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歷史上那些「飲酒成團」的哥哥們

2023-12-22圖片

近段時間,綜藝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頻上熱搜。邀請一批年代久遠的音樂人回歸,讓觀眾重溫他們的音樂作品和經典時刻,這種回憶殺的元素觸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其節目的競技性質,誰能殺出重圍最終成團,都愈發引起大家的關註。

「成團」一詞實際上在白酒界並不陌生。歷史上喜愛酒的文人雅士、豪爽武將不勝列舉,古人尤愛聚眾飲酒,在中國漫長的飲酒文化當中,因為喝酒而出名的「團隊」可並不少,例如竹林七賢、飲中八仙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關於「竹林」的來源,歷史上也多有爭議。衛紹生在【竹林七賢若幹問題考辨】一文中指出,「竹林」應該在七賢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陽縣。而陳寅恪先生則認為,先有「七賢」而後有「竹林」。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麽「竹林」。

「七賢」所取為【論語】「作者人」(【憲問】)之數,意義與東漢末年「三君」、「八俊」等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說他們「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鹹、河內向秀。瑯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創作的文學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於不能直抒胸臆,所以只得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兗州八伯

兗州八伯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飲酒團隊之一,在兩晉之間,山東兗州一帶有八位「不茍同時好」,為官比較清正的人組成「酒友幫」,被稱為「兗州八伯」。這八位同在兗州的中興名士為羊曼、阮放、郗鑒、胡毋輔之、卞壺、蔡謨、阮孚、劉綏。

書中曾有記載:「羊曼,字祖延,太傅祜兄孫也。父暨,陽平太守。曼少知名,本州禮命,太傅辟,皆不就。避難渡江,元帝以為鎮東參軍,轉丞相主簿,委以機密。歷黃門侍郎、尚書吏部郎、晉陵太守,以公事免。曼任達穨縱,好飲酒。溫嶠、庾亮、阮放、桓彜同誌友善,並為中興名士。時州裏稱陳留阮放為宏伯,高平郗鑒為方伯,泰山胡毋輔之為達伯,濟陰卞壺為裁伯,陳留蔡謨為朗伯,阮孚為誕伯,高平劉綏為委伯,而曼為濌伯,凡八人,號兗州八伯,蓋擬古之八雋也。」可見,兗州八伯以羊曼為首,八人都喜愛喝酒,以酒為禮,連線友誼,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大家更為熟悉,他們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還有一個共同的嗜好喝酒。因為酷愛喝酒,性情豪放,這八人被稱為「醉八仙」或「飲中八仙」,即賀知章、李琎、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為此,杜甫曾為「飲中八仙」寫下詩作名篇【飲中八仙歌】。

【飲中八仙歌】描寫了八人各有特色的醉態,用追敘的方式,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圖。透過詩歌中對「醉八仙」平生醉趣的描寫,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彰顯無遺,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也得以展現。

八人中,賀知章資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布衣。賀知章在長安曾「解金龜換酒為樂」,詩中說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象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朦朧,眼花繚亂,跌進井裏竟會在井裏熟睡不醒,彰顯了其曠達縱逸的性格。

再說李白,李白愛酒如命,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後,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天子呼來不上船」,在好友杜甫和筆下,李白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藝術形象呼之欲出。飲中八仙每個人物自成一章,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彼此襯托映照,因為愛酒和才學連線在一起。

竹溪六逸

竹溪六逸,是開元年間隱居於竹溪的六位名士合稱。據【新唐書·李白傳】記載,開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東魯,與山東名士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徠山下的竹溪隱居。

他們在此縱酒酣歌,嘯傲泉石,舉杯邀月,詩思駘蕩,世人皆稱他們為「竹溪六逸」。後來李白【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詩中曾有「昨宵夢裏還,雲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對這段隱居生活的深情回憶。

世人仰慕「竹溪六逸」,追尋他們有著隱士與逸民的心理特征,性之所至,高風絕塵。他們寄情於山水林泉,桀驁不馴,放曠不羈,柴門蓬戶,蘭蕙參差,妙辯玄宗,尤精莊老,那是一種悠然自在的文化態度,更是一種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六逸同隱的竹溪,位於徂徠山西南麓的乳山腳下。而今的竹溪,雖已無復唐代碧玉千竿的勝境,但清流依舊,山月無恙,猶使人時時追懷太白詩仙的遺韻。

香山九老

「香山九老」指唐代白居易、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慎、張渾、狄兼謨、盧貞九人,在洛陽龍門寺聚會,稱「香山九老」。

唐朝末年,因朝廷的腐敗,胡杲、吉旼、白居易等九位老者,對當時朝廷的不滿,看不慣世俗,因誌趣相投,結為九老會,因此得名「香山九老」。這些誌趣相投的九位老人,退身隱居,遠離世俗,忘情山水,耽於清淡。

當時白居易為了紀念這樣的集會,曾請畫師將九老及當時的活動描繪下來,這就是【香山九老圖】的由來。後人思慕這段風雅韻事,因而產生了許多描繪老賢者們燕集的作品。

九老隱居的香山,與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伊水相望。集結「香山九老會」那年,白居易已是74歲高齡,其晚年冷淡仕途,忘情於山水之間。因為貪戀香山寺的清幽,他常住寺內,坐禪聽經,自號「香山居士」,並把這裏作為自己最終的歸宿。隱山遁水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恒久魅力的文化行為,也給自然山水打上了濃厚的人文銘印。香山九老的形成記錄了一種悠閑自得的生活方式,更是古代文人雅士隱逸思想的深刻體現。

酒,往往聚而飲之,或三五人成隊或七八人成群,朋友相逢開懷暢飲,酒成為不同場合下表達情感的承載物,願您能覓得好友,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得意須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