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知名演員張金玲:跟徐敏離婚後,叫兒子同時享受著雙份的父愛

2024-06-08圖片

張金玲出生在河北滄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家中除了她,還生有4個弟弟。她因是家中長女,從小就開始幫父母下地幹各種農活,如掰玉米、除草、澆水、施肥等。

盡管生活清貧,她天生就擁有出眾的相貌和氣質,亭亭玉立,秀美動人。

1970年,19歲的張金玲考入湖北話劇團,開啟了自己的演員生涯。盡管當時的薪資微薄,但她每個月都會拿出一部份寄回老家,資助雙親撫養其他4個弟弟。

1974年,上海電影制片廠開始籌拍影片【渡江偵察記】,幸運的是張金玲在其中飾演了"劉隊長"一角。這部影片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張金玲飾演的"劉隊長"形象英勇、美麗,使她一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紅星。

隨後,她又主演了一系列經典影片,如【大河奔流】等。

1982年,張金玲原定參演電影【火燒圓明園】,飾演女主角「慈禧太後」。但在拍攝過程中,她發現自己懷孕了。身懷六甲的她無法完成長期的拍攝任務,劇組給了她兩個選擇:一是打掉孩子繼續拍戲,二是辭演這部作品並尋找其他演員。

這對張金玲而言是一個艱難的抉擇。雖然已經過了生育的黃金年齡,但事業正處於鼎盛時期。經過深思熟慮,張金玲最終選擇了放棄演藝事業,專心待產。

這一決定意味著她將暫時告別影壇,但張金玲並沒有感到絲毫的遺憾,她只想盡自己所能保護和照顧好胎兒。

1983年6月,張金玲終於迎來了自己心愛的兒子徐藝倍的誕生。看著兒子健康出生,張金玲喜極而泣,擔心剛才的決定會給孩子帶來什麽影響。

但當大夫告訴她寶寶一切正常之後,張金玲終於放下心來,她暗下決心要給兒子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1978年5月,在影壇頗有成就的演員張金玲與比自己年長4歲的演員徐敏喜結連理。他們的婚姻初期非常幸福美滿。徐敏原是河北承德話劇團的演員,1976年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後與張金玲結緣。

年輕英俊的徐敏與張金玲明艷動人的外貌,構成了當時影壇最華麗的一對「金童玉女」。

婚後,張金玲和徐敏作為北影廠的骨幹演員,領導為他們安排了大量的戲約。張金玲主演了諸如【瞧這一家子】和【從奴隸到將軍】等眾多經典影片,與劉曉慶、李秀明並稱「北影三枝花」。

而徐敏借助【405謀殺案】等影片的成功,紅遍大江南北,成為全國當紅小生。

剛開始時,這對"模範夫妻"的婚姻和事業都發展得非常好,兩人相互扶持,形影不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兩人性格上的巨大差異,以及其他一些矛盾的積累,他們之間的感情開始出現裂痕,日子過的十分艱難。

1988年春季,張金玲和徐敏經過慎重考慮,最終做出了離婚的決定。當時,他們的兒子徐藝倍年僅5歲。作為母親,張金玲對兒子無法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深感遺憾和自責。

她下定決心,即使離婚也會竭盡全力彌補兒子的這個遺憾,給予他雙份的母愛。

張金玲離婚的訊息傳出後,許多富有的權貴紛紛開始垂涎她的美貌與名氣,承諾為她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周圍的朋友也勸說她:「你還是找個有錢人吧,這樣你們母子的命運就能改變,你的父母和弟弟們也能過上好日子。

出身寒門的張金玲從未將婚姻視為改變命運的彈板,她只是在追求純粹的愛情。在此期間,她面對了許多誘惑,但她堅定地選擇了拒絕,因為她更關註的是兒子的幸福,而非自己能否過上富裕的生活。

張金玲離婚後,大部份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撫養兒子徐藝倍上,雖然她和徐敏分居兩地,但一旦去劇組拍戲,就會帶上兒子,盡可能地和他共度時光。

為避免離婚給兒子帶來過多的傷害,張金玲從未在兒子面前說過徐敏的壞話。她始終在教育兒子不能因為父母離婚而減少對他的愛,並告訴他無論何時都可以隨時去見爸爸。

作為一個負責任且熱愛兒子的父親,徐敏在離婚後從未忽視過兒子的生活。只要在北京,他都會經常將兒子接回家中團聚。

在張金玲和徐敏的共同呵護下,徐藝倍很快走出了父母離異的陰影,沒有出現明顯的心理波動。

1989年,張金玲經朋友介紹認識了身高1.8公尺的文化商人張正。張正英武的相貌、豐富的修養以及深厚的文學造詣,都令張金玲十分敬仰。

更令人感動的是,張正對徐藝倍一見鐘情,兩人相處得如親生父子一般融洽。

同年12月,張金玲與張正在北京低調再婚。此後,徐藝倍不僅擁有母親張金玲的愛,還能同時享受到親生父親徐敏和繼父張正的雙重疼愛,這對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來說,實在是莫大的恩賜。

張正非常疼愛徐藝倍,每逢雙休日就會陪伴他參加書法、繪畫等興趣班。徐藝倍動手能力很強,文化成績一般,張正覺得他更適合西方教育模式,於是在1996年9月,13歲的徐藝倍被送往加拿大多倫多讀中學。

