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10月26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話劇【三姐妹】,在北京國話先鋒智慧劇場首演,在契訶夫逝世120周年之際為觀眾獻上契訶夫經典名劇。
【三姐妹】海報。中國國家話劇院供圖
一場雷雨,眾人手持黑傘上台,以蒙太奇的方式講述著自己的內心,兩塊幕布轟然墜落,將觀眾帶入三姐妹試圖沖破桎梏的精神世界。年輕的軍人們來到了小城,給孤單的姐妹們帶來了強大的生命力。可最終圖森巴哈死去,威爾斯寧離開,留下了三姐妹,但不變的是她們對於生活、生命的永恒信念。
【三姐妹】劇照。中國國家話劇院供圖
該劇導演李瑜在精神內核上完全尊崇契訶夫和其所設定的時代氣象,但又並非模仿沙俄時期人物表象,而是將四幕劇改編成了24個緊湊的「切片」,用蒙太奇的手法緊密拼湊在一起。
空蕩的舞台上,高達5公尺、有著歐式紋樣的灰色舊墻,代表文明的縮影;如同俄羅斯廣場般開闊的舞台地面,構成了宏大、史詩感的意象,打破了寫實、具體的空間樣式;地面上,在光影映襯下的漩渦,如同希望和幻滅交織的詩章。
【三姐妹】運用管樂、爵士、古典、搖滾等諸多現代音樂元素,為劇情營造出強烈的反差感。從上半場的遊戲感與輕盈感,轉變到「後龐克」與電子樂所帶來的科幻感與未來感。
李瑜用自己在俄羅斯所學的「行動分析法」,幫助演員撬開人物、進入表演的大門。青年演員們身著現代服飾,在開闊的舞台空間扔飛盤,玩無人機、拍立得,自由、有趣、輕盈感蕩漾在舞台上。他們一邊高聲爭論理想與現實,一邊跳躍、哭喊甚至飛舞,大振幅的肢體表達,迸發出青春的生命力。
【三姐妹】劇照。中國國家話劇院供圖
國話青年演員張奕聰是個地道的東北人,他摒棄了中國人演外國戲的隔閡、生硬,不去刻意追求外國感,而是用中國北方人的語氣、口吻,更加接地氣,也讓觀眾感覺更加親切、易於理解。當看到三姐妹們擁抱在一起哭泣、互相取暖時,年輕的演員們找到了立足本土化的表演特點,也讓觀眾在戲中產生共鳴。
【三姐妹】劇照。中國國家話劇院供圖
全劇接近尾聲的一幕,舞台的一角擺了很多個小孩的玩偶,那是導演對於未來世界的渴望與想象。「我覺得【三姐妹】是一個科幻片,正是這種對於‘到不了的莫斯科’的渴望,對得不到的東西的永恒的向往,不斷激勵人們,讓人類文明前行。」李瑜說。
【三姐妹】劇照。中國國家話劇院供圖
話劇【三姐妹】沿著契訶夫的腳步追問,我們留給未來孩子們的會是一個什麽樣的世界?李瑜表示,要「透過經典作品的精神力量,讓當代人找到值得為人生奮鬥、賡續燦爛文明的永恒信念」。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