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中國拒絕繼續進口蘇35,俄羅斯百思不得其解:解放軍哪裏來的底氣?

2024-07-08圖片

中國曾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武器客戶,俄羅斯許多武器都是先出口到中國,然後才陸續出口到其他國家,比如蘇-27戰鬥機、蘇-30戰鬥機、S400防空系統。然而要說俄羅斯賣給中國最先進的武器,那就要提到蘇-35戰鬥機了。作為曾經的「網紅武器」,蘇-35當年的名聲一點也不亞於F-22,一度也是中國軍迷夢寐以求的戰鬥機,然而當中國如願買到蘇-35之後,情況卻立即發生了變化。

最近,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文表示,俄羅斯曾試圖向中國出售更多的蘇-35戰鬥機,但中國卻拒絕了。不是因為俄羅斯的誠意不足,中國引進蘇-35戰鬥機還獲得了3個好處,但是中國還是拒絕繼續進口蘇-35,這讓俄羅斯一度百思不得其解。

早在上世紀80年代蘇-27剛剛服役的時候,蘇聯就開始研發蘇-27的各種後繼機型,包括強化對地攻擊能力的蘇-27IB,後來發展為蘇-34戰鬥轟炸機;作為艦載機的蘇-27K,也就是後來的蘇-33;用於遠端防空巡邏的蘇-27PU,也就是蘇-30,後來在俄羅斯手裏得到進一步發展,變成了多用途戰鬥機;深度改進的蘇-27M,也就是蘇-35戰鬥機。

早期的蘇-35主要改進了機載電子射控裝置,並提升了載彈量,放寬了靜安定度,氣動外形改為三翼面設計。1988年,蘇-35就完成了首飛,但是蘇聯解體導致蘇-35的研發進度受到很大影響,好在當時蘇霍伊透過向中國出口蘇-27戰鬥機而獲得了寶貴的資金,蘇-35的研發進度才算恢復過來,1994年生產了11架原型機,並開始在各種國際航展上嶄露頭角,憑借帥氣的外形吸引到了不少粉絲。後來俄羅斯還對一架蘇-35進行了改進升級,加裝了向量發動機,變成了所謂的蘇-37,在航程上表現出各種匪夷所思的超機動,一度被外界以為是除了F-22之外,世界上最強大的戰鬥機。

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俄羅斯軍方對當年的蘇-35戰鬥機並不滿意,草草裝備了10多架後就停止了生產,後來更是直接丟給了勇士飛行表演隊,俄羅斯軍方寧願繼續使用老式的蘇-27戰鬥機,也不願使用蘇-35戰鬥機,至於所謂的蘇-37,更像是一架技術驗證機,俄羅斯根本就沒有量產的想法。而俄羅斯對外推銷老蘇-35戰鬥機的計劃也不順利,相比蘇-27、蘇-30火爆的出口成績,老蘇-35則是無人問津,就連好高騖遠的印度人都沒忽悠到。

究其原因,還是當時俄羅斯的各種新技術並不成熟,所謂的新雷達與四余度數位式三維電傳飛控系統問題不斷,使用成本也更高。並且蘇-35采用了三翼面氣動外形,看似提高了機動性,但卻得不償失,增加了飛機的超音速飛行阻力,也增加了飛機的重量,對於一款主要用於空戰的飛機來說並不明智。

後來蘇-34戰鬥轟炸機與一部份蘇-30采用了三翼面氣動布局,更多是因為三翼面氣動外形的抗紊亂氣流能力更強,有利於飛機的超低空飛行。而蘇-33采用三翼面氣動外形,則主要是為了增強飛機的低速控制能力,為著艦服務。

後來俄羅斯索性放棄了蘇聯版的蘇-35戰鬥機,轉而研發俄羅斯版的蘇-35BM戰鬥機,而中國購買的蘇-35以及目前主串流媒體提到的蘇-35,其實都是蘇-35BM戰鬥機,蘇聯版的蘇-35戰鬥機如今已經絕跡了,估計只能在飛機墳場裏找到了。

2008年,蘇-35BM的原型機首飛,2011年開始小批次交付俄軍使用。從氣動外形上來看,蘇-35可謂返璞歸真,放棄了華而不實的三翼面氣動外形,改為了蘇-27那樣的常規氣動外形,只是在一些細節上做出了調整,比如取消了背部減速板和空速管、垂直尾翼的氣動舵面加大。

蘇-35BM真正的提升在內部,全新的玻璃化座艙,裝備了N035無源相控陣雷達、117S向量推力發動機,還能夠發射射程300千米的R37M超遠端空對空飛彈。

在殲-20尚未面世、殲-10C與殲-16仍處於研發狀態的時候,蘇-35對當時的中國戰鬥機可以算是降維打擊。2008年的時候,中國最先進的戰鬥機是殲-10A與殲-11B戰鬥機,這兩種戰鬥機使用的還是脈沖都卜勒雷達,也沒有向量推力技術,用的還是射程只有100千米的霹靂12空對空飛彈。

2014年,西方媒體就報道稱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采購訂單,正式確定從俄羅斯那裏進口蘇-35戰鬥機與S400防空系統。2016年,首批蘇-35戰鬥機開始交付中國空軍,然而當年對蘇-35心心念的中國軍迷,卻對進口蘇-35這邊交易充滿了質疑聲音,俄羅斯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解放軍為何只買了24架蘇-35,哪來的底氣拒絕俄羅斯的主動推銷?其實原因就是蘇-35來得太晚了,或者說中國發展的太快了。

