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滄海拾珠——趙立新散文選

2024-06-12圖片

文/趙立新

攝影/張曉蓮

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讀書,在公園的一角,或樹下,或亭中。遠離人群,遠離喧囂與嘈雜。當讀書讀倦了,有時會擡起頭來,將目光投向遠方。越過蔥蘢的樹梢,琉璃瓦覆頂的亭子,可以看到瓦藍的天空,悠悠的白雲,和遠處影影綽綽的山影。遠望,可以讓酸澀的眼睛得到片刻的休憩,勞逸結合,恢復倦怠的視力。

整個冬天蹤影杳然的烏鶇,春分過後,就像黑色的精靈,報春的使者,突然不知從哪裏鉆了出來,掠翅從一棵樹上飛到另一棵樹上,或隱身在泛綠的柳枝間,嚦嚦啼囀,撒下陣陣清亮悅耳的鳥鳴。從春到秋,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聽到它們的美聲。

一湖碧水,波光瀲灩,不僅使公園多了一份柔美與嫵媚,還扮演著調節氣溫的角色。炎炎的夏日,有風吹來,會帶來一縷湖水的濕潤與涼意,因而也使公園裏的氣溫要比周邊的其它地方要略低。有時,會飛來一只白鷺,站在長有蒲草的水湄,似在假寐,凝然不動,嫻靜,淑雅,亭亭玉立,宛若古代大戶人家閨樓上臨窗而立的一襲白衣女子。

朝看天色暮看雲,日子,就這樣在晨光與夕照間悄然地流逝,無波無瀾,無聲無息,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平靜的河流。

我對生活的需求並不高,也不苛刻,不知從哪一天開始,更喜歡獨處與清靜,順其自然。讀自己喜歡的書,寫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字,營築和銜接自己平淡生活的每一個章節。不知不覺間,在這個遊客寥寥的公園裏,除卻冬天,已安然度過了幾個春秋。

有選擇性的讀一些文章,是豐盈和提升自己文學修養和思想境界的最佳方式。不管是如雷貫耳的名家,還是藉藉無名的作者,我從來不重名聲,更看重的是作品的厚重與底蘊,是否契合我一貫的閱讀興趣與情致。好的作品,讀來如品香茗,回味綿長,能讓人久久地沈浸其中,沈醉其間,如神泉滌塵,天風驅霧,醍醐灌頂。

我有一個閱讀習慣,每每讀到好的金句或擊掌贊嘆的段落,都會一筆一劃抄錄於筆記,以備日後回首重溫。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那些雕鏤於心的文字,都是寫作者走過風雨,走過泥濘,歷經了一次次冰與火的淬煉,經年累月的在幽暗處發酵,如同河蚌歷盡蝕骨入髓的痛楚而孕育生成的一顆顆珍珠。雖說不是字字珠璣,但也可以視同圭臬,將自己的情懷與人生感悟用最古老的方塊漢字表達了出來。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不要和往事過不去,因為它已經過去。也不要和現實過不去,因為你還要過下去。來者要惜,去者要放,總有一天你會對自己說:輕舟已過萬重山。」

——「有空了出去走走。不打擾誰,也不羨慕誰,找個喜歡的地方,看看風景,拍拍照,聽聽歌,安靜自在地靜靜享受這份美好與寧靜。在安靜的時光裏,做最好的自己,風來聽風,雨來聽雨……」

——「有輪回的四季,沒有輪回的人生,看花開花落,歷經世事滄桑,成年人的世界,除了生命的終點越來越近,其他的都是漸行漸遠。」

——「人生只有一次,百年後,沒你也沒我,我們拼搏一生,最終帶不走一花一草,所以見你想見的人,看你喜歡的風景,做你想要做的事。」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也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地尋找同類。最後卻成了最孤獨的一個。」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年輕的時候,愛上什麽都不為過;成熟的時候,放棄什麽都不是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那個和自己靈魂相近的人,最後發現,唯一契合的只有自己。」

他們寫得多好!看似煙嵐出岫,雲淡風輕,實則雄奇而宏闊,深刻而耐人尋味,如心靈雞湯,在不經意間,就引起了人們的共情共感與共鳴。讀著這些如同驚鴻一瞥的文字,我心壁間一道道嶙峋粗礪的褶皺,仿佛被一只溫柔的小手輕輕的撫平,變得熨貼而又清朗;內心世界風雪肆虐的山嶽江海,似乎瞬間變得靜穆了,只有清風明月,鳥鳴蟲吟……

我與寫下這些文字的人,隔著山隔著水,隔著雲隔著雨,甚至隔著世隔著夢,沒有一個相識的。但他們的才思與情懷,聰慧與胸襟,讓我深深的折服。我雖然對文字心存敬畏,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未泯之誌,但還是自嘆弗如,遲滯的筆端,寫不出這般靜水流深而讓人一詠三嘆的文字。

山海自有歸期,風雨自有相逢。在輪回的四季與時序裏,冥冥之中,我感覺與他們神交已久,雖然不能同框,但也同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