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2號交通站】翻車分析 : 換角敗筆 鐵三角解體 連賈隊長也差強人意

2024-07-28圖片

最近,因為台標問題,讓廣大網民又將目光關註到了向來行事低調已經沈寂多年了的山東衛視。

其實,山東衛視也有風光無限的時候。比如,2007年的5月間山東衛視獨播的一部僅有28集的情景喜劇就拿到了內地各衛視的收視冠軍。這就是英氏影視出品的【地下交通站】。

該劇新穎的抗戰情景喜劇題材和各位主演客串的精彩表演在互聯網上迅速傳播,家喻戶曉。如果說這部情景喜劇還有什麽被廣大觀眾所詬病的缺點的話,那就是28集的篇幅實在太小,讓觀眾看得很不過癮。如此,該劇的續集也就自然為鐵粉們所日夜期盼了。

英氏影視倒也真是不負眾望,三年多以後(前後兩部播出時間相距3年多,但制作時間相距4年多),該劇的續集【二號交通站】終於問世。但是很遺憾,這部續集翻車了。

雖然這部續集的主創們依舊誠意滿滿,雖然演員們依舊很努力,雖然劇中絕大多數的角色塑造得依舊很完美。可事實就是這麽殘酷,這部續集翻車了。觀眾不買賬,網友們不買賬。

本期內容,在下就嘗試淺顯地分析分析這部續集翻車的大概原因。

「安邱城鐵三角」中白轉譯缺席、賈隊長退步

用情景喜劇的形式表現抗戰題材,這是一個非常大膽更是異常新穎的嘗試。當然【地下交通站】的嘗試無疑是成功了。

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將抗戰和喜劇這兩個元素在戲份和角色上進行了非常合理的分工。雖然所有的角色和劇情都參與了抗戰和喜劇這兩個元素。但顯然「安邱城鐵三角」分擔的喜劇份額更多。或者說,賈貴、黃金標、白守業三個人物擔負了最多的笑料輸出。三位也確實是異常完美地完成了任務。

但到了續集裏,由於檔期原因,鐵三角缺了一角。劉金山飾演的白轉譯缺席了續集,由佟磊飾演的夏學禮夏轉譯填補了空缺。

公平地說,佟磊雖然非表演專業出身,卻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夏學禮這個角色也塑造得很成功。但無奈啊,畢竟劉金山精耕喜劇領域多年,又是各種英氏情景劇的常客,經驗太豐富了。而且,鐵三角早就多有合作,更是在第一部裏形成了無可替代、珠聯璧合的默契度。這都是佟磊的夏學禮彌補不了的。

所以,鐵三角雖然只缺了白轉譯這一角,在效果上卻如同塌卻了半邊天,最少被直接打了三折。

您沒看錯,我也沒算錯。塌了半邊=打了三折。因為「安邱城鐵三角」最重要的那一角賈隊長也出問題了。

演續集時,顏冠英顏老已經是年過花甲了,而且之前身體還出了點狀況新換了假牙。所以既氣力不足也有些口齒不清。細心的觀眾可能早就發現,顏老的很多戲份都是坐著完成的。比如有些跟黑藤的對手戲中,就出現了很不合理的黑藤站著賈貴反而坐著的情景。台詞上更是退步了很多,不但口齒不清,而且很多時候需要攢足力氣把台詞「喊」出來。

盡管觀眾們出於對顏老對賈貴這個角色的偏愛,對顏老身上的狀況給予了寬容甚至是無視。但客觀地說,顏老的狀態下滑和劉金山的缺席確實對續集產生了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算是續集翻車的次要原因之一。

換角失敗

續集的主要角色框架相對於第一部變化太大,這種變化對於續集的影響不說是傷筋動骨吧,也可說是面目全非了。

鐵三角那邊變化的影響還在其次,最要命的是交通站這邊。蔡水根被換成了王金寶,而楊寶祿、張全福、老太太和小石頭則直接消失,只剩下孫有福老哥一個作為原班人馬苦苦支撐。

也就是說續集要想繼承觀眾們對於第一部良好的既定印象,那王金寶一個人就必須既要表現蔡水根的精明強幹和表面獻媚,又要表現寶祿的不太聰明、全福的裝傻充楞、老太太的神神叨叨和小石頭的聰明機智。但其最終結果就是,自身演技連一個蔡水根都演不好的王金寶把這個「五合一」的角色演成個嚴重的精神分裂。但也算是把老太太的神神叨叨和寶祿的不太聰明給演出來了

