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公孫瓚麾下三名大將:曹操劉備各得其一,而最後那個人卻無人能降

2024-06-10圖片

在東漢朝末期,朝廷權力逐漸削弱,王室的控制力變得非常薄弱。在朝廷內部,有一些官吏借助特權勢力大行其道,導致了腐敗橫行,社會秩序混亂不堪。同時,各地的諸侯勢力紛紛崛起,他們互相爭奪地盤,想要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中央政府的權威被削弱,地方勢力則趁機崛起,紛紛想要擺脫中央的管轄,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擴大自己的地盤。這種局勢使得整個國家處於動蕩不安之中。

在董卓掌管朝廷權力之後,以曹操為首的一群英勇人物開始集結,他們打著「肅清權臣」的旗幟,四處發動戰爭。一時間,各地英雄好漢紛紛響應,形成了眾多勢力割據、諸侯爭霸的混亂局面。

在動蕩的時代,英勇之人輩出。在這個充滿殺戮與混亂的世界裏,湧現了許多英雄豪傑。他們有的身手了得,戰功顯赫;有的智計百出,謀略過人。這些英勇的人們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期,展現出了他們的非凡之處。

【驍勇善戰公孫瓚】

在眾多英雄好漢中,有一位不容忽視的,他就是公孫瓚。他曾經是一名小官吏,後來成為一方的領兵主將,足以證明他高超的軍事才能。他的成就讓人印象深刻。

他的得力手下有三位非常厲害的大將,這些大將都是各路英才都渴望得到的人才。然而,遺憾的是,在激烈的爭霸戰爭中,公孫瓚最終未能堅持到最後。歷史記載,他在與袁紹大軍的對抗中落敗,於公元199年離開了人世。這場群雄爭霸的戰爭,讓他和他的英勇將領們成為了歷史的過客。

在他逝世以後,他的領土和影響力被像狼一樣的競爭者所分割。他手下的三名大將中,一名被曹操所獲得,另一名則向劉備投降。唯獨最後一位大將,無人能夠掌控。

據史實記載,公孫瓚雖出身於顯赫的貴族家庭,本應過著無憂無慮的豪門生活,但因母親出身卑微,他在家族中並未受到太多重視。因此,他最初只能擔任一個低階的文書助理。他的成長經歷頗為坎坷,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後來的成就。

然而,公孫瓚卻有著迷人的外表和出色的才華,其俊朗的容貌與聰明的才智使他受到當時地方官員的極大贊賞。這位太守看到了他潛藏的巨大潛力,認為他值得大力扶持,因此決定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因為太守的支持,公孫瓚如虎添翼,開始逐漸建立自己的勢力。

有些男性會認為依賴妻子獲得成功是不光彩的,甚至在成功後會立刻舍棄陪伴自己走過困難時期的妻子。然而,公孫瓚對此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妻子的支持是他的堅實後盾,是他扭轉局勢的唯一機會。他深知,沒有妻子的力量支持,他可能無法取得如今的成就。他珍視這份依靠,從未想過要拋棄共患難的妻子來掩蓋過去。

經過當權者的支持,他曾與劉備等人在盧植門下同窗研習,正式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未來的發展可謂無比燦爛。此後,他成為了劉君的侍從,擔任禦車一職。

曾有一次,劉太守因犯法被判流放,許多人避之不及,生怕惹上麻煩。然而,公孫瓚卻獨自行動,裝扮成護送士兵,全程保護太守。在流放的路上,太守竟意外得到了赦免。當時,其他人紛紛躲閃,生怕與劉太守牽連。唯獨公孫瓚,他獨自一人,巧妙地偽裝成護送的兵士,緊隨其後,守護在太守的身邊。這一路走來,他忠心耿耿,不曾離開半步。結果出人意料,太守在流放的過程中竟得到了赦免的機會。

因為這個事跡,大家都很敬佩公孫瓚的忠誠、勇敢和仁義,於是他被提拔為孝廉,成為了一名高官。不久前,在公孫瓚率軍巡邏時,他發現了關塞處有幾百名鮮卑戰士正朝著我們這裏行進。那些敵人氣勢洶洶,明顯不把我們當回事。這個經歷也更加堅定了大家對公孫瓚的尊敬。

他對手下說,若我們不主動出擊去攻擊敵人,就只能坐以待斃,最終被敵人消滅。說完之後,他勇敢地第一個沖了上去,揮舞著長纓向敵陣中猛烈進攻。盡管在最後我方也遭受了一定損失,但他這種行動震懾住了那些鮮卑敵人,展示了我方不容小覷的士氣。

從那以後,鮮卑族人變得謹慎,不再輕易跨越邊界。因此,公孫瓚得到了升遷,被任命為縣令。在他的守護下,每當有敵人來犯,他都能迅速進入戰鬥狀態。他以勇猛的戰鬥方式,令敵人畏懼不已,聽聞他的名字就膽寒不敢進犯。這樣的威名,讓公孫瓚在當地備受尊敬。

在戰場上,公孫瓚總是率領一群由善騎射的侍從組成的小隊,這支小隊中有數名騎手乘坐著白駒。這些侍從彼此之間默契配合,形成了所謂的「白馬義從」,他們在戰鬥中總能協同作戰,顯得格外犀利。

