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老照片:百年前的成都

2024-01-27圖片

好一副美麗容貌

© 徐敏|文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是杜甫筆下的成都。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是李白描述成都的詩句。

在詩人眼中,成都無疑是美麗的。她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充滿了迷人的色彩。三千年前,蜀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然後李冰父子開鑿都江堰,灌溉田疇,從此水旱從人,沃野千裏,號稱天府。

都江堰

五代時,後蜀主孟昶命人於成都遍植芙蓉,每至秋季,花開燦爛,四十裏花團錦簇,成都又稱芙蓉城。

行走在這片土地上,會時時與古人相遇。

北邊的駟馬橋,會讓人想起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故事。

20世紀40年代,老南門大橋與橋頭枕江樓。

南邊的老南門大橋,古稱萬裏橋。古代蜀人水路出川,此地是必經之道。當年費祎出使東吳,諸葛亮送他到這裏,一番叮嚀之後說道:萬裏之途,從此始也。

東南方向的九眼橋,為成都地標。西門的十二橋,景色不輸揚州,但川人謙虛, 「取揚州24橋之半」命名為十二橋。在十二橋南邊,有商代建築遺址,被鑒定為三星堆文化的延續。

100年前,十二橋正對著成都正西門。法·杜滿希攝

成都之橋多矣,只能舉其大而遺其細。

一座成都,有太多的文化。南面的武侯祠,「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想當年,三國鼎立,蜀占其一,君臣同心,成就一段輝煌。西邊的杜甫草堂,安史之亂時杜甫寓居於此,曾經「八月秋風高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城東南的望江樓,樓下有薛濤井,你如果知道這位唐代的女詩人,了解她與寫過「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有過那麽一段戀情,你就不會單單留意她的園林風景。

成都望江樓

今天的官員,為打造旅遊城市,新添了兩處景區,一是長順街附近的寬窄巷子,一是武侯祠旁邊的錦裏,都成了網紅打卡地。

又如果嘴饞之人,成都的美食,在遊覽的同時,不妨抽出一點時間,品嘗一下她的滋味。為了不使你感覺我在誤導你,我只列出部份小吃的名稱,而不保證它們的味道。原因固然是眾口難調,但我自己感覺,今天的小吃,與我過去吃過的味道,有些還大體仿佛,有些已經相差甚遠。

所以如今的小吃,像夫妻肺片、葉兒粑、鐘水餃、龍抄手、三合泥、賴湯圓、麻婆豆腐,你如果想吃,便去尋找,至於味道好不好,就只有碰運氣了。

我們今天發表的這組百年圖片,是兩位美國攝影師拍攝的老照片。過去的光陰已經不可逆轉,但透過百年圖片,仍得以目睹從前成都的風采。

成都南城門

成都古城墻形成於宋元時期,雄偉堅固,在當時的西南地區首屈一指。

成都北城門

北城門城墻堅固,城樓高大,巍峨壯觀。城門兩側是做買賣的店鋪。

成都北城門的商鋪

城門口兩側的商鋪,擺滿了商品。街上人來人往,有挑擔的,趕牛的,推獨輪車的,還有站在街邊發呆的。一幅活色生香的市井圖。

北城門附近的旅店

這是一間有點規模的高級旅店,樓上樓下客房不少。成都是蜀地經濟中心,周邊客商都會來此交易,旅店生意興隆,商旅的貨物都碼放在過道兩側,井然有序。

駟馬橋

這座石拱橋位於成都北門外5裏,是過去進出成都北門的大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相傳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赴長安求取功名,途經此橋,曾許下宏願:大丈夫不乘高車駟馬,不復過此橋。後來他果然功成名就,乘駟馬衣錦還鄉。

蜀王府

蜀王府也叫成都皇城,位置在現在的四川科技館和天府廣場附近。

蜀王府南大門

成都蜀王府南大門,朝南的三孔城門前方,矗立著一座四柱三開的石牌樓。正中牌坊上方鐫刻著四個大字:為國求賢;左右兩邊分別題「會昌、建福」二字。

蜀王府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規模宏大,是明朝最壯觀豪華的藩王府之一。1967年,蜀王府被徹底拆除。

