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李煜娶了對姐妹花,妖艷小周後有多悲慘?從熙陵幸小周後圖說起
一幅明代人摹繪的宋代名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猜測和臆測。畫中描繪的正是宋太宗趙光義與南唐亡國公主小周後的艷遇。小周後曼妙嬌美,宋太宗對她愛慕有加,殊不知這幅香艷畫作背後,隱藏著一段令人唏噓的悲劇。小周後前世為南唐後主李煜的侍妾,本是李煜正室大周後的親妹妹。三人何以會走到這般地步?小周後又經歷了怎樣的命運沈浮?她和李煜之間,難道真如畫中所示,只是一段荒唐背德的情愛嗎?讓我們從歷史的經緯中,一探這滴露珠的緣起。
一、姐妹花入宮記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穿越重重迷霧,回到那個硝煙彌漫的動蕩年代。南唐一代名君李煜,年紀尚輕,便已風華絕代,侍童伺候有伊人如玉。周宗乃是李煜的要臣,為了籠絡這位大臣的心,李煜納了他的長女周娥皇為妃。此乃一樁精心策劃的政治聯姻。
彼時的周娥皇,年方十九,肌膚勝雪,風姿綽約,堪稱絕世佳人。李煜對這朵年少的嫩苞,自是一往情深。更有過之無不及的是,周娥皇不僅美貌絕倫,還才情橫溢,詩詞歌賦、繪畫書法無所不精。她手中常攥著油棕筆,揮毫潑墨,作畫如有神助。她亦善擷管弄簧,每每一曲激越,宛轉婉轉,足以令人神搖心醉。
看著周娥皇的出眾才藝,李煜心中止不住湧上一股驕傲之情。他格外眷顧這位美艷賢惠的佳人,幾乎是寵愛有加。朝野間,流傳著一段美談,說是一年冬日,飛雪翩翩,二人在寒風中嬉戲追逐,周娥皇即興而作【醉邀舞破】一曲,配合歌舞,活現了一幅詩意的畫卷。
就在李煜沈醉於溫馨與歡樂之時,一記噩耗卻如雷霆般襲來。周娥皇得了一場大病,病勢一日嚴重過一日,眼看便要不治。擔憂之余,李煜不由有些後怕。他心中那一顆寵愛的種子,從何時已在不知不覺間,生了根、發了芽?盡管妃嬪眾多,周娥皇這個名門之女,卻自有她獨特的光彩。
幸而,在李煜的一片焦慮中,周家的小女兒經常進宮探望姐姐。這個小女兒,從小就與姊姊形影不離,憑著 her 與生俱來的 美艷 與聰穎,很快就被李煜垂青上了。豈料,這宛若天生的一對姐妹花,竟成了日後李煜生命中最大的煩惱。
二、姐妹花反目成仇
旖旎風光下的宮闈生活,卻暗潮洶湧。妹妹的風姿綽約,使李煜對她日漸難以自拔。他不知是出於對美色的揮之不去的癡迷,還是源於對妹妹那副聰慧美麗外表的偏執迷戀,總之一發不可收拾。很快,妹妹的身影便常駐在宮中,不復從前那般只是偶一探病而已。
這種異常的變化,自然瞞不過大周後的眼睛。作為正妻,她早已習慣了李煜總帶著點驕奢放逸、荒誕不經之態,但眼下這個場景,卻教她禁不住心生疑竇。就在一次,她掀開簾幕時,親眼目睹了妹妹正與李煜旁若無人的親昵景象。
憤怒、痛心、愧疚,這一刻,大周後內心五味雜陳。她質問妹妹為何久居於此,妹妹只是支支吾吾,不作回答。這一失常的反應,已然昭示著一切的事實真相。
大周後閉上雙眼,在漫長的沈默中緩緩睜開。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無法再容忍這對背信棄義的姐妹和郎君。可是,要如何去恨呢?恨這個至親妹妹,還是恨這個負心的丈夫?她愛他們,他們卻辜負了她的深情,這世上還有什麽比這更令人心痛的事?
