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57年陜西挖出9歲女孩墓,棺蓋刻著「開者即死」,開啟結果如何?

2024-10-26圖片

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一位年僅九歲的稚齡女童,安息於一座匠心獨運、宛若宮殿復刻的石棺之中。

石棺之上,刻著「開者即死」 的詛咒,建墓者企圖以此四字保墓永固。

伴她長眠的,還有二百三十件令人嘆為觀止的珍寶,其奢華程度堪比王侯將相。

究竟是何等尊貴非凡的孩子,能在死後享受如此奢華的安息之所?

九歲女童的奢華墓葬

1957年,西安城西的一處建築工地,工人們在挖掘地基時,忽然碰到了一處硬物。

順著挖下去,竟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青石板。

考古隊聞訊而來,隨著挖掘的深入,一座保存完整、規格極高的隋代古墓逐漸顯現。

墓中有一具由17塊青灰色石板拼接而成的石槨,榫卯結構穩固,彰顯古代匠人智慧。

更令人驚嘆的是,石槨內還藏有一具仿殿堂式石棺。

這具石棺宛如微縮宮殿,浮雕房屋、鬥拱、瓦當及門窗等細節皆栩栩如生,青龍、朱雀等神獸與侍從的線刻圖案清晰可見。

考古人員緩緩開啟石棺,瞬間滿室珍寶映入眼簾,其規格之奢華,令人嘆為觀止。

這些精美絕倫的陪葬品,都堆在石槨與石棺之間,不足三平方米的狹長空間內。

據統計,墓中出土了總計超過230件的陪葬器物,種類繁多。

從瓷器、漆器到陶器、骨器,再到金銀器、玻璃器、玉石器以及珍貴的絲織品,幾乎囊括了古代殉葬與日常用品的所有類別。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座奢華墓葬的主人,竟是一個年僅九歲的小女孩。

琳瑯滿目的隨葬品

根據墓中出土的【隋左光祿大夫女墓誌】所載,此墓的主人,是隋朝左光祿大夫兼岐州刺史李敏的千金李靜訓。

她葬於隋大業四年,離世時只有九歲。

即便不依賴墓誌銘的指引,僅憑棺槨和墓內琳瑯滿目的陪葬品,亦可看出這是一座小孩子的墓。

開合設計精妙的嵌綠松石手鐲,晶瑩剔透的水晶折股釵,波斯的珍稀香水,珍珠瑪瑙。

還有一條嵌珍珠寶石金項鏈,可以說是中國考古史上發現過最漂亮的項鏈。

此項鏈設計精妙絕倫,上端正中鑲嵌一圈聯珠飾,中心刻著栩栩如生的花角鹿。

兩側則鑲嵌著源自阿富汗巴達克山的珍稀青金石,其色蔚藍深邃。

兩側各有十四顆錯落排列的金質球形鏈珠,每顆均點綴著十顆飽滿圓潤的珍珠。

這些金球,以精細編織的多股金絲鏈索相連。

項鏈末端,掛著一塊圓形雞血石,其上密鑲著二十四顆精巧珍珠。

這些源自西域的寶石,不僅賦予了項鏈非凡的價值,更彰顯了佩戴者非凡的身份與氣度。

此外,還有一頂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為精致的小花冠。

其上栩栩如生地雕琢著小花、小草以及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圖案,既展現出非凡的工藝與奢華氣派,又不失純真童趣。

可以想象,這是一個愛美的小姑娘,有她生前喜愛的首飾相伴,有長輩的寵溺與愛意相伴,長眠於此。

除此之外,墓中還出土了一些「奇怪」 的隨葬品,在價值上與那些金器珠寶相去甚遠。

比如,放在精致小盒子裏不知用途的小銅片、小鐵片,造型奇特的骨器漆器,鎏金的小銅鈴,玻璃制的小杯子,還有三只蚌殼、兩個核桃……

這些在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物件,卻是小姑娘的獨特收藏。

在小姑娘的世界裏,這些大概比她脖子上的那條波斯大項鏈還要珍貴。

透過這些既奢華又滿載深情的陪葬品,可以感受到李靜訓的親人,對她無以復加的愛與珍視。

每一件陪葬品,都是家人對她寵愛、不舍的見證。

那麽,李靜訓究竟為什麽能夠享此殊榮,得到如此恩寵厚葬呢?

