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找松弛感這件事,只需雲南彌勒一杯葡萄酒

2024-07-14圖片

彌勒。

東西環山,甸溪河過北朝南流經7公裏,傍山依水的聚福寶地。

人們借山水之勢,造大地長詩,於是這座內地小城,大大方方擁有了約3085畝的湖泉生態園,和青瓦白墻拱橋遊船的紅河水鄉。

「她」像一個白凈的海濱小城,溫泉浸潤著她,翠衣披肩諾爾點絳唇,美的不可方物。

美的寓意向食物延續,紅糖老鹵的筋道鹵雞留住懂得品鑒的味蕾,24h營業的羊湯鍋給盡興的遊人送出一碗奶白的羊湯。

仲夏,葡萄熟了。金身大佛正端坐於山間,笑望著勞作的人們美酒正酣,笑望著阿細姑娘翩然起舞。此時的彌勒,正是狂歡的季節。

自從18世紀時法國傳教士把「玫瑰蜜」帶來雲南,這種芳香濃郁的葡萄便在這裏紮下了根,把這小小一方天地熏染成了一片令人迷醉的甜蜜熱土。

彌勒海拔1350公尺,空氣幹燥,紫外線強,天生適合葡萄生長。漫步在葡萄園中,隔著遮陽帽的帽檐看那一串串胖嘟嘟、圓滾滾的葡萄串,口水直流。

葡萄豐收的時節,是彌勒最熱鬧的日子之一。東風韻葡萄藝術節就在此時舉辦。既然趕上了這葡萄豐收,那不如幹脆上手采摘,加入當地人的釀酒隊伍。采收、發酵、陳釀、裝瓶……親眼見證葡萄果實到醇厚美酒的轉變。親自參與釀造的葡萄酒,它果然別有一番風味啊。

端著酒杯瞇眼遠眺,就能看到那一片紅褐色的奇特建築:像是精心雕琢的古代城堡,又像是來自未來的抽象派雕塑。

實際上,那是彌勒的另一處地標式建築:萬花筒藝術館。

這紅褐色的建築由著名藝術家領銜設計建造;沒有圖紙,沒有鋼筋,沒有釘子,通體由百萬塊產自當地的紅磚砌成。

從遠處望去,一座座高聳的紅磚建築好像倒扣著的紅酒杯,大小各異,高低不均。剛才品了半杯美酒,此刻在朦朧中遠眺,真覺得它們在酒吧吧台後的燈光中搖曳作響。看來,彌勒人是把愛葡萄、品美酒的習慣融入到了建築中去。

漸漸走近,更能清楚地看到紅磚墻面的粗糲與古樸,跟四周的梯田、曠野相得益彰。

藝術館內空間開闊,光線充足。在這裏欣賞一支舞蹈,聆聽一段合奏,抑或靜下心來細看那些整齊排列著的陶俑。不知不覺間,整座小城已在漫天酒香中落下夜幕。

充沛的陽光、幹燥熱辣的空氣使此地的葡萄甜度飆升;而生長在這裏的人們,也以豪爽活潑的性格回饋大自然的贈予。這一點,從阿細姑娘們的舞步中便可見一斑。

自當日刀耕火種之時,阿細族的年輕人們就肆意起舞。就著皎潔的月光,圍著尚未熄滅的篝火,大家迫不期待地唱跳起來。男孩子彈起三弦,女孩子隨著音樂歡挑——此時篝火四周的火星依然滾燙,讓她們不時跳起腳尖。

時隔千年的我們想象出這幅畫面,那熱烈歡騰、自由活潑的一幀幀動作,還是讓人不由得笑出聲來:果然,什麽都攔不住年輕人那顆赤誠火熱的玩樂之心。最近正趕上阿細跳月生活藝術節,可以跟上姑娘們的舞步,盡情揮灑。

我們從城市中掙脫出來,萬裏迢迢來到這彩雲之南的彌勒,只為親身感受一把這跳躍了千年的歡快舞步和爽朗笑聲。不過既然來都來了,不如再深入一步,去到彜族人家裏看看。

可邑小鎮就是這樣一個能讓你更進一步的地方。這座小鎮建成於清代,370多年來幾乎始終保持著原來的樣貌。

放眼望去並無高樓,錯落的房頂、斑駁的墻壁,都一律是土黃色。不過細看墻壁,會發現這裏居然布滿了明麗鮮艷的壁畫。其展現的內容,正是彜族人們勞作、跳舞、聚會的場景。畫中人們的服飾之艷麗、笑容之明快,與身邊走過的族人居民們別無二致。

如果運氣好,碰見一兩位心情不錯的彜族婆婆,也許你還能跟著她們走入屋內,窺探一番當地人淳樸又別致的日常生活。嘗一口婆婆遞過來的家常糕點,聽婆婆第無數次講起他們民族的古老傳說。這寧靜安逸的小日子,好像又把我們拉回到童年與故鄉。

美食美酒、翩翩裙裾,都不足以概括彌勒的氣質。要真想深究這裏和諧與歡樂的來源,就一定繞不開頭頂那一片柔柔的佛光。

想要看金身大佛?可別著急,我們先從錦屏山出發。

錦屏山,還真是名副其實:像一座秀麗的五彩屏障,守護著這一方樂土。春夏秋冬,山裏的顏色各不相同;此刻正值盛夏,我們身邊自然是滿眼的綠樹花草。

然而不等上山,山腳下的五彩雲池便足以令人駐足。這池水怎麽會如此清澈,竟能映出五彩光影。天空的湛藍、綠樹的青翠、花朵鶯蝶的斑斕,都一一落在水中。一汪池水成了鋥亮的銀鏡,把滿山的色彩都定格成了圖畫。朝水裏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