在兒子遠赴重洋的日子裏,張金玲全力支持兒子的生活,每個月都會給他寄錢過去,同時也從未停下與兒子的情感交流,每個月都會給兒子寫信,節日的時候更是長途追問問候。

徐敏作為親生父親,也時常透過電話、信件和親自探望的方式關心兒子的學習生活因此,徐藝倍在異國他鄉也沒有感到孤單,始終能享受到來自父母的濃濃愛意。

1996年9月,13歲的徐藝倍被母親張金玲送往加拿大多倫多讀中學,開始了他的留學生活。盡管年幼,但徐藝倍的獨立樂觀的個性使母親感到安心了許多。

張金玲仍然時刻掛念著這個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

張金玲每個月會給兒子徐藝倍寫一封長長的家書,詳細詢問他的學習、生活和身體狀況,字裏行間充滿了期盼。無論是過年春節、中秋國慶等傳統佳節,她都遠在萬裏之外,打長途電話關心兒子,送上祝福。

她擔心錯過兒子每個成長的瞬間。

幸運的是,張金玲的好友李鳳緒也在多倫多定居,兩人曾在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有過合作。李鳳緒會時不時地去學校看望徐藝倍,逢年過節時還會把他接到自己家裏團聚,為這個身在異鄉的孩子提供生活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慰藉。

徐敏作為孩子的親生父親,自然對他無比牽掛。他總是會非週期性地給徐藝倍打電話、寫家書,甚至有時親自跨越重洋,飛去多倫多探望兒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況。

每年寒暑假,徐藝倍都會回到北京和父母團聚,即便父母不布置任務,他也會自動去看望父親。

2003年,徐藝倍成功考入了多倫多大學頂級學院的工商管理系繼續深造。第二年,在中加文化交流協會的邀請下,張金玲舉辦了自己在多倫多的個人畫展。

徐藝倍特意抽空前去幫忙布展,同時,見證並為張金玲在加拿大的巨大成功感到自豪。

2007年,徐藝倍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國發展,進入保時捷北京分公司工作。兩年後,他憑借過人的能力被提拔為行銷長,事業飛速發展。

此時的張金玲全心投入國畫事業,對兒子的前程全然放心。

1990年,在丈夫張正的引薦下,張金玲正式拜在國畫大師婁師白門下,開啟了自己在繪畫領域的新征程。當時的婁師白已經72歲高齡,但看過張金玲的筆跡後,欣然收她為徒。

從那時起,每當兒子徐藝倍上學、張正上班後,張金玲就會一個人待在畫室裏潛心作畫。剛開始的時候,她每個星期都要去婁師白家裏送出作業,老師會耐心地指點她的畫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老師的引導下,張金玲對國畫這門古老的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最初的幾年裏,張金玲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蝦的造型創作上。她花費了整整3年的時間,悉心鉆研各種筆法和顏色,創作了數以萬計的蝦。

婁師白看到她的進步,1994年就允許她不再交作業,而是可以獨立創作了。

在這個契機的幫助下,張金玲開始在全國各地舉辦個人畫展,向外界展示了她卓越的繪畫技藝。她的作品風格樸素自然、線條清晰流暢、筆觸力度十足,獲得了藝術界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2005年,應中加文化交流協會的邀請,張金玲在多倫多舉辦了個人畫展,並獲得了當地多家媒體的高度贊譽。

張金玲的畫展版圖逐漸擴大,她的畫展先後在法國、新加坡、英國等十多個國家巡回展出,享譽國際。與此同時,她還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個人畫集,包括【張金玲影畫集】和【張金玲書畫集】等,這種方式成功地將她的藝術理念和作品風格全面地對外傳達。

張金玲從一位籍籍無名的國畫愛好者,到成為舉世矚目的華人書畫大家,用了近20年的時間和汗水完成了這個華麗的轉身。

藝術的道路並不平坦,她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付出了太多的辛勤和心血。

兒子徐藝倍對媽媽的成就深感自豪,同時也充滿了敬佩之情。身為影視紅星和國畫大家的母親,媽媽的身份對他來說是極其珍貴且難得的。

徐藝倍更能深深體會到,媽媽今天的成就,是透過無數次的辛勤付出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鑄就的。

2007年徐藝倍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國發展,進入了保時捷北京分公司工作。出生在演藝世家的他,沒有像父母那樣走上驕人的演藝道路,而是把事業理想寄托在了汽車行業。

徐藝倍憑藉卓越的才華和勤奮好學的品質,在職場中迅速獲得了認可與重用。在短短兩年內,他便嶄露頭角,晉升為公司的行銷長,展現出無窮的發展潛力。

在兒子事業發達的時候,也是張金玲開始操心另一件事情的時候,那就是徐藝倍的婚姻大事。已經30多歲的徐藝倍還未成家,張金玲開始為他著急起來。

隨著年紀的增長,她開始擔心兒子錯過了最佳婚齡。

徐藝倍對愛情卻不著急上火。他深信愛情是靠緣分的,"我不會給自己設定太多條條框框"。盡管如此,他仍然是個有原則的孩子,有自己的要求——將來娶妻後一定要孝順公婆,並與母親及公婆一起生活。

幸運的是,在2021年秋天,徐藝倍終於遇到了一位誌同道合的女孩,兩人相識相愛。這個女孩不僅美麗善良,最重要的是也非常孝順,願意將來與公婆一起生活。

這樣一來,張金玲對兒子的婚姻事業再無牽掛,可以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國畫事業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