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小小玉壁城,高歡的滑鐵盧,西魏的釣魚城

2024-07-20圖片

公元 546 年,東魏梟雄高歡希望在有生之年開啟西進的道路,攻取西魏在河東汾水下遊的戰略要地-玉壁城,於是親率東魏十幾萬精銳之師,對其發起猛攻。

當時玉壁的守將是西魏並州刺史 韋孝寬,他率領幾千將士沈著防守,戰術機智冷靜。高歡用盡各種計謀,如在城南築起土丘試圖居高臨下破城,挖掘地道,趕造戰車,甚至截斷城中水源等,但都被韋孝寬一一化解。韋孝寬讓部下在城內挖掘塹壕、準備防禦器械,還在地道內儲備柴草以應對東魏軍,在城墻塌陷處豎立木柵欄等。針鋒相對進行還擊,高歡無一得逞。

高歡大軍苦戰了五十多天,士卒死傷過半,卻依然未能攻破玉壁城,韋孝寬反而奪據了外圍高歡堆壘的土山。高歡智盡能索,最後因憤恨惱怒而病倒。無奈之下,只得選擇退兵。

撤軍路上,士兵們士氣低落。為激勵將士,高歡令敕勒族將領斛律金為大家吟唱【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高歡觸景生情,不禁親自合唱。

高歡一邊唱,一邊回首往事。當年帶領兄弟在敕勒川起義,出生入死,戰無不勝,如今卻落得英雄老去,無力回天。待歌聲結束,高歡已經是熱淚盈眶,傷心欲絕。眾將也悲痛萬分,感慨不已。優美的詩篇,借玉壁之戰流傳千古。回到晉陽後不久,高歡帶著無限的遺憾,郁郁而終。

玉壁之戰展現了韋孝寬出色的軍事才能和防守策略,堪稱是冷兵器時代攻守城的經典作品。韋孝寬一戰成名,入選唐宋武廟七十二名將。

此役成為了高歡軍事生涯中的滑鐵盧,夢斷玉壁。東西魏的形勢隨之發生了逆轉,西魏逐漸占據上風。

為什麽一個小小的玉壁城,千百人的駐防,就讓名噪一時的北朝梟雄,止步不前,最後還落得個蒙哥兵敗釣魚城的相似結局?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玉壁在什麽地方。經多年的考古發掘,玉壁城被確定是位於今‬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太陽鄉白家莊村、均安村一帶‬的汾河台地上,總面積約264.6萬平方米。玉壁城遺址三面深溝一面壁壘,地勢突兀,險峻天成,易守難攻‬。

根據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東魏進攻西魏,無論是從北面的晉陽,還是東邊的鄴城、洛陽,因為黃河形成的天然地形,使河東都成為必經之地。處於運城盆地的河東,北有汾水和峨嵋原的高台阻礙,東依王屋山據險,南邊則背靠中條山和黃河水流的阻隔,是東西魏必爭之地。

很顯然,高歡的大軍從晉陽南下,在晉中順汾水直抵黃河,經過汾水道的龍門口,或者是涑水道的蒲津,渡黃河取華州攻長安,在軍事上比較有利。因為這樣繞開了峨嵋原,避免在穿越狹窄的聞喜隘口時,很容易被截擊的情況。

宇文泰自然深知這個道理,西魏大統四年(538年),就‬派‬名將‬王‬思‬政‬在‬汾‬水‬的‬下‬遊‬,築城‬防守‬,以‬阻止‬高歡‬軍‬從‬汾河‬入‬黃‬。王‬思‬政所‬築‬之‬城‬,就是‬玉壁‬城‬,它‬成為西魏在河東地區‬可進可守的橋頭堡。

玉壁城建好後,很快在542年,迎來了第一次考驗。當時高歡軍勢浩大,連營40裏,圍困玉壁9日而不得破城,主將王思政率眾據城堅守。因天降大雪,在城外荒野的環境裏,士兵凍餒難耐,死傷無數,勢不得已,只好收兵。

四年之後,高歡再次攻打玉壁,面對韋孝寬的嚴密防守,雙方鬥智鬥勇,高歡無奈低頭,西魏笑到了最後。

然而,大家除了欣賞韋孝寬、王思政依靠軍事智慧取得了兩次保衛戰的巨大成功之外,很少有人關註這個玉壁城本身,它有什麽來歷和背景,能夠做到在高歡的狂轟濫炸下堅不可摧?

我認為,玉壁城不是王思政在空曠之地首次修建的。它源於十六國時當地的塢壁加固‬而成‬。

塢壁,也叫‬ 塢堡。「塢」按‬【說文解字】釋曰:「小障也。」障是一種軍事防禦小城。又引胡三省註【資治通鑒】所言:「城之小者曰塢。天下兵爭,聚眾築塢以自守。」因此‬, 塢壁就是‬‬ 比‬城‬要‬小一些的高墻‬緊閉‬的「軍事堡壘」。

西晉滅亡後,北方進入十六國的割據局面。五胡殘暴肆虐,留守北方的漢族民眾,出於自保,紛紛以宗族部曲為依靠,選擇天然防護地勢,營造有堅固圍墻的防禦 堡壘,當‬胡人襲‬‬殺而‬來‬時,就‬躲進‬去‬關閉‬城門‬,進行‬抵禦‬。

復雜‬的塢有分時為內塢與外塢,均有出入口,置門戶,有兵‬守把。塢內有屯兵和居人的房舍。塢壁建築呈城堡式。周圍為高墻,門上有門樓,四角有角樓,有的還有高層的樓櫓建築,門樓、角樓和樓櫓乃至墻垣高處開有望孔或射孔。

塢‬堡塢壁‬一般可‬‬容納‬千家,多‬至‬五千餘家,規模‬十分‬的龐大‬。除了‬充足‬的武器‬儲備‬,裏面‬囤積‬的糧草‬可以‬維持‬‬數‬月‬‬。為了‬保證‬水源‬不‬被‬切斷‬,一般‬都要準備‬河‬水‬、山泉‬水或者‬‬井水‬等‬多‬種‬供‬給保障‬,設計‬構建‬非常‬嚴密‬周致‬‬‬。

河東地區,地處十分野蠻的匈奴前趙、羯族後趙等政權的核心區域。據【晉書】、【北史】等史書記載,當地漢人的塢壁,數量‬巨多。

當時在龍門渡口,就有一個楊氏壁,是關中大族,華陰的楊氏在十六國戰亂之時,於龍門渡口西岸修建的塢壁。 【資治通鑒】胡註:「楊氏壁在龍門西岸,當在華陰、夏陽之間,蓋華陰諸楊遇亂築壁以自守,因以為名。」有一次,高歡攻打關中,從龍門口渡河返回晉陽時,史書記載他在楊氏壁住過。

玉壁所在的稷山,離‬‬前‬趙‬的‬都城‬平陽‬,後趙‬的 襄國,距離範圍都很近,壘塢築壁是勢在必行的。玉壁應該就是玉塢壁了,只是堡主不像是楊氏壁那樣的門閥大族,不見記載。但當時修塢選址充分考慮了依托汾水進行長期防禦的想法,土石方工程的品質也是相當有保證。

所以,後來王思政才利用了一百多年前的塢壁舊堡,進行了翻修和加固改造,把漢人當年抵禦五胡的防禦工事,變成了阻止高歡西進的堅固城墻。這是東西魏雙方都不曾料到的事情了。

韋孝寬的塑像被人瞻仰,高歡在響堂山向西而眠。而在玉壁遺址現場,直到今天,還可以看見許多當年士兵的白骨。真可謂是: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