更要命的是王金寶的演員可能是太想演好這個角色了,確實很賣力氣。但演戲不是扛大包使儍力氣啊,表演上用力過猛只會適得其反。而且他的角色是交通員,本來各種身份轉換的跨度就特別大。在此基礎上演技不夠加用力過猛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一個在各種極限情緒間不斷無縫切換,又把每種情緒都演得很膚淺的跳梁小醜就此誕生了。

本劇的編劇們應該已經考慮到了交通站裏角色減少的負面影響,所以又添加了趙成厚、齊翠芬和NPC般的李茂才。可趙成厚和齊翠芬不但沒能彌補不足,反而成了既王金寶之後的又兩個災難級角色。

這兩個演員也不曉得是演技不夠,還是準備不足。而且可能是真的不太適應喜劇的氛圍,都把角色演得用力過猛表演痕跡特別重。總之是那種永遠都在拿腔作態的表演在這部劇裏顯得太突兀了,太讓觀眾們反感了。

總之,更換主要角色的失敗是該劇翻車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編匯出了問題

續集最根本的問題其實出在編導們的身上,從最初的策劃就與觀眾們的普遍期許產生了巨大的偏差。

前面提到過,第一部僅僅只有28集的篇幅。如此優秀的作品,又是作為通常應該動輒百十集左右的情景喜劇形式,28級的體量顯然讓觀眾們很不解渴。所以,廣大觀眾迫切希望續集能作為第一部原汁原味的延續,形成一部完整的長篇作品。就像當年的【我愛我家】那樣,在前40集的基礎上後80集延續原班底、原場景,只是增加相同風格的劇情就很完美了。

但續集的編導們可能是太怕埋沒了自己的創新才華了,非要搞出一部與前作不一樣的創新作品來。結果就是——太新了,新得讓觀眾很不適應。或者,說得再直白一點兒,就是搞出了一部變了味兒的,甚至有些不倫不類的作品。

而編劇方面也有劇情註水嚴重的現象,導致續集裏無論是笑點笑料還是矛盾沖突都比第一部有很大的縮水。比如,劇中「小治強運動」和臥底的話題就像祥林嫂一樣嘮嘮叨叨、沒完沒了、反反復復地提及,占用了太多的篇幅。這在第一部裏是不可想象的。

再比如,趙成厚幾乎每次出場都是固定的那幾句「意思」「訊息」之類的台詞和陰陽怪氣的表情。仿佛編劇把這個角色給忘了,沒給他寫其他的台詞一樣。

整個續集裏,也就是「大阪炮兵」那段劇情能達到第一部的平均精彩程度。

一些看似不重要的雜項使得風格味道與第一部反差太大

除了角色、劇情這些觀眾特別關註的東西,還有一些小元素的變化也讓續集的風格嚴重變了味。

比如台詞上就有個明顯的變化——沒有粗口國粹了。第一部裏,二位隊長那是習慣性把三親六故掛在嘴邊的。雖然略顯粗俗,但合情合理。到了續集裏,為凈化銀屏,二位隊長斯文了。可偵緝隊和警備隊的靈魂也沒有了。

還有「罐裝笑聲」也沒有了。雖然第一部沒有現場觀眾,更沒有現場觀眾的笑聲。這些笑聲都是從【我愛我家】裏罐裝過來的。雖然續集去掉笑聲也許是為了增加真實感。但其實,觀眾們對於第一部的「罐裝笑聲」還是可以接受的。反而是續集裏沒有了,倒覺得挺別扭的。

場景的變化也是個問題。嚴格來說,其實續集裏鄉土氣息更濃的場景更符合抗戰時期的歷史真實。但無奈,先入為主啊。第一部既然為廣大觀眾們所特別認可。那劇中的方方面面也就愛屋及烏地都被觀眾認可了。

觀眾們即便心裏一清二楚續集裏這些土房子更真實更費時費力,但還會更認可第一部裏充滿美工感的場景。因為先入為主,因為習以為常了。

本期內容就到這裏。無論您對在下的觀點有什麽共鳴還是異議,歡迎在評論區裏一吐為快。另外,關於【地下交通站】朋友們還有哪些想討論的話題,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裏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