這就要從她顯赫的家世開始說起。

顯赫的家世與恩寵

李靜訓,字小孩。

單從名字中,便可窺見家中長輩對她無盡的寵愛與呵護,仿佛她永遠是那個被捧在手心、呵護備至的孩童。

她出身名門,乃隋朝左光祿大夫、岐州刺史李敏之掌上明珠。

家族榮耀顯赫,世代功勛卓著。

曾祖父李賢,曾任北周驃騎大將軍,爵封河西郡公。

而祖父李崇,更是一代名將。

青年時期便隨周武帝平齊,後又輔佐隋文帝楊堅開創大隋基業,功勛彪炳,官拜上柱國。

在抵禦突厥入侵的戰爭中,李崇以身許國,追贈六州諸軍事及豫州刺史,榮耀加身。

至於李靜訓之父李敏,他繼承了家族的榮耀,自幼就被隋文帝楊堅接到宮中撫養,深得聖眷。

【隋書】中記載,李敏不僅儀表堂堂,更是文武雙全,騎射之術精湛,歌舞管弦無所不通。

公元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隋,年號定為開皇。

幾年後,李敏以其出眾的才華與品行,被周宣帝皇後,也就是隋文帝楊堅的長女樂平公主楊麗華挑選為女婿。

李敏與楊麗華之女宇文娥英喜結連理,後生女李靜訓。

宇文娥英是楊麗華的獨女,而李靜訓作為宇文娥英的掌上明珠,更是得到了外祖母的寵愛。

根據墓誌所載,李靜訓是由外祖母楊麗華在宮中撫養長大的。

那時候祖孫之間深厚的感情,與1400多年後的今日並無二致。

權傾朝野、地位尊崇的長公主楊麗華,給了她的外孫女無以復加的寵愛。

每當楊麗華外出巡遊或赴宴,總是要把李靜訓帶在身邊。

然而,命運似乎對這對祖孫格外殘忍。

隋大業四年六月,隨駕到汾源宮避暑時,年幼的李靜訓不幸染上了重病。

外孫女臥病在床,楊麗華幾乎日夜不息地守在李靜訓身旁,遍訪名醫,求醫問藥。

但天不遂人願,盡管她傾盡了所有的心血與關愛,終究還是未能留住她最疼愛的外孫女。

九歲的李靜訓,生命如晨露般短暫。

夭折之痛,總會縈繞在長輩心間,反復折磨。

因此,葬禮就成為了楊麗華向李靜訓傾註愛意的最終儀式,是她深情厚意的最終寄托。

悲痛萬分的她,不顧禮制束縛,以超乎尋常的規格,厚葬了李靜訓。

李靜訓墓中隨葬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著楊麗華對外孫女無盡的愛與不舍。

遠超規制的葬儀

在專為李靜訓打造的石棺與石槨上,都刻下了四個字:開者即死 。

這是對盜墓者的詛咒與警告。

瓦當上的字跡遒勁有力,清晰可見,其間還隱約透出血色斑駁。

似乎能夠穿越時空,看到楊麗華怒目圓睜、厲聲呵斥的模樣。

而這份力量與決心,也奇跡般地守護了李靜訓的安息之地。

此墓在漫長的歲月流轉中,直至考古發掘的那一刻,都未曾遭受盜掘之禍。

古人對墓葬的保護觀念,深植於「事死如事生」 這一厚重的生死哲學之中。

在古代人的思維裏,生前與死後並非截然兩界。

肉體雖終將腐朽,但靈魂卻能在另一維度中永恒延續。

因此,墓葬作為靈魂棲息的聖地,「安寧」 尤為重要。

為此,生者不僅精心挑選墓址,還傾註心血於墓葬的每一處細節。

而除了人為的防盜設計外,人們還會祈求神秘力量的庇佑。

李靜訓的墓亦是如此。

除了「開者即死」 的憤怒詛咒外,她的葬儀還具有濃厚的佛教意味。

李靜訓之墓,采用了塔葬形制,借鑒了當時佛教中尊崇的舍利瘞埋儀式。

在遵循傳統禮制之外,蘊含了更多的深意。

這顯然有違當時的喪葬禮制,可這有違之處,恰恰是長輩們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是對早夭的李小孩傾註的無盡愛意。

