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譜寫文化交融的動人旋律|歌曲【天山放歌】創作手記

2024-01-31圖片

王備近照

新疆是一個音樂的寶庫,是我從小就向往的地方。2021年跟隨中國文聯赴新疆采風團,親身感受到了那些流傳在新疆大地上的民歌、民謠、民間器樂演奏、彈唱,以及民間藝人們的傳承、演繹與講述,跨越天山南北,行程上萬公裏,徜徉於歌舞樂聲之中,沈浸式感受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我像一個饑渴的孩子,被這璀璨的藝術乳汁而滋養。

屈塬(左)、王備在新疆采風,在維吾爾族老鄉的家裏交流創作

品讀詞作家屈塬老師所寫【天山放歌】,仿佛站在高山之巔拉開天地間的大幕,一張壯美的組圖躍然眼前,有細膩的視角,也有雄渾的氣勢,勾勒出新時代新疆的新景觀和大氣象。我在進行總體音樂設計時,力求融匯新疆大地的繽紛色彩和多民族的人文風情,選用最能反映新疆地域多民族共通的根源性音樂元素,提升作曲的維度,以跨越天山南北的大格調、大廣角來寫全景,以特寫手法描繪細部精華,希望創作出一首情感相通、文化交融、宏觀展示大美新疆的歡騰壯歌。

屈塬近照

【天山放歌】的歌詞,以三個段落分別描寫東疆、南疆、北疆。我在設計音樂風格時就考慮,既要有統一性,也要表現個性,做到統分結合。這首歌的主題在於展現大美大愛大新疆,這是一個統一整體。如果把三段分別設計成東疆、南疆、北疆的不同的音樂風格,用來表現新疆不同地點、不同民族又擁有各自獨特的文化習俗和個性特征,那就會使得一首歌主題分散甚至顧此失彼,難以成其為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所以,在統一中彰顯個性,成了這首歌的主要著眼點。最終,我為這三段的主體部份設計了相同的旋律,只有襯詞部份使用了各具地域特色的表現方式。在這三段相同的旋律設計上,深挖廣闊西域上各具特色的民間音樂背後的那種共通性,使得旋律本身定義於大西域的同時又不會局限於單一特色,力求「大格調、大廣角來寫全景」。

大美天山 王備 攝

在中國文聯的大力支持下,我在創作、制作【天山放歌】漢語版基礎上,還制作了多語種版,即:描寫東疆的段落用維語領唱,描寫北疆的段落用蒙語領唱,合唱部份仍用漢語,意在表達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築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正如歌中唱到的:「這是我們共有的家園,我們心手相連的夢鄉。」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共有精神家園是用文化鑄造的精神空間,這其中浸潤著強烈的情感寄托和心靈歸屬。

大美天山 王備 攝

無論哪種新的音樂形式,它的根都在民間音樂上,都是從那裏生長出來的。我們需要盡可能多地吸收中國和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民間音樂中的養分,當各種元素都在體內時,我們的身上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自然促使我們擇取某一個地域、某一個文化、某一個民族最優秀的東西,或者說是最適合的東西,融入自身的創作之中,這是傳承創新的必經之路。新疆民族樂器極具個性特點,只有科學的、符合藝術性的配器方式,才能將它們集合到一起用同樣的音律和節奏演奏。這對我來說是個難點。創作【天山放歌】之初,為了找到最好的配器方式,我就一個一個樂器去聽,熱瓦普、獨它爾、冬不拉、艾捷克、庫姆孜、手鼓,努力找到它們之間的共鳴點,使整體音樂效果既和諧融洽,又特色鮮明,表現出十足的魅力。

王備(右)與民間藝人交流

我一直秉持這樣的創作理念:所謂藝術,「藝」是品位與創意的高度,「術」是支撐品位的技能和技術。人文情懷是根本驅動,技術儲備是基礎條件。把情懷、情感和技術進行最大程度的融合,互相促進,互相幫扶,情感會讓技術發揮得更好,技術又能讓情感得到最大化體現、表達得最好。我對命題創作並不畏懼,可能還是日常積累幫了大忙。生活經歷得到的感觸,包括看電影、聽音樂時關註其中的表述方式,同時還要捕捉到它所使用的技巧技術。在接受命題創作任務時,我會用命題調動情懷情感,力求精準把握每一個技術細節去實作。創作是馳而不息的登攀,技術嫻熟能夠為創作帶來更多可能,最終又要靠情懷、情感的力量進一步推動它。這些理念的思考和沈積,成為了我創作【天山放歌】的重要基石。

無關功利的熱愛,是藝術創作創新的內核子動力。保持心靈的純粹,才能讓藝術創作更純凈、更有生命力。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總是有一種天然的使命感。一顆創作的初心,讓我記住自己音樂夢開始的地方,心有所念,筆耕不輟。我堅信,在旋律裏註入情感,作品才會變得有分量,所以始終懷著對藝術的敬畏、對音樂的熱愛、對生活的強烈感受去創作。【天山放歌】裏融入了我真摯淳樸的情感,去抒發我熾熱不息的生命能量,正像新疆明媚的陽光、蒼茫的山野、挺立的胡楊、甜蜜的瓜果一樣,擁有噴薄而出的生機。文化潤疆的意義,正在於讓人們從藝術作品裏感悟到美好、希望、信心、勇氣,從而滿懷熱情地建設我們共有的家園——我們相親相愛的地方。

(作者:王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