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1909年荷蘭人拍攝的慈禧葬禮,規格超皇帝,大白天的看見讓人發怵

2024-08-16圖片

在歷史的蒼茫畫卷中,1908年11月15日,一個時代的重量悄然隕落——慈禧太後,這位執掌大清帝國權柄長達四十八載的鐵腕女性,於儀鸞殿內緩緩閉上了眼睛,她的離世,不僅標誌著個人統治的終結,也預示著風雨飄搖的王朝即將步入更加動蕩的深淵。彼時,其陵寢尚未竣工,直至次年同月同日,方得入土為安,這一延宕,仿佛是大自然對這位復雜歷史人物的某種靜默哀悼。

轉瞬間,歲月流轉至次年,北京的古城墻下,一場前所未有的葬禮緩緩拉開序幕,其規模之宏大,幾乎可與歷代帝王比肩,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為鮮明也最為悲涼的註腳。荷蘭記者亨利·鮑萊耳,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手中的相機,定格了這一系列震撼人心的瞬間,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影像資料。他筆下的文字,字裏行間透露出對這位「奇妙而可怕」女皇的復雜情感:「在她與現代世界的悲劇性碰撞中,雖不乏保守與頑固,卻也悄然推動了某些新時代的改革萌芽。」

當日清晨,京城還沈浸在薄霧的懷抱中,東直門已是人聲鼎沸,人頭攢動。百姓、外交使節、商界精英及媒體記者,無不懷揣著各自的心思,匯聚於此,只為親眼見證這場盛大的葬禮。前方,一列身著新式軍裝的騎兵,以長矛為引,莊重地開道,他們的身影在晨光中拉長,仿佛是連線過去與未來的橋梁。隨後,是身著猩紅綢緞、帽插黃羽的仆役隊伍,他們肩扛靈柩,步伐堅定,每一步都似乎在訴說著對主人的忠誠與不舍。

尤為引人註目的是那綿延不絕的紙人紙馬陣列,它們栩栩如生,不僅僅是葬禮的裝飾,更是對慈禧生前權勢與榮耀的一種誇張而神秘的再現。紙人中,有太監的卑微,有士兵的威武,有官員的莊嚴,更有新軍的現代氣息,這一切,無不昭示著慈禧統治下的多元與復雜。

這場葬禮,不僅是對慈禧個人的哀悼,更是對一個大清王朝即將落幕的挽歌。它歷時五日,行程百裏,動用了七千九百二十名杠子手輪流擡棺,百官披麻戴孝,跪拜迎送,其場面之宏大,令人嘆為觀止。最終,慈禧的靈柩被安置於金絲楠木制成的「梓宮」之中,上方純金打造的大圓球,在日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既是對她生前無上權力的象征,也是對一個時代終結的深刻註解。

然而,這場奢華葬禮的背後,卻隱藏著大清王朝深刻的危機與無奈。它非但沒有挽救王朝的頹勢,反而加速了其滅亡的步伐。僅僅三年後,隆裕太後的一聲令下,清帝宣布退位,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王朝就此落幕,成為了歷史長河中的一抹塵埃。

更令人唏噓的是,慈禧死後二十年,她的陵墓竟遭軍閥孫殿英洗劫一空,昔日繁華不再,只剩下孤零零的屍骨泡在臭水溝裏,連野狗都避之不及。這一慘狀,讓末代皇帝溥儀聞之痛哭失聲,也讓後人無限感慨:世事無常,權勢如煙,終歸於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