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缺人!文物修復人才比文物還稀少!大量文物深藏庫房,如何守護?

2024-06-14圖片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血脈,不可再生、不可替代,而文物修復師是它們最直接的守護者。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日益受到公眾的關註和熱愛,文物修復師也成為一種網紅職業,備受關註。

大量文物深藏庫房

優秀文物修復師比文物還要稀少

河南洛陽古墓博物館,一幅面積接近兩平方米的壁畫,僅僅背面的修復已經耗時幾個月的時間,而正面的修復難度將進一步增加,所需要的修復時間將更加漫長。

壁畫保護中心主任楊蕊入職26年,至今已經和同事成功修復了博物館內400多平方米和館外300余平方米的古代壁畫。然而,目前儲藏室內仍有近200平方米的古代壁畫亟待修復,另外還有源源不斷的壁畫被送過來,人手不夠是他們眼下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據楊蕊介紹,前幾年一批資深修復人員集中退休,目前壁畫保護中心僅剩六名修復師,其中有一半都是新手。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龍門石窟。龍門石窟留存了十萬余尊佛像和兩千三百多塊碑刻題記,目前修復工程量龐大,修繕過程要求極為精細。有時,幾厘米的病害,也要耗費一個修復師數天甚至數十天的時間。

盡管修復團隊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但面對如此龐大的文化遺產,修復人員數量和修復速度遠跟不上。

洛陽的修復人才困境並非個例。作為文化遺產大國,中國擁有不可移動文物76萬余處、館藏文物超過1億件(套),博物館6833家,其中大量待修復的文物深藏於庫房之中。然而,2022年全國文博系統18萬多從業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僅有5.5萬余人,其中具備精湛修復技藝與知識水平的文物修復師更少。現實的供需不平衡使得「優秀的文物修復師比文物還要稀缺」。

文物修復涉及冶煉、鍛造、雕刻、模具、美術等諸多領域,其要求不僅僅是修復,更追求還原歷史,延續文物背後的文化藝術內涵。這對文物保護修復人員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有純熟的技藝,也要掌握多學科專業知識。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職業教育領域率先成立了文物保護考古學院,旨在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文物基層工作的技術技能人才。到龍門石窟現場觀摩也是他們的學習內容之一。

為了便於學生們近距離且細致觀察,學校借助數位化技術,開設了石窟寺文物修復實訓室,這是全國石窟寺保護技術專業第一個投入使用的高標準實訓室。

透過三維掃描、3D打印等先進技術,龍門石窟奉先寺群雕像被等比例縮放至實訓室內,並配備了大量的檢測和修復儀器,讓學生們可以模擬石質文物的發掘和修復過程。

中國是世界文物大國,文物保護工作任重道遠。在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周君生看來,文物修復對人才的專業性、技術性要求較高。

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長 周君生: 一個成熟的文物修復師要能獨立工作,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文物工作需要感情、需要情懷、需要奉獻,但是不能全靠這些,還是要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董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