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先有火神廟,後有北京城。

2024-10-21圖片

北京什剎海周邊素有「九庵一座廟」之說,其中的一座廟就是指勅建火德真君廟,俗稱火神廟。

近日,我們慕名拜謁了北京什剎海這座火神廟。

勅建火德真君廟不僅是北京城內現存最古老的廟宇之一,也是北京眾多火神廟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座,也是全國唯一的禦用火神廟。這座火神廟原為道教全真派祖庭白雲觀的下院,後直屬中國道教協會管轄。

老北京有句諺語:「先有火神廟後有北京城」;說明什剎海火神廟遠在元大都建都之前就有了。

什剎海火神廟始建於唐朝貞觀六年(公元 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元順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重修。

(圖為1901年的火神廟東牌樓)

明代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因宮廷連年發生火災,於是下令在元代廟址上擴建火神廟,並賜琉璃碧瓦以壓火。

明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嘉宗皇帝下令,每年六月二十二日為祀火神之日。從此每到這一天,皇宮裏總要派官員來這裏祭祀火神。每逢皇宮失了火,也要委派大臣來這裏告災,並求火神保佑平安。主祀火德真君亦稱火神。火神以火施化為民造福。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與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兩次重修,「門及後閣俱加黃瓦」。廟內有殿宇樓閣三重,面積不大,但是一直香火很旺。

2010年12月12日作為中國道教協會的直屬宮觀對外開放 。

火神廟的主體建築至今基本保存完整。

敕建火德真君廟坐北朝南,開有兩個山門。山門為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瓦綠剪邊,面闊、進深均一間 。

雖然什剎海火神廟的主要殿宇都在南北中軸線上,但正門卻是東門。東山門為歇山黃瓦罩頂,綠瓦剪邊,下方留拱券式門洞,兩側各連黑瓦罩頂圍墻。

東山門內豎彩色牌樓一座,東側字匾「壽國山林」、

西側字匾「丹天聖境」。牌樓西面正對院內三官殿。

南門兼作靈官殿,正面供奉隆恩真君王靈官,故靈官殿又稱隆恩殿。形制倒座,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黑琉璃瓦綠剪邊,供奉隆恩真君王靈官。

背面神位供奉張道陵畫像。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廷將。民間對其有「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之贊。民間還有種說法叫作「上山不上山,先拜王靈官」,這也充分體現了民間對這位道教護法神靈的崇敬。

有人發出疑問:兼作靈官殿的南門占據中軸,為什麽偏偏還要修建一個東門作為正門呢?這是因為南門外緊鄰京杭大運河北起點。

由靈官殿進入火神廟,迎面便是火神廟的主殿熒惑寶殿。熒惑寶殿,又稱火祖殿,是一座單檐歇山頂建築,面闊和進深都是三間,前接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的卷棚懸山抱廈;黑琉璃瓦綠剪邊。

熒惑寶殿之所以叫作熒惑寶殿是因為其內供奉的是南方火德熒惑星君。即老百姓常說的火祖、火神。火神爺是人們信奉的諸神中資格最老的神祗之一。

相傳,在遠古時期,燧人氏鉆木取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並使人類進入了熟食階段。為了紀念他,人們尊稱他為「火神」。

在原始社會裏,原始人群每年在他們認為象征著「火」的夏季裏祭祀火神,答謝火神對人類的賜福和恩德。在秦代以前,祭火神就已成為國家祀典的「七祀」之一。後來,此俗主要流行於中國民間。

火德熒惑星君其實源於古代人民對星辰的自然崇拜,是民間信仰的道教五星君之一。

中國古代建築多為木質結構,一遭火災後果不堪設想,歷史上諸多宏偉的宮殿寺廟都因火而毀。所以對火的畏懼,就體現在對火神的崇拜上。

火祖殿內原懸有乾隆皇帝禦筆之匾及對聯,匾曰「司南利用」,聯曰「菽粟並資仁,功成既濟;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另外,此殿頂還有一漆金八角蟠龍藻井,精巧無比,在京內並不多見。