如果蘇-35能夠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就出口到中國,那對於中國空軍來說絕對是雪中送炭。在F-22數量有限、F-35尚未服役的年代,蘇-35有底氣說自己是「一機之下、萬機之上」。當年中國空軍大量裝備的殲-11A戰鬥機,在面對日韓的F-15戰鬥機、印度的蘇-30MKI戰鬥機的時候都處於絕對劣勢,甚至都不能壓制寶島那批F-16戰鬥機。而早期的殲-11B戰鬥機,也存在可靠性不太高等問題,可以說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是中國空軍非常困難的一個時期,在東面、東南、西南方向都面臨著沈重的防空壓力。

如果那個時候中國能獲得蘇-35戰鬥機,雖然還是無法與美國空軍對抗,但是對付日韓的F-15絕對不在話下,面對印度空軍的蘇-30MKI更是完全的「血脈壓制」,至於當時寶島的那批F-16戰鬥機,就更不是蘇-35的對手了。有了蘇-35的助陣,中國就可以按部就班的研發新一代戰鬥機,空中壓力就會小很多。

但是,蘇-35來到中國的時間太尷尬了,2016年首批蘇-35交付中國空軍,同年殲-16也開始交付中國空軍,2017年殲-20正式服役,2018年殲-10C正式服役,也就是說蘇-35戰鬥機剛交到中國手上的時候,就已經完全落後了。

中國空軍對蘇-35的感覺就像是,年輕的時候想追求隔壁的村花,然而10年後自己長了不少世面,並且在大城市有了更漂亮的女朋友,再看隔壁的村花就波瀾不驚了。因此當年中國采購蘇-35戰鬥機的時候,就帶有很明顯的敷衍感,僅僅采購了24架,完全沒有當年采購蘇-27和蘇-30時的闊氣。其實並不是俄羅斯的小氣,蘇-35已經是俄羅斯能拿得出手的最先進戰鬥機了,奈何中國的眼光變高了,就連蘇-57都會遭到中國軍迷的質疑,更別說蘇-35了。

而美國媒體則認為,進口蘇-35給中國帶來了3個好處,首先就是強化了與俄羅斯的關系,2014年的凱瑞米亞危機後,俄羅斯遭到西方的制裁,中國透過采購蘇-35戰鬥機與S400防空系統,緩解了俄羅斯的經濟壓力。

第二則是直觀了解到國外戰鬥機的發展速度。在采購蘇-35之前,中國上一次購買外國戰鬥機還要追溯到21世紀初期,那時候中國采購了俄羅斯的蘇-30戰鬥機。透過進口蘇-35戰鬥機,中國科研人員的自信心得到顯著增強,原本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了解蘇-35戰鬥機,結果卻發現中國已經處於領跑狀態了,當蘇-35還在使用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時候,中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普及了,其它電子裝置,中國也是全面領先俄羅斯。至於當時的歐洲戰鬥機,跟蘇-35其實也是半斤八兩,直到今天,歐洲依然有許多陣法、台風和鷹獅戰鬥機還在使用老式的脈沖都卜勒雷達。

第三,中國接觸到了三維向量推力技術,當時只有俄羅斯在戰鬥機上將這種技術實用化,就連美國的F-22戰鬥機使用的都只是二維向量推力技術,發動機尾噴管只能上下20度轉動。

然而即便蘇-35為中國帶來了這些好處,中國都沒有繼續追加采購蘇-35,哪怕俄羅斯後來主動向中國推銷蘇-35,甚至願意提供更大振幅的技術轉讓,但是依然遭到了中國的拒絕。因為對於中國來說,蘇-35身上已經沒有什麽能夠吸引到中國的技術了,殲-10C、殲-16和殲-20都開始大批次生產,根本沒有蘇-35的容身之所,哪怕俄羅斯願意向中國出口蘇-57,中國也大機率不會掏錢。

並且在解放軍內部的演習中,蘇-35也只能欺負欺負殲-11A這些老式戰鬥機,面對殲-10C這種單發戰鬥機都處於劣勢。後來蘇-35的最大價值,變成了平時執行遠端巡邏警戒任務,以及為轟炸機護航,在經常需要與外機近距離模擬纏鬥的環境下,蘇-35憑借著優秀的滯空時間與強悍的機動能力,再加上不需要擔心電磁訊號特征泄露,反而如魚得水。

從蘇-35開始,俄羅斯也從過去的「愛買不買、漫天要價」,變成了「主動推銷、提供技術轉讓」。這就好像今天國內的合資車一樣,過去擁有定價權,國內消費者想買甚至還要加價才能拿到車。而在如今國產車技術越來越進步,價格越來越便宜的情況下,過去可能要花13、4萬才能買到的合資車,如今價格都降到10萬以內了。

俄羅斯自己也沒想到,短短幾年時間,中國的科技進步速度就達到了如此程度,如果俄羅斯早10年研發出蘇-35戰鬥機,或許能往中國成功出口100架。而現如今,中國只是買了24架,都已經算是給俄羅斯面子了。

而俄羅斯更應該慶幸的是,中國不會對外出口殲-16、殲-20這些重型戰鬥機,中國的重型戰鬥機不僅技術先進,價格也更具有競爭力,一旦對外出口,俄羅斯的蘇-35、蘇-57戰鬥機就更沒銷路了。隨著中國的第六代戰鬥機也逐漸有了訊息,而俄羅斯還在為量產蘇-57而掙紮,將來恐怕就要變成俄羅斯從中國那裏采購戰鬥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