於是,大周後選擇了徹底的絕望和放棄。她面壁而臥,整日整夜不吃不喝,久疾成疾,氣數終於在這種孤獨和折磨中走完了最後一程。
大周後的離世,無疑是李煜生命中最大的挫折。這位曾經的佳人英豪,辭世前對他的深深眷戀,直抒在那首【聲聲慢】中:"聲聲慢,尋行跡,冷冷清清平曠。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他更是在詩中自嘲道:"悶傷神闕,輾轉反側,恨無及。"看來生離死別的悲痛,早已將此君徹底擊垮。
盡管如此,李煜仍決意迎娶那個曾與他你儂我儂的美人。為這門親事,他不惜聘用大儒小術,潘佑、陳致雍、徐遊、徐鉉等名士,一一出謀獻策,制定婚禮章程。禮成之後,全京城都為之震動。百姓簇擁在迎親的隊伍中,那壯觀的景象,濟濟一堂,幾乎將屋頂、樹梢也爬滿了。
三、南唐亡國恨
狂風驟雨般來襲的是北方宋軍的鐵蹄。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壓境而來,讓這個曾經富庶繁華的南唐國土,瞬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李煜與妹妹結為夫妻後不久,京城就遭了圍困。敵軍步步緊逼,城池漸趨絕境。李煜日夜操勞,揮師征戰,卻力有未逮,最終不得不一再作出茍且偷安的退讓。
終於,在絕望的重壓之下,李煜不得不做出最後痛苦的抉擇——年邁的他攜家眷,親自赴北宋京城,向宋太宗趙光義上表請降。
時年已六十七歲的老人,披麻戴孝,被押送至北宋臨安城。趙光義見到他的模樣,措辭頗為憐憫,只是將他流放至常州,不加刑殺。然而,對於小周後而言,命運卻遠沒有如此仁慈。
這個南唐最後的公主,被視作了戰利品般,強加入了趙匡胤的後宮。她曾是李煜最寵愛的美人,如今卻淪為北人的妾侍,任人宰割擺布,當真是一錐之地萬般愁緒,堪稱人生最大的淩辱。
面對如此屈辱,小周後內心悲憤難平,泣血之痛,猶如萬箭穿心。她曾是那樣的驕人出眾,舉止嫻雅,如今卻遭人這般折辱,簡直是冤魂無歸。恐怕,連她親姐大周後臨終前對自己和李煜的那份恨意,她如今都能夠理解了。
在這種深重的恥辱之下,發狂自盡的念頭,時常在小周後心頭徘徊。然而,她又無法割舍生前對李煜的深深眷戀,一次次將這個沖動壓抑了下去。
四、李煜遭受報應因果
已為北宋所虜的李煜,與昔日的錦衣玉食相去甚遠。他被當朝封為"違命候",居於一處破舊民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過著比窮苦百姓還要悲慘的生活。
這位昔日錦衣玉食的南唐皇帝,如今只能在破屋之中獨自淒淒。他時而躊躇徘徊,時而蹲踞於地,神情恍惚若夢遊。不時有行人路過,見了他這般狼狽模樣,紛紛遠遠避讓,生怕受了他的牽連。
有時,李煜也會站立街頭,像個瘋顛一般高聲哭訴:"皇帝陛下何罪之有?我只是疼愛妹妹而已啊!"頓時惹來一片哄笑與唾棄。
正所謂因果迴圈,罪孽深重。李煜昔日囚禁妹妹於密室,今日他亦受盡世人的白眼。他本是文采風流的才子,卻敗於情愛之中,淪為闕裏之臣,遭人恥笑。
更有狠辣的人,言語犀利如刀,直指李煜罪不可恕:"你這昏君,還不快快下九泉去為你那亡國害民的罪行贖罪!"
被如此淩辱,李煜內心滋味,可想而知。他獨自在破屋之中,一次次哭到喘不過氣來,淚水浸透了整張床單。有時,他會情不自禁地大喊出聲:"我是皇帝,我配不上這樣的對待!"
然而,這一切都已於事無補了。在長年的困頓之中,李煜的身體每況愈下,頭發淩亂、面黃肌瘦。他曾是那麽的英武不凡,如今卻只能靠乞討過活。有時,他會獨自一人坐在街頭,憔悴的眼神中寫滿了對世事的頹廢與疲憊。
不過,在這般絕望之時,李煜的才氣卻未曾遭到磨滅。他在這種艱難困苦之中,作下了【聲聲慢】這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絕唱,將自己對家國、親情的無限眷戀,傾註其中。歌詞寫道:"兩重心字羅衣暖,萬重羈絆一塵緣。離愁萬重更無語,沈默無言訴衷懷。芳草斜陽無計較,但將佳期虛過。去時終作千夫指,嘆人生也有今朝。"
這首悲愴的曲子,不啻是李煜的萬語千言,道盡了他對生命的一切懷恨與惋惜。
五、小周後悲慘的最後歸宿
當小周後被囚禁在宋太宗趙光義的宮中時,她的內心猶如一潭死水,沒有一絲波瀾。她曾是光彩照人的南唐公主,如今卻淪為北人的妾侍,任人擺布宰割。
趙光義起初對這個落難的美人還很優渥,賜予她"賢惠"的尊號,讓她住在上等的宮苑之中。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光義對她的愛意也就漸漸消退了。
小周後年紀越來越大,風華也就日漸失去。趙光義不再喜歡她了,幹脆將她遺棄在一處簡陋的偏房之中,過著孤獨而寂寞的生活。
就這樣,這位昔日的南唐公主一天天地在冷宮中度過。她的心中時常湧起一股對往昔榮華的無限緬懷,同時又對命運的無情捶打感到無比痛心。每每夜深人靜時,她都會獨自垂淚,無聲地哀嘆自己悲慘的命運。
她想起了親姐大周後曾對自己的深恨,也想起了與李煜的那段恩愛繾綣。她後悔了,無比後悔,恨不得回到當初,不去牽扯那段姘居。只可惜,一切都已經晚了,南唐已不復存在,李煜那個昔日的寵愛郎君也早已老邁。
在這無盡的孤寂煎熬之中,小周後的心智漸漸迷離了。她變得越來越邋遢,日夜徘徊哀嚎,行為越發古怪。有時她會對著鏡子,望著自己那副蒼老的面容,大哭不止,抓耳撓腮,悲痛欲絕。
終於,在一個黑夜裏,小周後做出了驚世駭俗的事情——她竟然割斷了自己的髭發!她用尖刀一次次割斷自己曾經青絲萬縷的長發,割斷自己最後的容顏。當那些黑亮的長發散落一地時,她面無表情地坐在那裏,雙目在黑暗中放空,整個人陷入了永恒的沈默。
從此之後,小周後就徹底瘋癲了。她在宮中到處亂走亂闖,行為無度。侍從們都對她望而生畏,只能將她困在一間密室之中,過著禽獸不如的生活。
只有夜幕降臨時,才能聽到密室中偶爾傳出她那微弱的哀嘆:"我的發啊,我的美貌啊……"人生本就如此短暫,她曾擁有過榮耀和富貴,最終卻淪落到了這般田地,著實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