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地理冷知識——四川涼山布拖縣

2024-08-09圖片

在四川省西南邊緣,有一個地方被稱為「火把原鄉」「阿都高腔之鄉」「彜族銀飾之鄉」,它就是位於涼山彜族自治州東部的布拖縣。這裏夏季氣候涼爽,自然景觀豐富,還有傳承千年的「火把節」文化。現在,和我們一起走進布拖,打卡首屆「中國國家地理·布拖樂安濕地飛鳥音樂嘉年華」,感受這裏的清涼與火熱。

清涼布拖,風景秀美

布拖縣位於 橫斷山脈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 ,擁有山地、河谷、峽谷等多種地貌,境內阿布澤魯山海拔3891公尺,是布拖縣最高峰。由於 地處高原,海拔高,又有河流深切 ,導致相對高差較大,使得這裏的夏季平均氣溫約為21℃至23℃,堪稱 夏日避暑勝地

布拖又稱吉拉補特,在彜語中表示「有刺猬和松樹的地方」。布拖縣的地形地貌可以概括為:三個壩子四片坡,兩條江河繞縣過,九分高山一分溝,立體氣候風光多。攝影/姜曦

布拖如此清涼的原因不只海拔,還有緯度因素。布拖縣屬於副熱帶滇北高原氣候, 冬季寒冷幹燥,夏季涼爽多雨 。受地貌與季風的影響,立體氣候特征明顯,甚至可以看到「 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 」的奇特景觀。復雜多樣的氣候不僅帶來了絲絲涼意,對豐富布拖景觀和增加生物多樣性也至關重要。在生物資源這方面,樂安濕地首屈一指。

樂安濕地水草豐美,物種豐富。圖片源自【中國國家地理涼山州特刊】 攝影/葉昌雲

樂安濕地是四川第二大高原泥炭沼澤濕地 ,也是目前已發現的 四川省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族群越冬地 。每年,上萬只飛鳥來此繁衍生息,其中不乏黑鸛、蒼鷺等珍稀鳥類。漫步樂安濕地,岸邊綠草如茵,水面平靜無波,藍天白雲映照在水面,雲動仿佛水面也隨之而動;當陽光照耀在水面,又會反射出淺淺的金光……在樂安濕地感受自然之美,體悟生命之活力,便更加理解和諧共生之意。

布拖樂安濕地擁有眾多獨特的鳥類物種,是丹頂鶴、黑鸛、黑頸鶴、斑頭雁等珍稀鳥類的重要棲息地。

如果說樂安濕地呈現了水與生物的和諧之美,那烏科梁子則呈現出山與花海的絢爛美。 烏科梁子漫山遍野的索瑪花 盛開,浪漫絢麗,置身其中,呼吸間,只余香氣撲鼻,令人沈醉。

索瑪花海,彜族語稱杜鵑花為索瑪花。攝影/楊黎明

如果說濕地秀美、花海繁盛是布拖展現的靜態美,那麽驚險刺激的 西溪河峽谷景觀, 則賦予了布拖險峻的動態美。西溪河是金沙江支流,其上遊發源於越西縣,自北向南從布拖縣與金陽縣交界處流過,水流湍急,奔湧向前,與尼洛依達河、金沙江相遇, 三江匯流一同進入金沙江 ,河流兩岸高聳陡立,懸崖峭壁,怪石嶙峋,驚險異常,形成壯闊的峽谷景觀。

圖為金沙江與西溪河匯流處的大拐彎。金沙江支流西溪河、美姑河等由於受構造斷裂和山脈走向的控制,在大涼山高原面上作強烈的切割,短距離大落差所形成的強烈切割沖刷力,使這些河流在匯入金沙江之前,塑造了一系列巖肩式峽谷群。攝影/馬春林

懸崖之上還坐落著一個村子—— 阿布洛哈村 ,曾經的阿布洛哈村 三面環山,一面臨崖 ,由於懸崖上修路難度極大,村民出村只能翻山或坐溜索過河。

懸崖上的阿布洛哈村攝影/姜曦

不過,這樣的情況在2020年得以改善,屬於阿布洛哈村的鄉村客運班線開通,便捷、安全出村不再只是大家心中的期盼。就此, 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也實作了「車路雙通」 ,而這不僅便利了村民的生活,也推動了村子的經濟發展。

