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回歸自然:讀【蘭亭序】與古人對話,尋找內心的平靜與幸福

2024-01-22圖片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裏,我們似乎被數位資訊和物質欲求所裹挾,陷入無盡的迷茫。我們追求快節奏的生活,滿足於享受主義和物質欲望,而浮躁的流行文化正逐漸侵蝕我們的心靈。

在網路世界中,真假難辨的新聞和事件讓我們難以看清真相,我們仿佛在狹隘、片面的資訊海洋中漂泊,遺忘了獲取資訊的初衷。每天,我們都在接收各種資訊,而這些資訊的快速更替卻讓我們感到焦慮和不安。無節制地消磨時間,身心疲憊,痛苦的焦慮感無法擺脫。

此時,我們需要找一個出口,或回歸自然,回歸田園生活。我們非技藝高超的農夫,選擇自然的生活。放下繁華與名利,追求遠離世俗喧囂的寧靜與安逸呢?那是因為自然給予我們了一種久違的精神寄托,讓他暫時忘卻生活的沈重和現實的苦難。

在城市中我們同樣可以在回歸自然的過程中尋找心靈的凈化。我們應該嘗試放慢生活的節奏,靜心思考。在平日裏,我們習慣於身處人潮洶湧的繁華之地,淹沒在浩如煙海的網路資訊中,是否漸漸感到煩躁和空虛?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需要一個契機去享受與大自然的對話。當我們真正走進自然,去采一朵花、品一杯茶、聽風吟聲時,我們便能深刻感受到那種「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心曠神怡。

人生若能與誌同道合之友共度時光,欣賞美景、淺酌低唱、揮毫潑墨、暢談心事,這無疑是一種人生樂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興趣和情感都會有所改變。到了六十歲,身體機能的衰退和興趣愛好的轉變,可能會讓我們感嘆曾經欣喜歡愛之物已不再適合自己。然而這就是生活,不斷變化、不斷成長的過程。只要我們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能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幸福。我們都能夠找到那片屬於自己的純凈之地。

在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我們應該保持積極的態度去應對。時光匆匆,我們要珍惜當下,體驗並欣賞每一朵花的盛開。花朵雕零之後,我們也要留意那些空蕩的枝椏上的美好。

王羲之曾說「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這提醒我們人生是短暫且珍貴的。我們應該留下一些東西,讓文字代代相傳,成為後人的記憶。

深度閱讀【蘭亭集序】後,我們應有所感慨,意識到人生的短暫與珍貴。我們應該用積極的心態與天地對話,尋找內心的歸宿。從李白的人生哲學中,我理解到人生的真諦在於享受當下的快樂。

從「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這句話中,我領略到了人生的豁達與隨和。在自然萬物中,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和釋然,不必苛求太多,讓生活自在些。無論人生長短,我們都應享受每一刻的美好。

盡管人生短暫而匆忙,如白駒過隙,我們仍需充實自我,尋找滿足。在青春的年華裏,有人選擇揮霍,有人選擇探尋生命的意義。面對這短暫的人生,我們不應消極沈淪,而應積極面對,讓生活自在些,去享受灑脫人生。

——————————————————————

附原文拜讀:

【蘭亭集序】

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