督軍署

這是當時的四川督軍署,大門兩側為崗亭,大門正中上方為督軍署標誌。這裏就是現在成都天府廣場毛澤東塑像的位置。

成都青羊宮

青羊宮始建於周朝,初名青羊肆,五代時改稱青羊觀,宋代名為青羊宮。青羊宮是川西第一道觀。

小集市

照片中的小集市,位於青羊宮門前,小販們將商品直接擺在地上或是掛在架上出售。

成都二仙庵

二仙庵位於青羊宮東側,建立於清代康熙年間,是一座著名道觀,同祀八仙中的呂洞賓和韓湘子。

這張照片拍攝於二仙庵內,主幹道兩側,是小商品市場,出於遮陽的需要,都搭有簡易的涼棚。一些到二仙庵的人,可以順便買些需要的小商品。攤位前遊客不少,看見有人拍照,都好奇地朝著攝影者張望。如今,青羊宮、二仙庵已成為一個整體。

書畫集市

青羊宮內的一座大殿前,房梁上和台階上掛滿了各類書畫作品,其中不乏當地名家的書法繪畫傑作。

農具市場

這是依托青羊宮形成的農具市場,大小攤位一字排開,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農具,都是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商品。

四川高等學堂教師住所

四川高等學堂始創於1896年,清政府參照西方標準分別釋出了壬寅學制和癸卯學制,開始推行高等教育的學制改革,聘請外籍教師,路德·那愛德就是其中一位,他主要教授算學、化學和地質學。

自習室

這張照片,拍攝於四川高等學堂的學生自修教室。當時正是冬季,自修室裏生有火盆。學子們似乎完全忘卻了寒冷,都坐在課桌前認真學習。

路德·那愛德

美國攝影家路德·那愛德,在成都四川高等學堂任教,擔任算學、化學、地質學教師。在成都期間,他拍攝了大量的寫實照片。

成都少城

清朝康熙年間,成都城內的西邊,修建有滿城,也稱少城,是滿蒙旗兵的居住區。

辛亥革命後,滿城不再是禁區,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商人乘機在滿城附近開起了典當鋪,大量收購旗人家產,形成了旗人後裔、達官貴人、販夫走卒同住滿城的格局。現在的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就是過去滿城內的三條胡同。

滿城(張柏林拍攝)

當年滿城的景象,大路兩側是院落,有人家門檐下掛著燈籠。整條街不見有商鋪營業,很像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其實卻是一座城中之城。

惠陵

劉備惠陵位於成都南門武侯祠內。畫面建築為寢殿,建築面闊三間,寬11公尺,進深8公尺,青瓦屋頂。殿內高懸清人馬維騏所書「千秋凜然」四字匾額。

殿後為闕坊,闕坊正中嵌墓碑。弧形碑帽上刻雙龍戲珠浮雕。碑身刻「漢昭烈之陵」,落款署「大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三月上浣重建」。闕坊後即是劉備墓。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於成都西門外浣花溪畔,是唐代詩人杜甫客居成都的舊址。後世多次擴建,現存房舍為明清時建築,古樸典雅,環境清幽,風景秀麗,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杜甫遺跡。

浣花祠

浣花祠位於成都杜甫草堂旁。相傳,唐代節度使崔寧的妻子任氏就住在浣花溪畔,任氏曾幫助丈夫平叛有功,後人便在溪邊建祠紀念她。

九眼橋

這是1939年拍攝的成都九眼橋。九眼橋位於成都東南方向,始建於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此橋橫跨在錦江之上,有9個橋洞,是錦江上的最大石拱橋。在成都人心目中,九眼橋是一個著名地標。

薛濤井

距九眼橋東南1公裏處有望江樓,是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明崇禎十七年,望江樓毀於戰亂。現存望江樓為後世重建,樓高28公尺,是一座全木結構的建築。如今,此地已開辟為望江樓公園,內有薛濤井,相傳薛濤曾汲此井之水創制薛濤箋。

中華書局成都分局

中華書局成都分局位於成都春熙路。建築古雅,屋檐下瀑布般垂下幾條遮陽的竹簾,簾子上寫「中華書局成都分局」字樣。中華書局成立於1912年,在各地設有分局,造就了出版業的百年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