清寫實主義演繹。

煎茶藝

煎茶藝在【茶經】裏面有詳細的記載。唐朝生產的是餅茶,煮之前要先把茶碾成粉狀,過羅篩,等到水二沸後,進行煎煮。可能煮出來的茶湯苦澀味較重,多以香料和鹽來調劑。

除了陸羽的【茶經】,法門寺出土的文物也是很好的例證。在西安的法門寺地官裏面,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套完整的茶具,是唐朝的僖宗皇帝當皇子時供奉給寺廟的。這套茶具是銀制的,非常精美。

▲法門寺地宮出土鎏金奇洛基紋銀茶碾

創作於晚唐的【宮樂圖】反映的也是當時喝茶的情景。這幅畫很生動,可以看出當時喝茶的方式眼喝湯是一樣的,用勺子舀出來,再在茶碗中添加調味料。

▲【唐人宮樂圖】唐(公元618-907)

後來,唐朝的煎茶藝往兩個方向傳播流變.一個是流向了歐洲,像英國、荷蘭這些國家,他們是把茶煮出來再加糖、加奶,變成了調飲茶;另一個流向是少數民族,他們是往煮好的茶湯中添加鹽和奶,做成了西藏酥油茶、新疆奶茶、蒙古奶茶。

以漢族為主體的王朝繼續往前探索,到了宋朝就出現了點茶藝。

唐宋時期喝的是綠茶,它不是簡單的蒸汽殺青後壓成的餅,尤其是當時的貢茶,工藝繁復到了極致的程度。

唐宋時期的貢茶是相當奢侈的,茶廠是皇帝直接指派官員,采茶工人有上萬人,做茶師傅有幾千人,場面極為壯觀。

這麽多的人力物力投入,最後能做出來的茶也就幾萬餅。這幾萬餅茶進貢到宮裏面,皇帝再去分,這個大臣表現好就賞賜幾餅,那個嬪妃得寵,再賞賜幾餅,太子、皇子、王妃,都會被分到幾餅。最後皇帝留下來的,也就幾百餅茶。

▲唐代煮茶之酌茶

點茶藝

宋朝的玩法還要極致一些,它在這個茶餅上裝飾了很多龍鳳的花紋,叫「龍團鳳餅」。再後來,這些茶餅做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精致,所用的原料也更加珍貴。導致的結果是,這些茶越來越鮮,越來越貴,甚至比黃金還要貴。像歐陽修就感嘆,黃金易得茶不易得,好茶有錢都買不到。

這種做茶的方式也決定了喝茶的方式。點茶是把茶粉打成沫來喝,其實是吃茶。因為茶的胺基酸含量很高,非常鮮,吃下去是一點都不苦的。

宋朝點茶藝的審美高度達到了極致,但這並不代表宋朝所有的人都這麽喝茶,而是說這是當時主流的消費方式。

▲宋代點茶之炙茶

宋朝之前,茶具、餐具、酒具等一直是土陶制。從宋朝開始出現了建盞,它最大的進步是上了一層釉。建盞是黑色的,與點茶打出來的白沫相得益彰,更益於茶的審美。宋人的審美是有一定高度的,這個時代的作品具有一種永恒性,令後世無法超越。無論是建盞還是汝窯,都是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誕生的,既是一種審美的必然,也是一種技藝的偶然。

宋朝的點茶藝傳到了日本,發生了改變,點茶的方式不太一樣了。茶進入不同的文化裏面,會有一個適應和調整的過程。

▲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

泡茶藝

明清時期的泡茶藝、制茶法和飲茶法一再簡化,導致了茶類的高度異化。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他覺得茶不能是宋朝的玩法,這個玩法太奢侈了。而且,他認為宋朝那種對美的追求是有害的,導致宋朝亡了國。於是,他把以前很多繁復的東西都簡化掉了,飲茶的方式就用民間的,一把散茶拿水一泡就可以喝了。

散茶的方式出來之後,殺青的方式也緊隨其後發生了改變,蒸青綠茶被炒青綠茶所取代。 結果就促進了中國茶的高度異化,烏龍茶出來了,紅茶出來了,依據發酵程度的不同,分化出很多類別。

▲福鼎白茶-2018牡丹王

中國茶的多樣性是從明朝中後期開始的,到了清朝,已經讓人眼花繚亂了,中國茶現在的格局跟清朝差不多。

明清的泡茶藝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我們們現在所有茶的審美還是泡茶藝的方式。 泡茶藝有兩點非常關鍵,它要求很純粹,一是不能添加任何東西,二是要求喝茶很安靜。 西方人喝茶對這兩點是沒有要求的,東方人喝茶卻要求很安靜。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同類的茶之間的區隔很細微,只有專註、安靜,才能分得清。

泡茶藝出現之後,茶具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出現了紫砂壺、蓋碗。蓋碗是上加蓋,下加托,寓意是上面有天,下面有地,人在天地間。茶是有生命的,在泡茶藝中,蓋碗是很重要的一個標記。

關註我們,天天喝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