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最後的棒棒】:所謂的成功學就是個諷刺笑話

2024-09-02圖片

「我們看到了太多虛擬世界與自己無關的高端生活,而忘記了普通人真正每日經歷的酸甜苦痛。」——網友

有時候看國產劇會有一種割裂的感覺,經常看到裏面的主角穿著時尚靚麗的服裝,化著精致的妝容,行走在高樓大廈之間,看似雷厲風行地從事著律師、電腦工程師、企業高管等高大上崗位的工作,再來點纏結的戀愛……然而回顧現實生活,普通人的生活卻與之天差地別,月薪幾千塊,996甚至007式工作日常,承受著房貸、車貸、房租等各種生活的壓力,還有可能接受老板的PUA。至於戀愛,更別談了,沒有精力也沒有時間進行。

城市裏的打工人況且有這樣的割裂感,那些生活在更底層的人民,又將如何自處?他們怎樣在城市中掙紮求生?他們的真實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最近,我翻開了一本記錄十年前重慶棒棒的日常生活、成書於2015年的書——【最後的棒棒】(紀錄片同名),它將都市繁華背後底層人民無比接底氣的一面赤裸裸地顯示了出來。

「棒棒」是山城重慶一個具有名片效應的服務行業。改革開放之初,重慶落後的交通狀況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剛性需求,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湧進城市,他們沒有文化,也沒有技術,靠著一根棒棒和與生俱來的力氣在車站碼頭等物資集散地掙錢致富。在重慶發展的三十多年間,小到百姓搬家買菜,大到企業卸貨,棒棒在其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說今天的重慶城很大程度上是二十幾萬棒棒用肩膀挑出來的。

(圖源: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作者何苦走進重慶市自力巷53號,向一位老棒棒拜師,開始了自己體驗棒棒這一職業的經歷,並將其用文字和影像進行記錄。居住在這裏的棒棒們,有著各自的悲苦,用一根扁擔,用自己的汗水,挑起不斷沈降的生活。

(圖源: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何苦的師傅老黃命運坎坷,有著不幸的童年,連帶著開啟了不幸的人生。他的父親是國民黨政權的教書匠,還是一個有十多畝土地的小地主,解放後,這樣的家庭必然經歷不少磨難,被鄙視,被鬥爭,孩子成年後也無法找到物件。很久以後,他和一個有3個孩子的寡婦組成了二婚家庭,卻趕上計劃生育,自己唯一一個女兒也是偷偷超生的,背負了一千多塊錢的負債,讓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後來,妻子離開,把孩子丟給他,他的人生開始更加努力賺錢、獨自營育留守老家的女兒,而後又為成家的女兒攢錢買房子。老黃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的歷史重要的瞬間中,卻又沒被偏愛。就像他自己說的: 生活就像在城市馬路上開車,趕上一個紅燈之後,前面的紅燈也像約好了似的一個個都等著你。他的人生就因為在一個錯誤的時間來到了一個錯誤家庭,這輩子就再也沒有順過。

(圖源: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何苦接觸到的棒棒中,悲劇的不止老黃。住在閣樓上的老甘,辛苦攢下的錢在定親的物件和家庭上花了不少,最終隨著女方毀婚無疾而終。此後他經歷過兩個影響他人生的小偷,將他攢的準備開店的錢全部偷走,也偷走了他對人生的希望。

經常打牌的河南,是個父親早逝的可憐人,在重組家庭中倍受冷落,更是在2001年的時候,被兩個未成年小混混用匕首挑斷了左踝腳筋,落下殘疾。從此他不再對生活有奢求,該掙錢就掙錢,想打牌就打牌,在自力巷53號過起了遠離家人、入不敷出的生活……

何苦還記錄了很多這樣的棒棒,他們並非不努力,就像老黃,是個正直的靠自己的勤勞生活的老實人,但是他們依然過得非常辛苦。何苦在跟隨老黃接單做棒棒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血汗錢」的艱難。哪怕一天收入60幾塊錢,都能讓他們開心。棒棒們的辛苦勞動只能換取一點點微薄的工錢,甚至會被精明的老板想盡辦法壓榨,他們掙錢的速度跟不上房價、物價、房租上漲的速度,所以只能盡量地多幹活、想盡辦法減少花銷。老黃回老家過年時,來回倒車,只為了省一點路費。而回到家,他把自己積攢下來的4000塊錢硬是塞到了女兒手裏,讓她去給小家庭還房貸。

(圖源: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也許,我們曾經看到成功學的雞湯,它們會告訴大家努力了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你不夠成功一定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但是看到這些棒棒的人生軌跡,你很難用成功學的思路去看待他們。人生並非都是靠努力就能實作逆襲,原生家庭的苦難、時代的迅速更叠、認知的局限,甚至生活中一點猝不及防的波折,都會給人生帶來不可預料的改變,有時候會讓人不得不感嘆命運的無情與嘲弄,而很多人甚至來不及做出反應就已經被甩到後面。

我們在螢幕上看到了很多遠距離的高品質生活,看到了很多逆襲的爽文,但是老黃這些棒棒每天經歷的酸甜苦痛,大概才是生活的常態。我們很難苛責他們不夠努力去改變命運,所謂「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他們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努力地在生活,只是人生卻總不如意。在何苦的筆下,即使是花60塊錢苦哈哈地住在自力巷的老黃,也會把自己和出租屋收拾得幹幹凈凈。如果他的人生換一個開始,會不會不一樣呢?然而生活的殘酷在於你無法選擇,也無法一鍵重新開機……

在尋找本書同名紀錄片的時候,我看到有網友這樣評論,作為本文的結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