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秦始皇嬴政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麽我們總感覺兩人不在同一個時代?

2024-06-30圖片

劉邦與秦始皇僅差三歲,為何眾人會感覺他們並非處於同一時代呢?

由於歷史史籍闡述方式以及人的思維慣性,一些歷史人物的交錯往往會呈現出時空的隔閡平行不會交集,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就屬於這種情況。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記:「秦始皇帝者,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經換算可知,即公元前 259 年出生。

【史記】中雖未直接載明漢高祖劉邦的出生年份,但南朝宋裴骃在【史記集解】有言:「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漢十二年,年六十二」,由此推斷,劉邦生於公元前 256 年。(另有一說劉邦生於公元前 247 年)

兩者相較,劉邦僅比秦始皇小三歲,屬於同齡人,然而為何會給人感覺不在同一時代呢?主要原因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為不同朝代的開創者

秦始皇——秦朝首任皇帝

秦朝(前 221 年—前 207 年)

秦國本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待嬴政即位後,三十九歲之時統一六國,建立起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自稱為「始皇帝」。

劉邦——漢朝開國皇帝

漢朝(公元前 202 年—公元前 220 年)

劉邦出身農家,地道的農民出身。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逝世後,秦朝陷入內憂外患之境。面對天下大亂的情勢,劉邦果斷抓住機遇,率領沛縣子弟起義,投身到反秦的佇列之中。秦朝滅亡後,各地義軍開始爭奪天下。劉邦所率軍隊在垓下之戰中擊潰項羽 ,實作了天下的統一。公元前 202 年,劉邦登基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

盡管他們僅有三歲之差,然而身為不同朝代的開創者,難免會令人產生不在同一時代的錯覺。

二、登上歷史舞台的時間存在差異

公元前 247 年,秦莊襄王逝世,年僅十三歲的嬴政繼承秦王之位。而彼時十歲的劉邦,只是平民百姓一個,不喜勞作,甚至有些痞氣,且已呈現出小痞子的模樣。但他亦有自己的偶像,即魏無忌,乃戰國四公子之一,時人敬稱其為信陵君。劉邦曾計劃遠行,前往西邊的魏國,以拜見自己的偶像。

公元前 238 年,嬴政二十二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政。這一年,他先後扳倒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將權力緊握於自己手中。此時的劉邦十九歲,偶像魏無忌已離世多年,他在魏無忌門客張耳的門下充當食客,盡管聲名不顯,卻是他年輕時的高光時刻。

公元前 225 年,嬴政三十四歲,距離他開啟滅六國之戰已過去五年。這一年,他派遣將軍王賁攻打魏國,魏王投降,魏國滅亡。這一年,劉邦三十一歲,因魏國滅亡,張耳成為秦廷通緝犯,門客們紛紛離散,劉邦被迫返回故鄉沛縣,再度開啟自己的混混生涯。

公元前 221 年,嬴政三十九歲,此時六國已滅,他完成了天下統一的偉業,秦國也轉變為秦朝。他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普通的王號已無法凸顯其功績,遂將「三皇五帝」中的「皇」、「帝」這兩個人間最高稱呼結合起來,自稱為皇帝,因他是首位統一華夏之人,故而自稱「始皇帝」。

三十九歲的他已然站立於人生的巔峰,而三十六歲的劉邦才剛剛擔任泗水亭長,由於工作需求,他需將沛縣地區的徭役押往秦都鹹陽,恰在此際遇上出遊的秦始皇,被其出行儀仗與英雄氣概所震撼,道出了那句著名的話語:「大丈夫生當如此」,其雄心已初露端倪。四十一歲時,他迎娶呂氏,正式開啟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

秦始皇四十八歲時,東郡(大致位於今河南東部和山東西部)落下一顆隕石,上面刻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為之震驚,即刻派遣禦史前往隕石墜落處調查,逐家逐戶排查可能刻字的知情人,結果卻一無所獲。

盛怒之下,他下令將居住在隕石旁邊的所有人家全部處死,並焚毀了這塊刻字的隕石。同時,出現了一個神秘的預言:「祖龍今年死。」當時,民間普遍認為秦始皇即為「祖龍」。惶恐之下,他找人占蔔,得到兩個結果:一是要出遊,二是要遷移民眾。

對於占蔔的結果,秦始皇極為重視,即刻著手安排遷移,將三萬戶遷至北河渝中地區。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 211 年)農歷十月,秦始皇開啟了他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出遊,他期望早日化解那「魔咒」。

巡遊路途頗為順利,行經浙江的會稽,也抵達了北邊的瑯琊,最後在平原縣黃河渡口,秦始皇病倒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農歷七月,在河北沙丘(邢台)平台,秦始皇病逝,終年五十歲。

秦始皇逝世後的第二年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豎起反秦大旗,劉邦在沛縣也拉起了一支約三千人的隊伍,踏上了他爭奪天下的征程,此時他已經四十八歲了。數年後,劉邦在垓下擊敗項羽,實作天下一統,建立漢朝,登上了十九年前秦始皇所坐的那個位置。

透過以上這些時間線,我們能夠明確,秦始皇嬴政與漢高祖劉邦的人生道路截然不同,嬴政十三歲便登上歷史舞台,而劉邦直至他死前依舊默默無聞,直至嬴政逝世後,四十八歲的他才追隨陳勝、吳廣的步伐起兵反秦,進而登上歷史舞台,這種時間差距,極易令人產生兩人不在同一時代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