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為什麽說讀懂資治通鑒的人很可怕?資治通鑒特殊之處我們細細道來

2024-10-21圖片

【資治通鑒】的由來

作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與【史記】並稱為"史學雙璧"。小時候砸缸智救小夥伴的司馬光擔任主編,邀請劉恕等三個好友,歷時長達19年而編撰完成,並把它獻給了宋朝皇帝宋神宗,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遂賜名【資治通鑒】。從此,這本書成了宋朝往後到清朝所有皇帝必須讀懂的書。

【資治通鑒】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生動詳細地記載了戰國至五代之間整整1362年的歷史。整部作品,體例嚴謹,史料真實性高,文筆生動活潑,既包含跌宕起伏的朝代變更,也有帝王將相的為政治國策略,還有英雄豪傑的待人處事之道。因此,古往今來,無數名人誌士,都將它作為人生必讀的案頭書。甚至被曾國藩稱為「驚世之書」。「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鑒】,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資治通鑒】的那些精彩之處

①「面從後言,古人所誡。」

出處:【資治通鑒魏紀】

釋義:古人最忌諱的是,表面服從而背後反對。

面從後言,我們可以理解為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雙面人」,他們往往有兩副面孔,人前一套,背後一套。他們往往認為聰明絕頂的自己是不會被人看穿的,但是常言道「莫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早晚有被人揭穿的一天,這樣會顏面掃地,再無誠信可言,很有可能造成身邊所有人的責備和疏離。嚴重的,將再無容身之處,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這很重要。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贊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

出處:【資治通鑒周紀】

釋義:不辨別事情的是非對錯只是喜歡別人贊揚自己,沒有比這更糊塗的了;不思量道理在哪邊而一味地奉承討好,沒有比這更讓人討厭的了。

前半句往往指的是領導,是一個喜歡沈迷在人們贊美中的領導,這是無比滑稽荒謬的,尤其當他做錯事情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不能醒悟,還喜歡沈浸在別人的贊美中時,他會越錯越遠,即便當他醒悟的時候,亡羊補牢,為時已晚。而後半句往往指的是下屬。一味地給領導阿諛奉承和拍馬屁,不看事情的對錯,不看成效,這是很讓人討厭的,中國人自古重骨氣,這種沒羞沒燥的人,是最讓人看不起的。

「明者,銷禍於未萌。」

出處:【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聰明的人總能把禍患消滅在沒有產生的時候。

禍患發生的時候能夠直面解決的人我們稱之為能人,但是如果在禍患苗頭時候就能鏟除或者還沒有產生就能杜絕的人,我哦的稱之為聰明人,譬如,司馬懿,諸葛亮等

④「 家貧思良妻

出處:【資治通鑒·周紀】

釋義:家道貧困的時候就希望有個能持家的好妻子。

雖然現在談不上貧困,但是絕大多數還都是普通人,要麽是工薪一族,要麽是個體工商戶,家纏萬貫的並不多見。娶妻當娶賢,能夠勤儉持家的妻子,在你人生低谷時不會背叛你,能默默支持你的妻子,將是你此生最大的寶藏。歷史上的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有同樣偉大的女人在背後支持他們,男人的偉大也許是權力、金錢、名氣,但女人則是是她們的賢惠和偉大的愛。

「沒齒而無怨言,聖人以為難。」

出處:【資治通鑒魏紀】

釋義:一輩子連句怨恨的話都不說,這恐怕連聖人也難以做到。

反過來說,即使是聖人一輩子也無法做到連句怨恨的話都不說,說明任何人,都無法做到心平氣和的容納別人的任何缺點和過失的。有句話叫宰相肚裏能撐船,但是未必撐得下航空母艦。

【資治通鑒】應該怎麽讀

每個人都有一定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資治通鑒】的文言文算是文言文裏淺顯易懂的,不看註釋基本也能略知一二。如果喜歡原文閱讀,讀的時候可以搭配【古代漢語詞典】。

【資治通鑒】如果你想追求高效率閱讀的話,畢竟是幾百萬字的歷史讀本,可以選擇文白對照的書去看,這樣效率會提高很多。

【資治通鑒】讀完會有哪些收獲?

收獲因人而異,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有發言權,每一個人感受也都各有不同。對我來說,它不僅是一部嚴謹的史學著作,更可以用來指導工作和生活的人生實踐,當遇到問題時候,我會從千余年的歷史中尋找破解之法,類似於別人在苦苦思索難題的時候,而你手裏握著標準答案,你說可怕不?不過,讀完【資治通鑒】,我再也不想和任何人打交道了。不會覺得周圍的人誰好誰壞,人的本性使然,都差不多。不再覺得榮華富貴,成功失敗那麽重要了。只有專註自我才是人活著的唯一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