圖為建在懸崖峭壁之間的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建設這條公路需要鑿穿三座懸崖,在峽谷上建起一座鋼橋。這條通村公路也是連通阿布洛哈村與外界的「橋梁」。攝影/姜曦

懸崖下,經三江匯流後更為壯闊的金沙江繼續流淌。在金沙江邊,矗立著被稱為「 布拖第一奇觀 」的白石灘。白石灘因江水沖刷而成,形態各異,有的像鳥獸,有的像塔樓。夏秋時節,江水上漲,奇石「隱」而不見,待冬春時節到來,奇石便會「水落石出」。

火把原鄉,歷史悠久

隱於布拖山水間的村落,保留著原生態的文化習俗,這也是布拖成為「火把原鄉」的底氣。現在到布拖,不但能體驗到身體的舒適涼爽,更能感受傳承千年的火把節帶給你的火熱震撼。

中國國家地理,贊4484

火把節 是彜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也是涼山彜族自治州十分隆重、盛大的節日,布拖亦有 「中國彜族火把節之鄉」 的稱號。 在彜族人民心中, 火可以驅趕蟲害,驅除邪惡,保護莊稼,護佑家庭 ,同時它也是大自然和人類生生不息的象征。因而,每到此時,家家戶戶都會點燃火把,準備好雞、豬、羊等用以祭祀祖先,並許下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家庭興旺的美好願望。

彜族火把節的盛況圖片源自【中國國家地理涼山州特刊】 攝影/李小平

火把節慶典通常分為 迎火、玩火、送火 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各有特點,若論最熱鬧,當屬第二階段。這一天,人們會身著彜族盛裝,圍著火把載歌載舞, 鬥牛、鬥羊、賽馬、拔河、選美、爬桿、角力 等節目輪番進行。

火把節上的角力、賽馬活動

「選美」是第二階段的「王牌」節目,也是火把節上的「重頭戲」之一,各位「選手們」身穿漂亮的彜族服飾,整齊劃一地入場,依次向觀眾展示自己。絢麗華美的彜族服飾在場上十分亮眼。事實上,由於地理環境影響,涼山州保留了完整的彜族傳統服飾,而在涼山州境內,不同方言區的彜族服飾也稍有差別。布拖彜族的男子服飾以 小褲腳、短、小、素色為特點, 配以華麗的 九顆銀扣 ;女子服飾以 大色塊、大圖案 區別於其他方言區。

布拖男子身著彜族服飾,披著羊毛披氈或「察爾瓦」。彜族人民喜歡披一件羊毛織的披氈,並稱其為「察爾瓦」,這也是彜族的特色織物。攝影/馬春林

如果細細觀察,就會發現布拖男子們多頭包青色絲帕或棉帕,上身著黑色或藍色的綢質或棉質緊身單衣,衣服的樣式為窄袖高腰,在前襟、項背、袖口上滾繡花紋,衣領和右襟邊綴有九排長絆銀扣或銅扣。褲子通常做成襠深且褲腰相對肥大、褲腳窄小的樣子。

女子們的服飾則是長衣和百褶裙。筒狀的裙子用紅白相間的羊毛線或棉線織成,下端用青布、白布或藍布疊成褶皺,紅黑布條鑲邊;上身搭配長衣。青年多穿紅黑相間的百褶裙,戴帽子或「哈帕」;中、老年著藍、青布百褶裙或黑色的羊毛線百褶裙,戴「俄碩」。

彜族女子們穿的百褶裙是純手工制作而成,從傳統羊毛紡線、織布、打褶、定形、染色到最後縫制完成,需要用半年到一年時間。在布拖,彜族婦女紡線織布的場景十分常見。圖片源自【中國國家地理涼山州特刊】 攝影/馬春林

布拖兒女們不只在火把節上穿著精美端莊的衣服,還要佩戴「貴氣」的 彜族銀飾 。銀飾是彜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份,布拖亦有「 彜族銀飾之鄉 」的美稱。銀花泡、銀花牌、銀花帽、銀耳環、銀耳墜、銀項飾、銀領扣、銀領牌、銀手鐲、銀戒指……走動之時,銀飾碰撞,留下輕微的叮當之聲,清脆悅耳。

