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小楷必學字帖系列,【靈飛經】四十三行墨跡,趕快收藏

2024-08-23圖片

【靈飛經】是唐代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小楷」。其作者不詳,舊傳為鐘紹京所書。

【靈飛經】具備很強的藝術風格

● 字型精妙:筆勢圓勁,字型精妙,結構端莊秀美,舒展中有團聚,平易中有變化。

● 用筆靈動:筆法豐富,起筆、行筆、收筆幹凈利落,筆畫粗細懸殊,富有變化。

● 風格獨特:既有寫經書法常見的精練純熟,又處處顯現二王書風「明月入懷」之雅致。

【靈飛經】現存多個版本,本文多列是墨跡本,共四十三行。

1987年1月發表於【藝苑掇英】雜誌第三十四期。此版本現存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每頁約20.8×8.9cm,共9頁。它是【靈飛經】現存的墨跡本,曾被翁同龢的後人收藏,後由翁萬戈捐贈給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該墨跡本的流傳有序,最初為玉真公主請人代寫後呈送唐玄宗李隆基,後經宋代宣和內府收藏、有宋徽宗的題簽和宣和內府收藏印,再經元代袁桷、倪瓚、王廓等人鑒賞,至明代楊士奇、董其昌等人題跋。然而現存的四十三行墨跡本是中間的一段,之前的題簽、收藏印和元明兩代人的題跋均已不見。

渤海藏真帖本:刻於崇禎三年(1630年),出自【渤海藏真帖】。由浙江艾寧陳之伸編次、蘇州章鏞摹勒。此本是【靈飛經】墨跡在明代中後期被刻成的版本之一,據記載,墨跡全本曾入宋內府,明朝時落入董其昌之手,董其昌曾將其抵押在艾寧陳家,渤海本即在此時由陳家刻成。後來董其昌贖回時,陳家從中抽出43行,而渤海本刻成後缺少了十二行。渤海本原石錘拓過多,較為罕見。

望雲樓本:以四十三行墨跡本刻石,由清人謝恭銘審定,陳如岡摹勒。此本刻於嘉慶年間,被刻入【望雲樓集帖】第一卷中,僅有43行。據錢泳記載,當時【靈飛經】真跡43行本被吳余山所購得,謝恭銘借以上石。它雖然已非全貌,但刻工精良,被認為是最接近墨跡的刻本。

滋蕙堂本: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由嘉祥曾恒德所刻,為渤海本的翻刻本。該本對原渤海本殘缺的地方進行補描填充,筆畫顯得稍為豐肥,又增加了托名趙孟頫的偽跋以及偽造的大觀、政和等圖章。

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本:為清代翻刻本,拓本為經摺裝,墨紙尺寸約23.6×12cm,卷端有「岡田眞之藏書」等銘印。此本流傳不廣,不見著錄。

在這些版本中,渤海本被認為是最早且較接近墨跡本的刻本,但並非全本;滋蕙堂本是清代翻刻本,對原帖有較多修飾與偽造;望雲樓本雖也只有43行,但刻工較好地體現出原作的風貌;四十三行墨跡本則是珍貴的原作墨跡留存。不同版本各有特點,在書法學習和欣賞中具有不同的價值。

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在故宮博物院看到【靈飛經】四十三行墨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