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綜藝節目裏的外國藝人為啥感覺實力比內娛強?

2024-08-29圖片

來自 印客美學

外籍藝人,實力比國人好?

這季【披哥】第一個出圈的選手出現了,又是外籍選手。

因為整治向佐,日本搖滾歌手雅登上熱搜。

事情的起因是向佐因為練不好舞蹈,覺得自己拖了後腿,給團隊留了條要退賽的微信,就一走了之,直接氣哭了梁龍和黑澤良平。

雅對向佐不負責任的做法非常生氣,直接沖出去打電話喊向佐回來:「我們都清楚沒有你我們會更好」「不要浪費隊友花在你身上的時間」「不要覺得這樣做很酷,零分」。

氣場強、敢說又有實力的冷峻帥哥的形象,一時間圈粉無數。

同樣很圈粉的,還有林誌玲的丈夫黑澤良平。

大家發現,雖然他長了一張黑社會硬漢臉,脾氣卻好得出奇。

作為日本頂級舞團的舞擔,他給向佐1v1設計帶有武打元素的舞蹈動作,還細心地錄制了放慢的分解教學視訊,還陪向佐練舞15小時。

還在導演向佐拖後腿時把責任全攬到自己身上:是我沒教好,我的責任,我有錯。

前陣子的【歌手2024】,全程無修音的舞台,更是讓內娛感受到了來自外國歌手的「降維打擊」。

1967年出生,年近60歲的香緹莫,風采不減當年。

一開口就拉高了話筒的音質,高音環節驚艷且遊刃有余,隨隨便便就能將人唱到靈魂震顫。

00後「小孩姐」凡希亞,無論是高音還是切換中低音,都遼闊而流暢,絲毫不費力,令在場的中國歌手們都為之驚艷。

亞當·蘭伯特作為踢館歌手到來,演唱的經典曲目【Whataya Want From Me】馬上登頂社交熱搜。

碾壓級別的舞台表現,和令人頭皮發麻的唱功,圈粉無數。

之前【浪姐】裏的兩位歐美姐姐——瑪麗和莎莎,實力也被認為能吊打大多數內娛浪姐們。

不僅能創作,還能真唱真跳,相當圈粉。

外國藝人,最近為何紮堆進軍內娛,還這麽圈粉?

網友為何覺得外籍藝人實力好?

客觀的說,觀眾對於外國藝人評價高,新鮮感的確是原因之一。

對於長期沈浸在本土文化中的中國觀眾來說,外籍藝人的出現無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視覺和聽覺沖擊。

他們的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都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

這不僅激發了觀眾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讓他們願意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和關註外籍藝人。

但說外國藝人降維打擊內娛,也是很客觀的。 絕不是因為所謂的崇洋媚外,「家花不如野花香」,或者「田忌賽馬」,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就以【歌手】為例,在歐美娛裏,香緹莫只能算中小咖,職業生涯沒拿過一座格萊美。

凡希亞確實也算不上什麽大人物,屬於「名不見經傳的八線」。

她在Spotify的月度聽眾量只有300萬左右,跟Billie Eilish、Olivia Rodrigo和PinkPantheress和Ice Spice等同代人相比,只能算是成績平平。

但她們依然給內娛帶來了「一點小小的洋人震撼」。

外籍藝人在專業技能方面,確實是值得稱道的。

無論是歌唱、舞蹈還是演技,外籍藝人們普遍展現出了高於平均水平的專業技能。

相比之下,部份內娛藝人在日常表演中可能過度依賴修音和後期制作,所以在舞台上可能會露怯,暴露出專業水平差、唱功不足、音準不穩等問題。

獨特的風格,也為外籍藝人們提供了差異化的有利競爭。

由於內娛市場的同質化現象嚴重,觀眾已經對千篇一律的表演風格和審美標準產生了疲勞感。

外籍藝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舞台風格更加多元化,恰好滿足了觀眾對於差異化的需求。

較高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也是外籍藝人能夠圈粉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們對待每一次演出都非常認真和投入,力求將最好的狀態呈現給觀眾。

  1. 比如黑澤良平,他在【披哥】中之所以這麽圈粉,就是因為對待每一次排練和演出都全力以赴,被梁龍評價為團隊中的「沙僧」。

在「八戒」的襯托下,「沙僧」當然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觀眾對內娛太寬容了?

其實,外籍 藝人在綜藝節目中展現出的專業素養和表演能力,實際上是他們作為藝人的本分。

但放在內娛,這種基本的職業素養卻顯得尤為珍貴,因此產生了「降維打擊」的效果。

總說內娛不好,但到現在為止,內娛好像也沒什麽實質性變化,是觀眾對內娛藝人太寬容了嗎?

針對觀眾對內娛藝人相對寬容的現象,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復雜的市場環境,是客觀原因之一。

內娛市場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商業利益、粉絲經濟、媒體炒作等。

這些因素使得內娛藝人的發展路徑和評價標準變得復雜多樣,難以簡單地透過批評和指責來改變現狀。

不同年齡段、不同背景的觀眾有著不同的喜好和追求。

因此,即使內娛存在一些問題,也總有部份觀眾能夠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元素和藝人。

且觀眾往往對於自己喜歡的藝人往往有著深厚的情感投入,這使得他們在面對批評時更加傾向於維護和支持自己的偶像。

即使這些批評是合理的、客觀的,觀眾也可能因為情感因素而選擇性地忽視或反駁。

一些藝人及其團隊也擅長運用公關手段來轉移公眾註意力、化解負面輿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批評的壓力。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對內娛藝人的問題視而不見或過於寬容。

外籍藝人在內娛市場的成功,也反映了內娛市場在競爭和觀眾需求方面的變化, 為內娛敲響了警鐘。

對於中國藝人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承認差距並不丟人,內娛確實需要「開眼看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