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不是「小泰國」!風景不輸版納,美食比肩成都,這個邊陲小城

2024-02-14圖片

接近年底,小飛君早已無心工作,只想找一個 人少、景美、慢節奏,而且美食眾多 的小城,然後 舒舒服服地過幾天躺平生活

一說到 度假 ,大家就只想到三亞、昆明或是西雙版納?但小飛君卻在雲南挖到了一個超適合度假的寶藏城市—— 雲南芒市。

@小紅書馬背攝影師-大表哥

芒市作為 雲南最西南的邊陲小鎮 ,還是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首府。

這座小城裏世代居住著 傣族、景頗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 五種少數民族和漢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信仰早已融入生活。

地處雲貴高原,屬南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 20°C, 可以說是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花開四季,果結終年」。

芒市這個地兒,據說插根筷子都能長出竹子,其地理條件之優越和自然資源至豐富不言而喻。

小紅書@烏魚子匠

撇開玩不說,芒市光是靠美食就能撐起一片天。

如果你出門旅行的樂趣之一是 「幹飯」 ,只能說芒市太對你胃口了!傣族喜酸,景頗族喜辣,再加上受東南亞飲食風格的影響,芒市的美食多以酸辣口為主,但也不乏獨具特色的甜和苦。

當然,如果是厭倦了都市生活,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療愈之旅,芒市也是不二選擇。

喜歡高效打卡景點,一輛小電驢逛完整座小城只需要一兩天; 喜歡慢生活,待上十天半個月也不會膩煩, 全看你鐘意怎麽玩!

芒市不忙

用雙腳就能將城市丈量

芒市古稱 「猛煥」 ,在傣語中是 「黎明之城」 的意思,相傳是因為佛祖到芒市時,天剛好蒙蒙亮,看見的正是黎明,也是希望和虔誠。

/猛煥大金塔/

小紅書@烏魚子匠

芒市的地標非「猛煥大金塔」莫屬,它是中國第一金佛塔,也是 亞洲第一空心佛塔。

傳說釋迦牟尼生前轉世為金雞阿鸞時曾居住在此,因而金塔是傣族人民心中的勝地,聆聽著滿城的信仰。

小紅書@米老師還在吃

在城市鄉野間穿梭時,總能望見它安然矗立於雷牙讓山頂,庇佑著山上山下的人們。

/猛煥銀塔/

小紅書@烏魚子匠

「猛煥銀塔」 就在金塔對面,距離很近,步行幾百米即可到達。

要是金塔比作芒市的太陽, 銀塔就是月亮。 二者對望,共同守護著這座小城。

如果說去金塔的大多是懷有信仰之人,來銀塔的則定是愛美之人。銀塔給人一種更加典雅素凈的美感,不知為何,穿行之中總有種誤入廣寒宮的錯覺。

小紅書@烏魚子匠

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的銀塔有著不同的樣貌,確實是個出片勝地, 不論是風光還是人像,隨便拍都好看。

雖說在景區租特色民族服飾拍照對很多人來說已經不奏效了,但去到銀塔心中就免不了湧起一陣cos的沖動,不過來都來了,感受下也無妨呀!