布拖銀飾制作工序復雜,圖案樣式豐富。「銀」在彜族人的心中代表著純潔與幸福。攝影/天空映象

在銀飾的環佩叮當聲中,「選美」環節漸入高潮,也是人們期待已久的 「朵洛荷」歌舞 。撐著黃傘的姑娘們身披白色「哈博勒底」依次進入,逐漸圍成一個個圈,踩著細碎的舞步放聲歌唱,歌曲與舞蹈相互應和,明亮的黃傘與能歌善舞的她們共同構成了火把場上獨具風情的靚麗景觀。

朵洛荷也叫「冬格」,是布拖彜族火把節活動中的傳統歌舞,布拖也有「朵洛荷之鄉」的稱號。在朵洛荷表演中,彜族人民所穿的白色「哈博勒底」是一種羊毛氈披肩。圖片源自【中國國家地理涼山州特刊】 攝影/胡仲平

朵洛荷的歌舞將火把節的氛圍引入高潮,高亢悠長的 阿都高腔 便負責將這氛圍延續。阿都高腔的演唱風格是高音尖腔假聲悠唱,唱腔優美、節拍自由、風格奔放、個性鮮明。它的歌詞也如節拍般自由,唱生活、唱勞作、唱情感,哪怕創作者根據當下的心境來一曲「即興創作」也無不可。阿都高腔唱的不僅是歌、更是彜族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感悟與向往。

圖為彜族人民進行阿都高腔演唱。阿都高腔也稱布拖高腔,布拖有「阿都高腔之鄉」的稱號。「阿都」是涼山彜族土語區的核心,文獻記載,南詔始公元748年到北宋末公元1279年的五百多年歷史中,布拖、普格兩地一直處於阿都部管轄範圍,因而布拖、普格地區的彜族人民也被稱為「阿都人」。攝影/拾級

若說阿都高腔高昂的聲調可以瞬間抓住人的心緒,那麽 彜族口弦音樂則 像潺潺流水,緩緩道出人的情感。吹奏口弦,好似訴說情感,懷念家人、思念家鄉、表達愛情……口弦聲柔和動聽,娓娓道來,令聽者不禁與之共情。

布拖彜族口弦在當地被稱為「勒果」,有竹質和銅質兩種不同的形制,透過手指撥動簧片,靠簧舌振動發聲。布拖有「彜族口弦之鄉」的美稱。圖自:涼山文旅微信公眾號

如果,你從千裏之外來到涼山州,一定要來布拖感受這裏山光水色、人傑地靈。這裏的景色美不勝收,這裏的人熱情質樸,還有眾多當地特色美食令人垂涎。這個夏天,來清涼布拖,感受火把節的火熱。

中國國家地理,贊1151

不只火把節,還有地理音樂嘉年華

8月16日-19日,由布拖縣人民政府與【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攜手舉辦的首屆「中國國家地理·布拖樂安濕地飛鳥音樂嘉年華」活動即將開啟。

讓我們一起 開啟涼山彜族自治州布拖縣的神秘之門 徒步濕地賞美景 徒步四川第二大高原泥炭沼澤濕地—— 樂安濕地 ,置身大自然,賞水草豐茂的濕地景觀; 遨遊音樂的海洋 享受 音樂盛宴 ,聆聽 阿都高腔、彜族口弦 等傳統音樂的美妙,更有神秘嘉賓帶來動聽歌曲。在音樂的海洋中,發現美好,體味「詩和遠方」的意境之美; 感受火把節的「火熱」 共同體會 火把節 的熱鬧氛圍,了解彜族阿都文化,領略布拖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 了解布拖風土人情 參與 圍爐夜話 ,聽專家解讀布拖的自然風光、地理風貌、習俗文化與地方故事; 打卡彜族特色美食 品嘗烏洋芋、坨坨肉等 布拖特色美食 深入懸崖村之險峻 前往立於 懸崖之上的阿布洛哈村,感受其 發展變化,與熱情淳樸的當地村民溝通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