公孫瓚了解一個道理,即獲取權利的途徑是要依靠自身的軍事實力,所以,他決心要建立自己的軍隊。為此,他精心挑選了出色的士兵,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被命名為「白馬義從」。這支軍隊的成立,充分體現了他的軍事智慧和領導能力。

根據史料記載,公孫瓚特別珍視他所領導的那些經常建功立業的士兵團隊。當時,每當公孫瓚與他的「白馬義從」出現時,敵軍就會驚慌失措地逃走。他本身英勇善戰,智謀過人,麾下士兵也名聲顯赫。照理來說,公孫瓚應該是一個能與曹、劉等大英雄相抗衡的傑出人物。據史書記載,公孫瓚很看重他的隊伍,這支隊伍經常打勝仗。只要公孫瓚和他的「白馬義從」出現,敵人就會嚇得逃跑。他既勇敢又有計謀,部下士兵也很有名。按常理說,公孫瓚應該是個能跟曹、劉等人抗衡的大英雄。

雖然公孫瓚有出眾的才華和能力,但他的性格缺陷導致了他的不幸。他自負到極點,自我滿足到無視他人的建議。正因為他的傲慢和自大,他在漢獻帝想要返回洛陽的事情上得罪了袁紹和劉虞。

在一次新的機會中,他汙蔑劉虞意圖造反,並未經過奏報,擅自處置,采取了殘酷的手法屠滅了劉虞全族,進而占領了劉虞掌管的幽州。在掌控幽州之後,公孫瓚並未改變其內心的傲慢自大,他的行為愈發無理,對待百姓毫不留情,連小怨也必定報復,只記住了別人的過失而忽略了別人的善意。

民間開始對他的評價不同了,出現了大量的抱怨聲。之後,他輸掉戰爭,退守至易京,而後便讓人在這座城裏修建高樓,僅允許自己和妻妾進入。然而,他疏遠了自己的謀士和武士,導致他們與他關系疏遠,心生離意。這樣的行為讓他的手下漸漸遠離了他,彼此之間的心也慢慢疏遠了。

由於後來的情況,公孫策的實力雖能曾與袁紹抗衡,最終還是敗給了袁紹,落得自己點火自焚的結局,真是令人感慨。

【三位名將的歸宿】

公孫瓚統治時期,他麾下有著三位傑出的將領,分別是趙雲、田豫和嚴綱。特別是趙雲,他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長阪坡一戰中,他英勇無畏地七進七出,成功救出了阿鬥,這充分展現了他的勇猛和忠誠。

然而,趙雲最初的選擇是投靠當時聲望更高的公孫瓚,而非劉備。但因為他是後來加入的,與那些從一開始就跟隨公孫瓚的人相比,感情上自然有所差距。

趙雲在公孫瓚的軍中並未如願得到優待,因此感到十分失望。一次不期而遇的機遇,讓他與劉備相識。初次見面,兩人的印象都十分深刻。公孫瓚不幸離世後,劉備立刻向趙雲伸出了援手,迫不及待地想要與他共事。簡而言之,趙雲在公孫瓚那裏並未得到滿足的待遇,一次巧合讓他結識了劉備。他們的初次會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公孫瓚去世後,劉備很快就向趙雲發出了合作的邀請。

趙雲一直渴望尋找一位英明的君主,最終他來到了劉備的軍中。自此,他便開始了跟隨劉備四處征戰的生涯,在劉備的信任和重用下,他的威名逐漸傳遍了四方。

田豫經歷了許多變故。最初,他在劉備的麾下工作,但感覺跟隨劉備沒有前途,於是他轉而加入了公孫瓚的團隊。然而,與趙子龍相似,他在公孫瓚的陣營裏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覺得自己的才能無法得到施展。因此,在公孫瓚戰敗後,他迅速地轉向了曹操的陣營。在整個過程中,他幾經曲折,不斷尋找能讓他發揮所長的地放。

在曹公的庇護下,他終於實作了自己的願望,跟隨曹公在戰場上屢立戰功,憑借這些功績他一路升官,最終榮升為長樂亭侯。

在三個人中,有兩人是在公孫瓚失去地位後選擇效忠了別的君主。而剩下的這一位則不同,他堅決拒絕任何投降,他忠於公孫瓚至死不渝。最後一位人一直保持著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地支持公孫瓚。他的忠誠沒有妥協,一直堅持到底。

嚴綱與其他兩位猛將趙雲和田豫不同,他在公孫瓚眼中被極為看重,很年輕時便被選拔為白馬義軍的主要力量。盡管他的才能卓越,但命運卻較為坎坷,據記載他去世時年僅三十歲以下。那時候的他,正處在創立偉業的好年紀,實在是讓人惋惜。

這個故事要從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的恩怨說起。他們兩人有了矛盾後,在一次沖突中,嚴綱不幸被袁紹的軍隊俘獲。嚴綱非常勇猛,武藝高強,袁紹曾試圖說服他加入自己的隊伍。

但是,嚴綱堅決拒絕了寧死不屈的態度,以此證明他對公孫瓚的忠誠無比堅定。在嘗試勸說無效後,袁紹考慮到不能放走潛在的危險,最終決定將他處決。

他的忠誠度雖被世人贊賞,雖然與趙田二人相比在成就上稍遜一籌,但他的付出與努力仍舊令人敬佩。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定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英名,成為一位受人敬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