熒惑寶殿以北是鬥姥閣。

穿過甬道來到鬥姥閣區域。

鬥姥閣面闊五間,硬山頂,黑琉璃瓦綠剪邊,上下兩層,

原懸有乾隆禦匾「妙統辰樞」。

這一進現在還沒有開放。

東西耳房為道人的丹房和辦公區。

鬥姥閣以北是最後一進的萬歲景命閣,俗稱「玉皇閣」,面闊三間,硬山頂綠琉璃瓦剪邊,

原懸有乾隆禦匾「紫霄香案 」,

閣前東西兩側均連有二層的折廊與東西兩座配樓相接。兩座配樓均為三開間硬山頂 ,灰瓦綠剪邊。

道經中說,鬥姥是北鬥眾星之母。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聖和人間、地府之事。

在「萬歲景命閣」兩側的連廊下,各有一掖門,直通廟後一水亭,可觀什剎海煙波,可惜早已不存。

「萬壽景命寶閣」前有一尊大鐵香爐,來歷非凡,是乾隆年間內務府慎刑司員外郎馮七十四敬獻給火神廟的。此香爐100多年前流散海外,為荷蘭駐華大使館收藏。2011年5月10日,荷蘭政府將香爐歸還中國,安放於火神廟中。

首進院落西側,正對東山門的是三官大殿。三官殿內供奉的是道教中天、地、水三官大帝。

上元天官主賜福,象征吉祥和好運;中元地官主赦罪,給予寬恕和赦免;下元水官主解厄,保護人們免受災難和困境的困擾。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就是根據三官生辰所定。

二進院西側為財神殿。

財神殿面闊三間,歇山式綠瓦罩頂,前接懸山抱廈,下放道鼓。

殿內供奉主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幹、武財神關雲長。據說什剎海火神廟財神殿非常靈驗。

二進院東側為慈航殿。內供慈航真人,即觀音大士,又稱圓通自在天尊,是道教和佛教共同信奉的神祇。慈航殿與財神殿東西對稱,遙相呼應,抱廈下放置道鐘。

在熒惑寶殿東側的兩座配殿非常吸引未婚男女的青睞。配殿對面上邊的圍欄上掛滿了求姻緣的祈福紅綬帶。

什剎海火神廟中的狐仙堂匾額未乾隆禦筆,裏面供奉的狐仙也和其他狐仙廟不同。別處供奉的大多是一對老年狐仙夫妻,而這裏卻是供奉了一個大美女。中國民間有狐黃白柳灰五大門的說法,其中的狐仙占了五大門之首。在道教眾多的神祇中,狐仙娘娘是東漢張道陵祖天師和歷代張天師護法,因弘道有功,被奉為道教正神。

月老殿供奉的是月下老人正緣尊神。民間也稱月下老人為月下老兒、月老,主管世間男女婚姻,以紅線相系,確定男女姻緣。

月下老人是中國民俗文化中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其形象和故事體現了人們對愛情與婚姻「前世註定今生緣」的認知態度。月老殿門前擺放一塊三生石,寓意紅繩一牽共白首,天配良緣定三生。

據說什剎海火神廟求姻緣非常靈驗,這或許要歸功於狐仙和月老了吧。

火德真君廟內殿宇多使用琉璃瓦,除了火祖殿兩側各兩間及鬥姥閣兩側各五間的配房為灰瓦外,其他諸座殿宇均有琉璃瓦覆頂。是因為萬歷年間北京故宮及神壇火災頻繁,賜琉璃瓦鎮火的緣故。

至清乾隆時期,又將山門及萬歲景命閣增為黃瓦。火祖殿內的蟠龍藻井作為一種裝飾物,它不僅展示了等級的尊嚴,還體現了古人避火的一種觀念,有以水鎮火之意。

(圖為1982年的火神廟)

火神廟雖為皇家道觀,但歷來由正一派道士住持。據傳張天師入京覲見,多駐蹕於火神廟。

20世紀30━40年代,火神廟的住持道士田子久,十分善於交際,社會知名度頗高,號稱當時京城四公子之一,又被稱為北平第一美老道。

長期以來,什剎海火神廟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民間風俗,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六月二十二日火祖聖誕之盛況。

過去皇帝每年都要遣太常寺官員前往致祭。

【明熹宗實錄】:「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命太常寺官以六月二十二日祀火德真君,著為令。」

清末及民國年間,火神廟則又連年舉行中元法會,由大戶人家出資建造巨大的「普渡船」,在廟外甬道上焚化。前來觀禮的人們將甬道擠得水泄不通,為京城一勝景。

(專業說明參考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