李靜訓的墓誌銘,也透露了一些資訊。

自幼便被外祖母視若珍寶,精心撫育於深宮之中的李靜訓,深受宮中佛教氣氛的影響。

作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楊麗華將李靜訓安葬在了長安城的萬善尼寺內。

萬善尼寺是周宣帝年間建立的一座皇家尼寺。

據唐韋述【兩京新記】記載,隋朝開皇二年,皇帝下令讓周朝的皇後、嬪妃以及她們以下的一千多名宮女都出家為尼姑,安置於萬善尼寺。

將李靜訓安葬於此,無疑是楊麗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這裏濃厚的佛教氛圍,能讓李靜訓的靈魂得到佛光的照耀與庇護。

同時,將外孫女安置在自己常去的尼寺,就仿佛她永遠都在自己身邊。

在墓誌中,還明確描述了墓頂有一座氣勢恢宏、仿若寶塔的樓閣式建築,作為為墓主超度祈福的場所。

後續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也驚喜的在墓頂之上發現了一座長約50公尺、寬約22公尺的大型夯土台基,這極有可能便是那座莊嚴佛塔的基座。

盡管地上的木質結構已被破壞毀塌,但堅實的台基,卻始終保護著長眠於重閣之下的李靜訓。

將內棺和外槨放置在豎穴中,同時在墓頂樹立佛塔的設計,很可能借鑒了當時佛舍利安葬的儀式與建築風格。

寓意著逝者靈魂得以超脫塵世,歸於佛門凈土,享受永恒的寧靜與福祉。

而放眼整個中古時期,這種葬制也是非常罕見的。

隋文帝與隋煬帝時代,佛教備受尊崇,頻現建塔立碑、安奉舍利的儀式。

而與這兩位帝王淵源深厚的楊麗華,一生虔誠信佛,對舍利的安置方式自是了然於胸。

這表明,她很可能是親自安排了李靜訓的葬禮。

在李靜訓的墓葬中,考古人員還發掘出一件罕見的白瓷雙腹龍柄傳瓶。

此瓶是迄今為止紀年墓葬中發現的最早傳瓶。

據唐代高僧釋道宣所著【續高僧傳】所載,傳瓶乃佛教儀式中的專用器具,旨在護佑亡者之靈魂得以安寧。

傳瓶的設計分為單一瓶身與雙瓶合一兩種風格,而李靜訓墓中出土的這一件,正是雙瓶合並的典範之作。

其造型獨特,高盤口設計典雅,長頸飾以細膩的弦紋,腹部飽滿圓潤,兩側則巧妙地裝飾著直立的龍形柄,龍姿矯健,栩栩如生。

這一形制,顯然是中原地區傳統的盤口瓶,吸納了西域金屬雙柄壺的藝術靈感後制作而成的。

永藏金地

李靜訓長眠於萬善尼寺內,由寺中潛心修行的皇室女眷默默守護。

其上,構築起精致的重閣寶塔,日日超度。

地下,無論墓室還是墓道布局,都有精心布置的防盜設計。

這是格外的恩寵,也是格外的安全。

在李靜訓離世後次年,一直庇護她的外祖母也仙逝了。

家族的輝煌,一夜之間被陰雲籠罩,緊接著便遭讒言。

李靜訓的父親李敏,卷入了「李氏當興」 的讖緯風波。

這直接觸動了隋煬帝的敏感神經,招致了他的猜忌與打壓。

李敏終被誅,其母亦難逃厄運,被賜毒酒而亡。

家族的其他成員,有的慘遭屠戮,有的則被流放遠方。

昔日顯赫一時的家族勢力,瞬間土崩瓦解,跌入谷底。

天家的無情,政治上的波濤詭譎,李靜訓理解不了,也無需承受。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她,在外祖母的寵愛與庇護下,永遠地安息在那座奢華的墓葬之中。

她只用做一株溫室裏的花,她短暫的生命,只需懂得愛。

9歲早夭的她,墓室中堆滿各色奢華之物卻再無福享受,這是不幸的。

可攜全家之深情厚愛安然離去,死而不寂,這或許也是難得的幸事。

參考文獻

[1]魏秋萍.萬善尼寺中的金枝玉葉——關於隋代李靜訓墓的幾個問題[J].文物世界,2014,(02):23-27.

[2]趙建蘭.9歲女童的奢華石棺[N].中國文化報,2013-04-25(003).

[3]趙祎.從隋代李靜訓墓出土項鏈看中西文化交流[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0,2(04):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