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兩次監國,三次接近皇位,大明襄王屢次成為皇位備胎為何能善終?

2024-08-31圖片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播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妍妍

編輯|妍妍

【——【·前言·】——】

在大明王朝的歷史中,襄王的經歷可謂跌宕起伏。兩次監國、三次接近皇位,他似乎是命中註定的「皇位備胎」。

在皇權爭奪的漩渦中,多少王公貴族因為離皇位太近而命喪黃泉,而襄王卻屢次成為皇位繼承的候選人,卻總能全身而退,甚至善終。

他是如何在這場危險的權力遊戲中遊刃有余的?是什麽原因讓他在險象環生的宮廷鬥爭中始終保持清醒,避免了悲劇的結局?襄王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

帝王之路:襄王朱瞻墡的崛起

永樂二十二年,也就是1424年,朱棣駕崩於榆木川。朱高熾繼位,不久便立下太子朱瞻基。

同年,朱高熾冊封自己的小兒子朱瞻墡 (shàn) 為襄王。這位年輕的王爺或許未曾想到,自己將在未來的歲月裏多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朱瞻墡生性謹慎,為人低調。他深諳宮廷政治的險惡,始終保持著一份警惕。這份謹慎和警覺,為他日後在朝堂上的生存埋下了伏筆。

作為皇子,他既有榮耀,也深知責任重大。朱瞻墡常常提醒自己,要時刻謹言慎行,不可給人以覬覦皇位的印象。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眷顧這位年輕的王爺 僅僅一年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朱瞻墡不得不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央。

危機降臨:首次監國的考驗

洪熙元年,也就是1425年,朱高熾突然駕崩。這位在位僅十個月的皇帝,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政治真空。更糟糕的是,此時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距離京城有一段不短的路程。

朝中大臣們陷入了恐慌。他們擔心,如果訊息走漏,覬覦皇位的漢王朱高煦可能會趁機作亂。畢竟,從山東樂安州到京城,要比從南京快得多。

在這危急時刻,張皇後展現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她當機立斷,一方面嚴令封鎖朱高熾駕崩的訊息,另一方面,她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讓襄王朱瞻墡監國。

這是明朝歷史上首次由藩王監國。朱瞻墡雖然年輕,但他的沈穩和謹慎給了張皇後信心。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張皇後還安排戶部尚書夏元吉從旁輔佐。

朱瞻墡深知這份責任的重大。他每天早起晚睡,認真處理朝政,生怕出一點差錯。他的表現,不僅贏得了大臣們的贊許,也為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朱瞻墡的監國期間,朝廷井然有序,沒有發生任何意外。當朱瞻基安全抵達京城時,朱瞻墡立即交還了監國權力,懇請兄長盡快登基,以安定人心。

這次完美的表現,讓朱瞻墡在朝中的聲望大增。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相反,他更加謹慎,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越界。

風雲再起:第二次監國與政治智慧

朱瞻基登基後,朝廷並未就此太平。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蠢蠢欲動,企圖效仿朱棣發動"第二次靖難之役"。

面對這一危機,朱瞻基決定親自領兵平叛。然而,此時的朱瞻基尚未有子嗣。如果他出征,誰來留守京師?

歷史仿佛在重復上演。朱瞻基再次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弟弟朱瞻墡。這一次,朱瞻墡與鄭王朱瞻埈共同擔任監國。

與第一次監國不同,這次朱瞻墡的權力受到了更多限制。朱瞻基雖然信任弟弟,但也不敢完全放心。然而,朱瞻墡並未因此而有所怨言。他理解兄長的顧慮,仍然盡心盡力地處理朝政。

朱瞻墡的政治智慧在這次監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他處理政務時,總是小心謹慎,不敢僭越。每一項重大決策,他都會征詢朝中大臣的意見,確保不會引起爭議。

這種謹慎的態度,不僅贏得了大臣們的支持,也讓遠在前線的朱瞻基倍感安心。當朱瞻基凱旋而歸時,朱瞻墡立即請求就藩,表現出對權力的淡泊。

這種識大體、明大局的態度,讓朱瞻墡在朝中的聲望更上一層樓。然而,命運的考驗遠未結束。接下來的歲月裏,朱瞻墡將面臨更大的誘惑和挑戰。

皇權之爭:三次與龍椅擦肩而過

朱瞻基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史稱"明宣之治"。然而,好景不長。宣德十年(1435年),年僅38歲的朱瞻基突然駕崩,留下年僅8歲的太子朱祁鎮。

朝中頓時陷入混亂。有人擔心年幼的太子難以應對朝政,提議立朱瞻墡為帝。這是朱瞻墡第一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面對這個誘人的提議,朱瞻墡毫不動心。他堅決支持太子繼位,並上書勸誡朝中大臣要遵循先帝遺願。他的態度堅定而明確,很快平息了朝中的爭議。

十四年後,更大的危機又降臨了。正統十四年(1449年),朱祁鎮親征瓦剌,卻在土木堡兵敗被俘。朝廷再次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孫太後想到了朱瞻墡。她派人到長沙請朱瞻墡入京,暗示可能會讓他再次監國。這是朱瞻墡第二次接近皇位的機會。

然而,朱瞻墡再次表現出了驚人的政治智慧。他婉拒了孫太後的邀請,並建議立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為太子,讓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監國。這個建議最終被采納,避免了更大的政治動蕩。

朱祁鈺繼位後,朱瞻墡並未就此隱退。他多次上書,提醒朱祁鈺要善待被囚禁的朱祁鎮。這種義薄雲天的行為,為他贏得了更多的尊重。

當朱祁鈺病重時,有人提議立朱瞻墡的兒子朱祁鏞為帝。這是朱瞻墡第三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面對這個機會,朱瞻墡依然保持著驚人的冷靜。他沒有表現出任何對權力的渴望,而是繼續支持朱見深繼位。

忠誠與智慧:善終之道

朱祁鎮復辟後,開始清算那些支持朱祁鈺的大臣。朱瞻墡因為曾多次被提議繼位,一度處境危險。

然而,朱祁鎮發現了朱瞻墡之前上書勸誡朱祁鈺善待自己的奏疏。這份忠誠打動了朱祁鎮,他不僅沒有追究朱瞻墡的責任,反而對這位叔叔更加優厚。

朱瞻墡的政治生涯,堪稱是一部 "如何在皇權鬥爭中全身而退" 的教科書。他兩次監國,三次接近皇位,卻始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為權力所迷惑。

他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對權力的克制,更體現在對局勢的準確判斷。每次危機,他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既維護了皇室的穩定,也保全了自己。

成化十四年(1478年),朱瞻墡在長沙去世,享年73歲。他的一生,成為了明朝宗室中的一個傳奇。

【——【·結語·】——】

襄王朱瞻墡的一生,堪稱是權力場中的一曲悲歌。 朱瞻墡的故事,不僅是一個個人的傳奇,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政治生存指南。

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何為"守禮法,遠嫌疑",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智慧財富。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