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江蘇南京:義大利人鏡頭裏1923年1月的徐達墓,蒼涼而破敗

2024-08-10圖片

南京,這座擁有七千年文明史的古都,被譽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地處長江與江南運河交匯之地,歷史底蘊深厚。1926年,一對美國夫婦用鏡頭捕捉了金陵的風華,那些珍貴的照片,如今成為我們回望98年前古都風貌的視窗。


城墻上遠望古老的城墻像巨龍般蜿蜒。城墻下農田綠意盎然農夫辛勤勞作田野邊緣一座農舍靜立寧靜而祥和


徐達墓如今煥然一新,石像間新鋪石板小徑,兩旁綠樹成蔭。周圍雖有現代圍墻與住宅,卻也不失整潔之美,只是歷史的痕跡已略顯淡化


南京城風雪交加,街頭幾名男子佇立,有人緊裹雙手抵禦嚴寒。路中蓑衣身影吃力地拉著板車,在濕滑路面上緩緩前行


朱棣遷都北京後,明故宮便黯然失色。隨著明朝國力的衰落,明故宮因缺乏修繕而日漸頹敗。而當太平軍占領南京後,更是拆除了宮墻磚石以建造天王府,使得明故宮的地面建築幾近消失,令人扼腕嘆息


馬隊在山間小路上緩緩行進,馱著沈重貨物的馬匹列成長龍,馬夫緊隨其後路旁的殘雪映襯著這一壯觀場景


曠野中一座巍峨的石碑矗立,那是「禦制中山王神道碑」。朱元璋親筆所書的碑文,鐫刻著徐達一生的赫赫戰功。此碑高聳入雲足有8.95公尺高,竟比朱元璋自己的神功聖德碑還要高出17厘米,令人嘆為觀止


徐達逝世已逾530載,這些古老石像見證了歷史的滄桑。然而一些外國遊客卻對這些珍貴的文物缺乏敬意,肆意攀爬留影令人不禁唏噓


徐達墓前的神道長達300公尺,兩列石像威嚴而莊重。神道終端是徐達與其夫人的合葬之墓,周圍還散落著幾座墳冢,據推測它們可能是徐達後裔的長眠之地


河畔靜放兩副被稻草緊密包裹的棺材,這是老人們為身後之事精心籌備的見證。如同古代帝王預築陵墓,他們亦為自己的最終歸宿,提前做好了準備


南京城墻綿延近八十裏,巍峨壯麗最高處達25公尺。一位女士獨自站在寬闊的城墻上,遠眺群山連綿構成一幅絕美的畫卷


南京城外烈日高懸幾位行人正穿越護城河上的古木橋。城墻之上神策門的巍峨敵樓若隱若現,這座南京最完整的城門,歷經風霜仍屹立不倒,敵樓亦保存得完美無瑕


徐達墓被春秋的野草環繞,綠意盎然中石像生與墓碑若隱若現,透出一股難以言說的孤寂與蒼涼,仿佛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與沈重


長江上一艘航船逆風挺進。桅桿降下兩名壯漢正揮汗搖櫓,岸邊荒草隨風搖曳,景象頗為動人


太平門南京明城墻的巍峨之門,曾守護古都的北方。1923年深冬,兩位義大利友人自太平門啟程,攜手狩獵體驗古都的野趣與歷史的厚重交織之美


夫子廟旁秦淮水悠悠流淌,江南貢院的古樸亭台、孔廟的巍峨牌樓,與河岸邊悠閑的遊船,共同繪制出南京獨特的韻味畫卷


歷經六百余載風雨洗禮,明城墻的古磚已顯滄桑,多處崩塌顯露歲月痕跡。圖中外籍女士佇立墻下,其嬌小身影更映襯出城墻的雄偉壯麗


徐達墓坐落於南京玄武區太平門外板倉街192號,周圍雖顯荒涼卻散發著歷史的韻味。墓前的石人、石虎、石羊靜默守望,雖不及朱元璋的神道碑高大,卻以真人大小的樸實造型,講述著往昔的崢嶸歲月


重勞力者艱難攻關,滿載石頭的板車沈重難行,眾人齊心協力推拉並舉方得越過路坎


登上南京古城墻,眼前荒草萋萋卻難掩其歷史的厚重。那連綿的墻垛仍顯露出往昔的堅不可摧


洋獵手們滿載而歸,於太平門前留下豪情身影。他們乘三輪摩托勇闖野外,車鬥裏堆滿沈甸甸的獵物,地上還散落著被獵殺的飛禽,此次狩獵真是戰果累累


民居臨河而建緊鄰繁忙的舟步碼頭,門前人潮湧動熱鬧非凡。醒目的廣告牌矗立在朝向碼頭的墻上。一旁簡陋的茅廁依山而建,一男子剛從中走出,那個年代的茅廁,居然無門


玄武湖畔煙波蕩漾一艘遊船緩緩靠岸。這幅美景或許只是兩名外國遊客隨手捕捉的畫面,卻不經意地展現了玄武湖的迷人之處


群山環繞天空蒼茫遠望山巔隱約可見一座雅致亭子。山腳下華貴洋房點綴其中,紫金山麓盡顯權貴之氣


南京街頭汽車已不罕見但摩托車仍稀少,尤其載滿獵物時更吸引行人駐足。洋人似乎很享受這種註目,特地在城門下拍照留念,記錄這別樣的榮耀時刻


南京貢院又稱江南貢院坐落於秦淮河畔夫子廟旁。這裏曾是科舉考試的聖地,一排排考棚見證了無數南方學子的騰飛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