/樹包塔/

小紅書@米老師還在吃

樹中有塔,塔中有樹, 讓人不禁感慨大自然之驚奇。

「樹包塔」又名「鐵城佛塔」, 據說是芒市第十七世土司為紀念一場戰爭的勝利而修建的,距今約兩百多年。

小紅書@米老師還在吃

因塔身為磚,時間一久便有了裂縫。機緣巧合之下,一粒看似渺小的榕樹種子落入縫隙中,生根發芽, 將古老的佛塔包裹,與之共生。

塔本身高十余米;樹如今高約三十余米,散開的樹冠枝葉蔥蘢,形成的樹蔭如同一張大網,籠罩著樹下生輝的佛塔和生靈。

小紅書@米老師還在吃

這個景點本身很小,周圍的空地甚至被大家當作停車場用了起來,來往的人群車流像是朝拜的信徒,神聖之余又很接地氣。

/菩提寺/

小紅書@荔枝不乖

樹包塔附近幾百米的地方就是 「菩提寺」 ,相傳得名於寺門前那棵巨大的菩提樹,傣語稱之為 「奘相」 ,意為寶石寺。

菩提寺不大,甚至可以一眼望到底,特別之處在於其所承載的歷史痕跡。

這座寺是小乘佛教的寺廟,也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南傳佛教寺廟。三百余年來,該寺屢遭戰亂浩劫,幾經修復,歷經滄桑。

小紅書@荔枝不乖

廟貌古樸,集 漢、傣建築藝術風格為一體。 大殿前那對名為 「嘎朵」 的石雕,是緬甸傳說中的一種奇獸,有守護佛殿之意。

廣場上和大殿裏的經幡色彩斑瀾,明艷又靚麗。今年是兔年,寺裏的經幡也成了限定款,很是生動可愛。

帶你感受邊境小城的悠閑與浪漫

/猛巴娜西珍奇園/

小紅書@米老師還在吃

「猛巴娜西珍奇園」 其實是個私人莊園,匯集了許多古樹名木和罕見的珍寶奇石,以 「稀、奇、古、怪」 著稱。

雖然是個大眾景點,相對來說人也比較多,但還是可以去看看,尤其是帶娃想打發時間的話很合適。

這裏的孔雀都是散養的,一點不怕生,反倒像是整個園子的主人,但又沒有那種被圈養起來的高高在上的感覺。有時候會躲起來,擡頭一看都在樹上。

小紅書@米老師還在吃

植物和奇石愛好者會喜歡這裏,細看可以找到好多珍貴的寶貝。樹化玉感覺很是神奇,再次感嘆造物之美。小樹林裏隨意溜達拍拍照也很好出片,不用被網上的攻略限制。

/黑河老坡/

小紅書@芒市攝影師-芒種

如果喜歡自然和戶外,時間也夠充裕,推薦走走芒市周邊。

從芒市城區開車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到達 「黑河老坡」 ,這裏一面是一望無際的高山草甸,一面是神秘莫測的原始森林。

景區修了棧道,全程都有台階,但是坡度起伏較大,需要穿雙好走路的鞋子。草原這一段路邊隨時可見 成群的牛羊,非常原生態。

小紅書@芒市攝影師-芒種

早晚及山上山下溫差都比較大,而且晴雨不定,可能前一秒晴空萬裏,下一秒就淋成落湯雞。

雖然 綠野仙蹤和迷霧森林 兩種體驗感可以直接拉滿,但還是建議隨身攜帶厚外套和雨具以防萬一。

芒市很忙!

忙著逛吃逛吃逛吃

/餌絲/

小紅書@翔哥去哪玩

早上一碗熱乎的餌絲下肚,算是正式開啟新的一天。

餌絲本絲不是主角,肉菜也不是重點。油辣子、糟辣椒、炸蒜油、花椒油、大蒜粉、甜醬油、草果面、薄荷、芫荽、香辣柳、大顆新鮮檸檬......

20多種叫不全名字的調料任你diy,而且免費不限量!本以為現場鮮榨檸檬汁進碗裏已經夠野了,直到看見桌上那盆粗壯的山胡椒根,實在有些不知所措。

小紅書@翔哥去哪玩

餌絲本身其實也值得說道說道,種類不同口感不同,慣常的做法也不一樣。本地最受歡迎的清湯牛肉餌絲常用新鮮餌絲,入口軟糯,細膩爽口,湯底走一個鮮香的路線,牛肉燉得軟爛,一口下去胃滿足了心也踏實。

