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龍紋飾從蜷臥到飛騰!來津門博物館,追尋「九寶尋龍」

2024-03-12圖片

中國龍文化源遠流長。縱觀歷史長河,龍始終貫穿著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是經久不衰的文化藝術主題。出土或傳世的歷代文物上,龍紋飾經常出現,而它的演變也反映了千年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龍的認識和審美風格的變化。

正在天津博物館展出的「龍行龘龘——天津博物館藏龍文物特展」,亮出了135件(套)龍紋精品文物。 展覽沿時間橫軸,透過龍禮自然、龍行人間、龍耀中華、龍寓吉祥4個單元,展示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文物上龍紋飾的特點與發展。展品種類豐富,包括玉器、銅器、瓷器、金銀器、書畫、文房用具、民間工藝品等; 從新石器時代,到近現代,展品歷史跨度之大,讓觀眾步入展廳,就仿佛看到了一幅充滿龍元素的文物藝術長卷徐徐展開。

觀眾遊客欣賞中華文明多個時期具有龍元素的文物展品。

觀眾欣賞中華文明多個時期具有龍元素的文物展品。

四庫全書——龍的解釋

觀展·亮點

黃河流域最早的「龍」蹤跡

中國十二生肖中,龍的名聲最響亮: 它變幻無窮,力量強大而神秘莫測。能司一方水域,佑一地風調雨順,可通天,可應瑞。然而,龍也是十二生肖中唯一沒有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實體的動物。龍是怎麽來的?形象代表了什麽?問題的答案或授權以從展覽中的「中華第一龍」中找到。

展覽序篇就展示了目前黃河流域發現的最早的「龍」蹤跡——由貝殼砌成,昂首、弓身、長尾,前爪扒、後爪蹬,好似在天空中騰飛。它的發現,將中國龍形象存在的年代前推到了至今約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

1987年,河南省濮陽市為解決工業和城市居民用水,在濮陽縣城西南處修建了一座引黃供水調節池,施工中發現了一處早期仰韶文化遺址。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仰韶文化第四層下出土了四組用蚌殼擺放的龍虎等動物圖案,又在一個墓室中部的壯年男性骨架左右兩側,發現了用蚌殼精心擺好的龍圖案,後經考古學者鑒定為目前考古發現中年代最早的龍圖案——故被稱做「中華第一龍」。專家推測,在墓葬出土的蚌殼龍與古老傳說「乘龍升天」寓意相關。

自此,這種代表著吉祥、神聖、力量的神秘民族圖騰,慢慢揭開面紗。 「過去人們對大自然的許多現象沒法作出科學的解釋。比如,群山連綿,驚濤駭浪,電閃雷鳴,暴風驟雨,都令他們震驚和崇拜。於是,祖先便將對自然的敬畏和對風調雨順的祈願寄托在圖騰上,想象著它具有風雨雷電的力量,群山大河的雄姿,能像鳥一樣騰雲駕霧,像魚一樣在水中遊弋,像馬一樣飛快奔跑……」展覽策展人羅漫說,人們將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到龍的身上,這才漸漸形成了駝頭、鹿角、蛇頸、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的樣子。

龍紋飾從蜷臥到飛騰的動態變化

「龍行龘龘」龍文物特展中,國家一級和二級文物占比約三分之一,具有各歷史時期特征的龍文物珍寶齊聚一堂。展品時代上至幾千年前的紅山文化時期,下至近現代。 觀眾行走在展廳中,能觀賞到龍紋飾的變化發展——「最早期的龍是一種蜷臥的狀態,然後逐漸行走、奔跑,直至飛騰起來,有這樣一個動態變化。」羅漫說。

新石器時代,龍的形象多體現在紅山文化玉豬龍身上。展覽中的玉豬龍玉佩長著豬首、圓眼睛、大耳朵,尖形的龍尾直接曲卷在豬首下方,珠圓玉潤、線條流暢。那時,豬和龍都被神化為喜水的靈物,是受人崇拜的雨神。專家推測,這枚玉雕豬龍可能是先民祈雨祭祀敬奉的神玉。到了商周和戰國時期,龍紋飾逐漸從圓鈍向線條分明發展,多以蛇身呈現:一足、口張開、尾上卷。展覽中的戰國龍螭形玉佩上,兩條龍呈「S」形對稱相連,另有雙螭臥於其下,以蛇身狀交錯盤繞。此後,龍紋飾種類逐漸增多,還出現了張牙舞爪的形態,龍身也開始刻畫鱗片或裝飾。相比於此前的似蛇形態,龍的角和足都逐漸清晰起來。

