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北平被解放軍圍困時的一些日常雜事:出乎意料

2024-06-02圖片

北平作為華北地區的重鎮,在1948年底遭到了解放軍的圍困。在這場戰役中,出乎意料的是,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秩序並未受到太大影響。盡管炮火隆隆,但市民們仍能像往常一樣過著平凡而有序的生活。從街頭巷尾到廟會集市,從飯館酒店到風化小巷,一切似乎都在正常運轉。人們對此早已見怪不怪,因為他們深信,無論發生什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終將化險為夷。那麽,在這場戰役肆虐的背景下,北平的日常生活到底是一種何種景象?

一、民生物資的供給情況

就在那個隆冬時節,北平城遭到了圍困。此刻,飽受戰火蹂躪的北平處境淒慘,但出乎意料的是,城中居民的溫飽問題竟未受到太大影響。

北平自古以來作為一座消費城市而非產業都市,缺乏豐富資源,平日裏對外依賴極大。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這座城池竟也做到了自給自足。

糧食方面,盡管外來補給中斷,但北平儲備充足,足以支撐數月。在那個年代,北平家家戶戶皆有存糧習慣,到了年關又恰逢收獲季節,糧食自然不成問題。隨著圍困時間的推移,主要是蔬菜日益短缺讓人牽腸掛肚。

不過,北平人自有一套對策應對蔬菜短缺。從前在隆冬時節,北平郊區和沿街兩旁遍布菜園,家家戶戶皆有"窖藏"蔬菜的傳統習俗。他們會提前將大白菜、青菜、蘿蔔等入窖,用一種古老而巧妙的保存方式,在嚴冬時節也能吃上新鮮蔬菜。如今這一古老智慧在危難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雖然供應有限,但總勉強能維持基本口糧了。

至於電力和用水,倒也未曾受阻。北平的電力主要來自石景山發電廠,該處雖已被解放軍占領,但為了服務人民生活,供電並未中斷。而身為千年古都的北平,處處皆有古井,即便自來水停止供應,也足以應付日常用水需求。

二、貨幣流通與物價變化

在這場圍城戰事中,一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問題是貨幣流通。彼時國民黨正統貨幣金圓券早已貶值失信,在大街小巷裏再無人問津。取而代之的,是北平本地人更為熟悉和青睞的"洋錢"——銀元貨幣。

在當時的北平,銀元無疑是最受歡迎、使用最為廣泛的主要通行貨幣。它們表現為一枚枚雄厚的銀質圓形硬幣,俗稱"袁大頭"。無論是乘坐三輪車、街頭小吃,還是購買日常雜貨,銀元都是不二之選。市民們對於任何紙幣都深惡痛絕,因為先前金圓券貶值太甚,他們在通貨膨脹中受盡了折磨。

與銀元並列使用的,還有一種叫做"銅子兒"的輔幣。這種銅質的小硬幣,實際上是北洋政府時代的鑄幣,在當時京津冀一帶流通極廣。每枚"大銅子兒"價值約為銀元的二十分之一,而小一些的"小銅子兒"則相當於十分之一。可以說,在圍城的日子裏,不論貧富貴賤,北平人日常開支無一例外都使用著這兩種老幣。

出人意料的是,盡管供給中斷,但圍城期間北平的物價並未出現大的波動。當時為了維持正常生活秩序,市民們自覺克制住了哄擡物價的沖動。比如,日常生活必需的"羊肉床子"、"豬肉杠"、青菜雜貨等,即便知曉無法補貨,商家也絲毫未曾擡高價格。這正是出於北平人對於善良質樸的堅守。

有一個生動的例子可以說明當時物價的親民水平。從府學胡同到東安市場,行程約兩公裏,三輪車的車資竟然只需四十枚"銅子兒",相當於一銀元的十分之一。再如在著名的東來順飯店,三個人吃一頓大餐也不過一銀元。由此可見,即便在危難關頭,北平這座城市的親和力與人性溫度也從未減損半分。

三、市井百態生活景象

盡管遭受了圍困的重創,但北平的市井生活依舊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熟悉的煙火氣息。在這座城中,集市廟會數不勝數,可謂應有盡有。

從清晨的早市開鑼,到夜幕的晚市收攤,一天之中,北平城內的各色集市就沒有停止過。珠寶市、騾馬市、缸瓦市等各種以"市"命名的小巷,每日都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除了這些固定的集貿場所,北平還有不少臨時的廟會集市,熱鬧程度絲毫不遜色。