圓子餌絲的搭子更多是泡餌絲,絲如其名,需要前一天晚上泡水備用,不然很難煮熟。此外還有 軟米餌絲、騰沖餌絲 等,各有性格。

/稀豆粉/

微博@萬莉

油條和豆漿通常是標配,不過在芒市, 稀豆粉才是油條的好歸宿。

稀豆粉是用豌豆漿熬制而成,口感綿密,黏糊中帶著一絲爽滑,蘸油條和烤粑粑都是一絕。但當地人更喜歡的是用它來拌米線吃,硬是要將每一根米線都裹全乎了稀豆粉再送進嘴裏才舒服。

小紅書@一顆水瓜

擅長調味的芒市人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大展拳腳的機會,這碗稀豆粉可甜可鹹。

嗜甜就加糖漿; 喜鹹就更好辦,油辣子、花生碎、芝麻油等配料任意搭配;要想整點特色推薦試試甜醬油,入口的那一瞬間你會明白,甜鹹永動機發動了,接下來就是一口接一口,越吃越上頭。

/過手米線/

小紅書@烏魚子匠

過手米線是德宏地區阿昌族的特色 ,講究的是以米線為「皮」,包上其他配菜,捧在手裏吃。

用到的米線通常是戶撒紅米線,色澤油亮,細軟松滑。不過精髓還是在於用料豐富、調味講究的冒子,牛肉、雞肉、豬肉的都有,口感和口味各有不同。

/牛肉圓子/

小紅書@米老師還在吃

雖然也是手打的牛肉丸子,但是跟潮汕牛肉丸完全不是一個風格,一點兒不粗獷,反而小家碧玉的。

個子小小的,一口兩個不是問題。入口順滑,比較Q彈,但彈牙程度得看店家的出品,相對來說沒有想象中那麽筋道。湯底不算特別,比較樸實,胡椒香倒是明顯,增添了一絲辛香。

小紅書@米老師還在吃

要說特別在哪兒,還是贏在蘸水。酸鹹鮮辣口,檸檬和小米辣居功至偉等,圓子進去滾一圈之後出來仿佛換了新衣,讓人刮目相看了。

/綠葉宴/

小紅書@一顆水瓜

景頗族的綠葉宴不得不提,非常原生態。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桌上所有的食物都是用綠葉包裹或者盛放的,碗碟的角色自然也是它包圓了,至於筷子嘛,用手抓就完事兒了。

傳統的綠葉宴是五彩飯和各種景頗族特色菜的組合,盡管如今各家桌上的具體菜色搭配不同,大都還是保留了比較經典的菜式和做法。

微博@德宏部落

景頗族平時不吃油,烤肉通常就是直接上柴火烤,逼出肉本身的油脂香,空口吃原汁原味,非常滿足,拌著各式野菜和調料吃又別有風情。

包燒是當地的特色,就是把食材包在芭蕉葉裏燒烤。包燒牛肉是招牌,將牛肉和芫荽、撇菜根、小米辣、姜蒜等一起燒,鹹辣鮮香,米飯都能多吃一大坨。

微博@德宏部落

鬼雞以前是用作祭祀的菜品,像是豪華版的手撕雞,將熟制的雞肉手撕成條,裹上各種當地香料,手榨鮮檸檬汁淋上去,一口就讓人服氣。

/撒撇/

小紅書@一顆水瓜

簡單說,撒撇就是一道涼拌菜,用特制的酸水或苦水調蘸料,配米線、牛肉等冷食來吃。

如果是新人,推薦入門級的「檸檬撒」,比較友好。通常是用熟牛肉碎和韭菜打底,加上小米辣、鹽等調味,檸檬汁是點睛之筆,蘸牛肉、炸牛腸都好吃,整體酸爽開胃,還帶有清新的果香,不會很暗黑。

「苦撒」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如果你能接受它那麽一口就會臣服,除此之外,香辣的油辣子撒撇、奶香的堅果撒撇、酸辣的腌菜糕撒撇、清爽解暑的馬蹄菜撒撇、鴿子撒撇、蝦撒撇等,可謂是萬物皆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