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新春走基層|重拾老技藝,舞龍鬧新春

2024-02-19圖片

「扭腰、轉身,好!」2月15日,在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鎮前郭村廣場,村裏的舞龍隊員們正在表演。這個春節,舞龍隊收到了不少表演邀約,幾乎天天有演出。

前郭村舞龍隊員們正在表演。

前幾年他們的情況並不是這樣。「我們村的舞龍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已經有200多年了。」舞龍隊隊長郭長高說,「到了上世紀90年代,因為經濟等原因,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舞龍隊就解散了。」

「以前,村裏幾乎家家戶戶會舞龍,組織者在村裏一敲鑼,大家就都出來參加。」郭長高說,他從小喜歡觀看舞龍表演,十四五歲就加入村裏的舞龍隊。「當時年紀小,身體輕,搭人山表演時,底下的人合力一送,我就到最上層了。」

郭長高表演了五六年,舞龍隊就解散了,他一直感覺很遺憾。2021年,他去鄰居家幫忙,看到屋裏放著的大鼓和鑼,想到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也有了空閑時間,就聯系以前舞龍隊的幾個隊友,看能不能重新拾起這門技藝。

「一商量,大家都覺得可以把舞龍隊重新組建起來。」郭長高說,「村民們也都很支持,紛紛主動捐錢,我們一下子籌到了2萬多元,重新購置了舞龍、大鼓、鑔等表演道具。」

錢不夠,舞龍隊員們就自己想辦法,家裏有材料的提供材料,有技術的上手制作,總算是把「草台班子」搭了起來。「沒想到初次表演就吸引了1000多人觀看,甚至10多公裏外的村民都趕來捧場,這也給了我們繼續演下去的信心。」郭長高說。

「我們村的舞龍全長28公尺,分為9節,每節由1人操控,加上龍珠的操控者,共10人參與表演。」舞龍隊的大鼓手郭相學說,「舞龍表演配合鼓、鑼、鑔等樂器,節奏鮮明。樂器演奏講究一清二白,聲音分明,一兩公裏外的村子都可以聽到。」

郭相林(左)、郭相學(中)、郭長高正在練習演奏。

前郭村舞龍表演的特點是內容豐富。先由舞龍開場,「金龍」翺翔騰飛、盤旋翻滾一陣後,組成「龍門」;高蹺秧歌的表演者從「龍門」進場,邊舞邊唱,表演40多分鐘;接著,花車和花團亮相;再緊接著是一系列民間趣味表演,如「二鬼角力」「姜公背姜婆」「杠官」等;最後,舞龍再次出場為表演畫上句號。整個過程熱鬧非凡,持續三四個小時。

舞龍隊成員都多才多藝。郭相位今年80歲了,不僅會舞龍,還能踩高蹺跳秧歌。「高蹺秧歌可不只是腳上功夫,全身都要動起來,每個動作都要在地面練上百遍,才能上高蹺表演。」郭相位說,演出時要跟觀眾有眼神交流,嘴裏還要有曲。說著他就唱了一段,「天津城西普都青,有一個美女叫白秀英……」

郭相位唱了一段【畫扇面】。

如今,前郭村舞龍隊有40多人,基本都超過了50歲。「現在年輕人也不是不喜歡這些,主要是都要上班,沒有時間來學。」郭長高說,踩高蹺有著很強的趣味性,很多孩子都很感興趣,「前兩天還有個5歲的孩子跟著我們一起唱【繡針紮】呢。」

舞龍隊部份成員們聚在郭長高的小屋裏討論怎麽加入新元素。

隨著時代發展,郭長高與隊員們在表演中不斷加入新元素,讓動作更年輕化,他還帶著隊員們在網上直播。「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這個非遺文化,把它傳承下去。」郭長高說,前郭村人愛舞龍,不僅因為它是祖輩文化的積澱,還因為龍是吉祥的化身,代表著他們向著美好未來前進。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李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