譬如位於東城區的東嶽廟會,自古就是京師裏最熱鬧的會場之一。每逢節日,遊人如雲,熱鬧非凡。即便在這次圍城中,東嶽廟會的人流量也毫無削減,摩肩接踵的人群依舊從四面八方湧來。攤主們在這裏擺開了琳瑯滿目的小商品和吃食,叫賣聲、把戲聲此起彼伏,將整座廟會點綴得熙熙攘攘。

不僅如此,連素有盛名的北平戲曲文化,在這次戰事中也未曾中斷。比如位於東直門內的隆福寺,平日裏就是相聲、京劇的演出重地,即便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下,這裏的戲台也從未停止過。一眾名角、藝人依舊在舞台上賣力侃侃而談,滿堂觀眾無不聽得如癡如醉。

更讓人嘖嘖稱奇的,就連北平"八大胡同"一帶這些風塵場所,都好像對外界的動蕩事無所顧。"八大胡同"之名從清代開始就傳揚開來,是京師最負盛名的青樓區,三等"下處"往往是其中的香馥之地。就在這次圍城期間,三等下處裏熱鬧非凡,美人佳麗們依舊耀眼奪目,生意也未見受損半分。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風情,在戰火環伺中仍在頑強地延續著。

四、北平獨有的城市風貌

作為一座古老的皇城,北平自有其獨特的城市風貌和生活方式。即便在遭受圍困的動蕩時期,這種風貌也未曾磨滅分毫。

就拿交通出行來說,北平人的主要代步工具是路面電車和人力三輪車。從清晨到深夜,路面電車像城市的脈搏一般,沿著幾條主幹道來回穿梭。往來其間車廂的視窗,不時可見擠擠攘攘的乘客身影。除此之外,三輪車更是北平獨有的交通工具,小巷胡同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一個壯年男子負重在前,使足了蠻力在窄巷中穿行,車上或是貨物,或是乘客,不時傳來嘶嘶的制軔聲。

從窄小的胡同街巷來看,北平也別有一番景致。胡同是北平這座古都的血脈,就像針線一般穿行在四合院民居之間,自成一片獨特的景觀。每一條胡同似乎都透著一股煙火氣,房檐下晾曬的襪子、窗台上盆栽的小花、墻角處堆放的柴禾……這些細微之處,無一不展現著這裏久經滄桑卻從未改變的生活氣息。

四合院就是北平獨有的傳統民居形制,它們往往坐落於胡同之中。一眼望去,除了正房和兩翼房,就只見一小方天地,中有一院。四合院裏的生活,靜謐而溫馨,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每逢節日,香薰繚繞,燈火闌珊,這裏就成了親朋好友歡聚的聚會之所。可以想見,在這次圍困中,四合院也成為了北平人安身立命、咀嚼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

這樣一座飽含人文氣息的城市,即便在遭受圍困的環境下,它那久遠流傳的生活氣息也未曾中斷。或許這正是北平百年屹立不倒的根本吧。

五、民眾對戰事的看淡態度

在這場圍城戰役中,最令人詫異的當屬北平市民對於戰事的淡然應對。對他們而言,無論外界如何風雲變幻,日常生活井然有序才是最重要的。

北平自古就是一座飽經兵燹的城池,這次圍困的戰事對於這裏的居民來說,其實也算不了什麽新鮮事。對於北平人來說,戰火紛飛早已是家常便飯,再殘酷的戰爭都視之如常。在他們的印象裏,大概沒有哪一任皇朝是在太平盛世中登基和離世的。即便古都曾幾度易主,但終歸還是在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北平歷史太過悠久,所經滄桑實在太多。因而在這座城中,人們對於生死離別和家破人亡早就見怪不怪,戰火對於他們來說不啻於生活的一部份。他們只當這是一個暫時的插曲,不足以打亂自己的生活節奏。於是在這次圍困中,人們對於戰事的來去依舊睥睨有加,夜夜笙歌、與日常生活毫無二致。或許在他們看來,身處戰火也無關生死性命,最可怕的其實是生活被嚴重擾亂吧。

戰火無情,但令人欣慰的是,北平市民對於自己城市的未來發展依舊充滿信心。他們深信,這座擁有數千年悠久文化底蘊的名城,終將憑借其獨特的人文氣息化解一切危機。數百萬居民猶如這座城池的脈搏,只要他們的生活照常運轉,北平就定能無往而不勝。也正是出於對這種深厚積澱的自信和堅守,人們才會如此淡然面對外來的戰火交加。

歷史早就昭示,北平是一座不朽的精神家園。無論外界如何,只要市井生活萬年長存,北平就必將與共和國的征程一起,屹立於神州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