沿著展線向前,觀眾來到了秦漢至宋元時期,活躍在此時的「龍」既保留了自身的神性特征,又增加了人文內涵。秦始皇被稱為「祖龍」,而後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君主們加上了「真龍天子」的光環,君權神授,以龍代言。自此,令人遙相崇拜的龍被賦予了人文的象征。直至明清兩朝,龍紋發展至皇權化的巔峰,細節和動態表現更加豐富,不僅彰顯龍紋飾使用者的尊貴地位,也帶有濃厚的祈福納祥的意味。

展覽中的一件明代龍紋玉帶,當屬龍數量最多的一件展品,彰顯了使用者極高的身份地位。 玉帶由20塊玉帶板組成,分圓桃、長條、正方等形狀,一個個縫綴在紅色緞子的鞓帶上,在燈光的照射下泛著剔透的光澤。湊近仔細瞧,每塊玉都雕刻了龍紋飾,種類多樣,栩栩如生。專家說,類似的龍紋玉帶最早出現在北朝時期,一直延續到明代,故宮博物院等都有收藏。該展展出的整套玉帶保存無失真,品相完好,是傳世品中難得一見的龍紋玉帶,圖案選用和使用者身份有關,推測曾為皇帝使用或是禦賜之物。

新石器時代 紅山文化玉豬龍

戰國 龍螭形玉佩

唐 龍紋玉帶板

騰龍弄珠鏡

清 滿漢合文祺皇貴太妃之寶銀印

中國龍形象回歸人間煙火

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一直崇龍、敬龍、愛龍,以其作為君主仁德、社會清明、國家強盛太平的吉祥象征。而民間實用的龍紋大多是為了實際需要而創作,龍形象更加質樸自然,充滿了普通老百姓對幸福康寧生活的向往,中國龍的形象也逐漸從高高在上,回歸人間煙火。

展覽中的一枚魚龍紋玉飾,表達了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吉祥寓意。這枚清代的玉魚龍遠看像魚,近看才能識出是龍頭魚身。「魚化龍是中國傳統吉祥紋樣,是一種魚龍互變的形式。」羅漫介紹,魚化為龍,寓意金榜題名,【說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還有民間流傳的鯉魚躍龍門,都講述的是魚龍互變的故事,寓意高升昌盛。

還有一件清嘉慶年間的粉彩嬰戲圖夔龍耳瓶,藏著兩種龍元素——瓶頸兩側裝飾著一雙對稱的龍耳,彩繪纏枝蓮花,點綴著蝙蝠和「壽」字,寓意福壽萬代;瓶身繪制了一幅嬰戲圖,孩童們舞龍、打鼓、吹笛子,有節節高升、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在藝術創作中,龍也經常和鳳相配,它們都是中國古代人想象中的神異動物,二者結合,龍飛鳳舞,表現國家興盛、天下太平的吉祥之兆。

不同書法筆體的龍字

觀展·解碼

邀觀眾展廳裏「九寶尋龍」

天津博物館內,龍元素不僅僅出現在一個展廳裏。

位於4樓的「粵彩斑斕——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廣琺瑯特展」上,清代銅胎畫琺瑯海水龍紋盤繪制了一條青龍踩雲含珠戲水,栩栩如生;往下走一層,來到「中華百年看天津」常設展,1883年海關大龍票厚紙毛齒郵票的中心圖案,也有一條威武的巨龍盤踞海面。還有「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展」裏的清代鎏金慶親王銀印、「肇基文明——天津博物館藏商周文物特展」上的西周克镈、「聚賞珍玉——中國古代玉器陳列展」的戰國青玉谷紋龍形珮……天津博物館裏,龍文物無處不在。

於是, 策展人將這些散落在各個展廳的「龍」串點成線,設計推出了「九寶尋龍」互動活動。 觀眾可根據「龍行龘龘」龍文物特展內提供的線索, 在整個博物館裏尋找九件「龍之珍寶」。 作為尋寶人,觀眾需要透過參觀其他展覽,親自「補全」整個展線的內容。羅漫介紹:「只要找到這‘九龍’並拍攝照片,觀眾能獲得一份精美的文創。以這種方式,幫助觀眾盡可能多地發現館藏龍文物的美,增加參觀趣味性。」

甲辰龍年,這場賞龍之行,始於足下。天津博物館邀請觀眾置身於龍的神秘世界,在品味歷史韻味的同時,感受龍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性。

觀展·提示

●地點:天津博物館5層8號展廳

●展期:臨時展覽,9時至16時30分開放(周一閉館)

●票價:免費,觀眾需透過「天津博物館」或「天津博物館TJM」微信公眾號、官網等提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