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忠誠守護的地方丨思想政治教育在這裏發出新芽

2024-01-12圖片

思想政治教育在這裏發出新芽

中國軍網記者 畢笑天 武炎洲 通訊員 曹洪光

2023年3月的一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遼沈戰役紀念館,展廳裏的所有陳列再一次煥發生機。

序廳中央,大型雕塑【決戰決勝】巍然矗立。人民解放軍持槍向前、突破城垣的威武瞬間,被雕塑栩栩如生地重現出來。

雕塑下方,武警戰士肖康頭戴擴音器,雙臂下垂自然伸直,靜靜站在那裏,他是今天紀念館的義務講解員。

不多一會兒,紀念館裏人頭攢動。肖康註視著從人群中整齊列隊而來的中隊新兵們,他迎著一個個好奇的目光,清清嗓子,走了上去。

「新戰友們,你們好。」

遼沈戰役紀念館(無人機拍攝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在歷史中找尋前行的動力

錦州,一座英雄城市。

這裏是遼沈戰役的主戰場之一,被炮火犁過的土地,浸染著無數英烈的鮮血。遼沈戰役紀念館、白虎屯戰鬥遺址、蒙特內哥羅阻擊戰紀念館……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沈睡在這片土地上,等待後人挖掘。

駐紮在這裏的武警遼寧總隊錦州支隊執勤四大隊淩海中隊,歷經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洗禮,走過76年臻榮歲月,中隊官兵在各種急難險重任務中不斷成長,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13次。

當肖康還是新兵的時候,來到中隊榮譽室,他看著裏面陳列的錦旗、獎牌,心向往之。「一定要為中隊建設貢獻力量!」肖康暗下決心。

肖康在中隊榮譽室。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歲月更叠,中隊裏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肖康也逐漸從新兵成長為中隊骨幹,成了大家口中的「老班長」。他和戰士們一起訓練學習,大家有什麽話都願意和他講。

中隊官兵學歷越來越高,面對思想活躍的戰士們,如何搞好思政教育,講好黨的創新理論成果?這是肖康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每天看書讀報,在肖康隨身攜帶的小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他的理解感悟。一有空兒,他就跟戰士們分享心得體會,鼓勵大家多學習、常思考。「從部隊實際出發來闡釋理論知識,讓官兵們喜聞樂見,易於接受和認同,這才是真本事」,這是肖康的思政教育觀。

到後來,肖康越講越出名,大家推選他擔任榮譽室的講解員,他講中隊的忠誠史、戰鬥史、奮進史,在他口中,大家對中隊發展有了直觀印象。等到中隊與遼沈戰役紀念館建立聯系,邀請官兵們定期到館擔任講解員時,肖康光榮入選。

肖康跟戰士們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展館裏,講解員是歷史的探尋者,也是故事的講述者。「在塔山阻擊戰中,戰士們為了保衛陣地壯烈犧牲,團長下令9連轉移到陣地上繼續堅守。當時9連指導員咽下手裏的餅,對大家說:‘同誌們,這可能是我們的最後一頓飯了,大家一定要吃飽。’第二天,9連的戰士為了保衛陣地壯烈犧牲,這頓飯真成了大家的最後一餐。」講到這裏,肖康言語顫抖,幾度哽咽。

「錦州是一座英雄城市,這裏蘊含著豐富的紅色資源。我們要利用好這些資源,上好每一堂思政教育課,傳承好先輩的革命精神。」這是肖康和中隊所有官兵的心聲。

從「聽得懂」到「講出來」

思政教育不能脫離實際,也要冒著熱氣,沾著露珠和泥土氣息。

中隊政治指導員李凱針對官兵不善語言表達的問題,著力鍛煉戰士們的演講能力,透過講評新聞、解讀報紙等形式,引導戰士們人人上講台,用大家聽得懂、願意聽的語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用兵語話兵心,談感悟說真情。漸漸地,戰士們不僅成為中隊文化的講述者,也逐步成長為黨的創新理論的傳播者。

新兵周傳奇不願意舉手發言,在大家的鼓勵下,他終於在一次教育課上舉起手。從此以後,周傳奇能夠隨時跟戰友們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有力度、有深度的演講贏得大家紛紛點贊。

戰士張慶磊在與「大功三連」視訊連線時緊張得說不出話,後來他一有時間就埋頭學習,在指導員的幫助下,獲得了中隊的季度理論之星,第二次視訊連線時,張慶磊說得頭頭是道。在大家的掌聲中,他找回了自信。

2019年,中隊官兵自發組成了宣講小組,肖康第一個報了名。最初,小組只有5個人,大家講紅色故事、講先進典型、講創新理論,隨著宣講的內容品質越來越高,官兵們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熱情愈發高漲,越來越多的戰友加入其中。中隊累計培養出30余名理論骨幹和紅色講解員,宣講小組也成為武警錦州支隊的文化品牌。

現如今,中隊幹部和肖康一起將思想教育內容與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收集身邊戰友的故事,編創快板詞,自創情景劇,教育的陣地由課堂延伸至操場、由室內開拓至舞台。

中隊官兵編創快板詞,講述身邊戰友的故事。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變化總是在潛移默化中悄然發生。現在,中隊裏已經沒有專門負責講思政理論的人;或者說,每個人都是中隊講理論的一把好手。

跨越時間,再出發

每年新兵下連、老兵退伍,肖康和中隊其他講解員都會在紀念館義務講解。講解時,不只是官兵們,路過的遊客也會駐足聆聽。

官兵在遼沈戰役紀念館義務講解。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紀念館裏,如果你的心頭掠過一絲激動,那就是歷史的回聲。

肖康曾見過懵懂稚童在展櫃舊物前長久凝視。講解間隙,小朋友們此起彼伏的提問聲環繞在他耳邊:「叔叔,這個大炮是怎麽回事啊?」「你再給我們講講其他故事吧。」看著孩子們盯著軍裝時崇拜的眼神,肖康心頭的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肖康曾見過新兵們在紅色教育的熏陶下有所感悟。講解結束後,一個戰士對他說:「肖班長,我以前也看過軍教題材的影視劇,參觀過不少紀念館。但當我真正穿上軍裝站在這裏的時候,我發現這種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這裏是新兵們受到思想洗禮的第一課,上完這堂課,他們的心也安定下來,都有了目標和方向。回到中隊,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戰士們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訓練場上共同訓練,一起娛樂生活。面對榮譽積極爭取,所有人都在建功立業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肖康曾見過老兵們不舍地看著展陳無語凝噎。上完最後一課,老兵們各自奔流入海,迎來風雨燦爛。但是戰友情誼終究不會被山海所隔,這裏是所有人永遠的家。1977年入伍的退休老戰士惠興富,在離開部隊27年後,仍然堅持給中隊寫信匯報思想。

中隊舉行送老兵儀式。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思政教育的力量,是在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種下一顆種子,等待每個人用自己獨特的經歷去澆灌它,等到來年春天發出新芽。

這份力量,會貫穿在人一生漫長的歲月中,並在某個不被預測的瞬間,完成教育的閉環。這份力量,既入腦,也入心。

2023年,是老兵肖康在中隊服役的第16個年頭。新年過後,他也離開了這個承載了自己太多記憶的地方。再一次站在紀念館,這是他最後一次給新兵進行講解。

迎著新兵們好奇的目光,他想起自己和戰友們在課堂上七嘴八舌的討論,想起訓練場上大家互幫互助的情景……

「新戰友們,你們好。」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畢笑天 武炎洲 曹洪光

責任編輯:閆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