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江南吃辣第一省,連四川人都甘拜下風!

2024-02-10圖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江西,好像一直都是個 「小透明」

吃、喝、玩、樂, 江西有什麽?

南昌八一公園內玲瓏古雅的九曲橋

攝影/李瓊

面對這種問題,習慣了 內斂低調 的江西老表無奈搖頭苦笑,自嘲一句「阿卡林省」後,可要有話說了:「你以為你不熟悉江西,實際上,你早就與江西相遇過無數次了。」

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 廬山瀑布 前;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 滕王閣 上;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 潯陽江頭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圖/視覺中國

你見過景德鎮青花瓷上或清雅淡逸或濃墨重彩的白釉藍花,聽過南昌城中的一聲槍響,邂逅過湯顯祖的臨川四夢。

或許還吃過清香松軟的江西大米,嘗過濃甜多汁的贛南臍橙,品過孕育自 江西高山雲霧之中進而馳名中外的好茶

你看,你早就是江西的老朋友了。

婺源茶園中,霧靄煙嵐漫漫

圖/視覺中國

江西,是正兒八經的江南

貞觀元年,唐太宗劃全國為十道,其中的 「江南道」 轄長江中下遊以南大部份地區,就包含如今的江西省。公元733年,唐玄宗又分江南道為江南東道、 江南西道 和黔中道,此時的江南西道轄境雖然不只包含現在的江西,卻已經是 「江西」 這一名稱的源頭。

逶迤奔騰的贛江

圖/圖蟲·創意

章江貢水在贛州城下匯合成江西最大的河流 贛江 ,又透過鄱陽湖與長江相連,成為長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西也因此得簡稱 「贛」

所以,江西可不是「長江以西」,而是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遊南岸,古稱 「吳頭楚尾,粵戶閩庭」 ,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

江西,也是江南水鄉

圖/視覺中國

副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帶來分明的四季和復雜多變的天氣,4-6月的「梅子黃時雨」讓江西同樣屬於氣象學意義上的「江南」,「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朦朧詩情同樣是這片土地的溫柔春色。

水是江南的靈魂。江西 全省97.7%的面積屬於長江流域 ,河網密集,有著 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人均擁有水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小橋流水人家」的靜謐畫意也是鐫刻在外出打拼的江西人腦海中的縷縷鄉愁。

鄱陽湖落日圓

攝影/潘立

豐沛的降雨、發達的水系、充足的日照和較長的無霜期,為贛鄱大地的作物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距今1.2萬年前的 人工栽培水稻植矽石 ,就在江西上饒萬年縣被發現,這是現今所知世界上年代較早的栽培稻遺存之一。

生活在江西的古人類在萬年前就實作了 水稻從野生到種植 的轉變,為人類解決吃飯問題進行了成功探索。到東漢時,江西已逐漸發展成為江南重要的產糧地區。

「深山碧玉」上堡梯田

攝影/李若漁

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更是 全國兩個從未間斷向國家貢獻糧食的省份之一 ,還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家鄉,稻谷產量居全國第3位, 以全國2.13%的耕地生產了3.21%的糧食 。江西還是淡水漁業大省,水產品產量位居內陸省第2位,是名副其實的 「魚米之鄉」

山地、丘陵為主的地貌,賦予了江西 「高山雲霧出好茶」 的自然環境,茶樹在此繁盛生長,讓江西成為「江南茶區」的重要組成部份。

南昌鳳凰溝茶園中,茶農采茶忙

攝影/史澤港

而聞名遐邇的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就坐落在江西南昌。千年前,王勃路過「豫章故郡」,登臨此閣,留下驚艷世人的「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

現在的你去滕王閣,或許不一定能寫出滕王閣序那樣的傳世名篇,但是會背【滕王閣序】也是本事,能幫你免門票一睹王勃曾經見過的絕美風光。

「西江第一樓」滕王閣

攝影/石耀晨

江西,不是沒有特點。

它的風骨,早在【滕王閣序】裏熠熠閃耀,是 「物華天寶」 ,是 「人傑地靈」

一款浮梁茶和一杯Made in China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 浮梁 買茶去。」

元和十一年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的 白居易 在潯陽江頭偶遇琵琶女,感懷「同是天涯淪落人」,揮筆寫下千古絕唱 【琵琶行】

「夜泊潯陽宿酒樓,琵琶亭畔荻花秋。」

圖/視覺中國

浮梁,當時已是頗有名氣的茶葉集散市場 ,客商往來,熙熙攘攘,「每歲出茶七百萬馱,稅十五余萬貫」。雖然這「七百萬馱」倒不全然是浮梁一邑所產,而是集中了周圍茶區的茶葉於此地進行貿易,但浮梁在唐代確實已經是著名的產茶區了。

至元代,浮梁綠茶生產工藝已趨定型,創制的 「浮瑤仙芝」 滋味醇厚,清香持久。清道光年間,紅茶制作工藝傳入浮梁,使浮梁又成為紅茶生產中心的一部份。時至今日,浮梁依舊茶業興盛,入選 「2022年度茶業百強縣域」

浮梁茶園中,一行行茶樹如「綠色絨毯」

攝影/史澤港

一首【琵琶行】,讓浮梁茶聲名大噪,千年不衰。不知那夜淚灑青衫的江州司馬手邊,是否曾有一杯浮梁茶作陪?

如果說提「浮梁」,你覺得不太熟悉,那麽 景德鎮 的大名,總該如雷貫耳了。

「千年瓷都」景德鎮

圖/視覺中國

如今的景德鎮,並非是「鎮」,而是一個市。這座「千年瓷都」,曾與浮梁幾經行政隸屬互易,於歷史變遷中因 瓷和茶 兩種文化而名動天下。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 景德鎮瓷 ,與鮮爽清香的 浮梁茶 ,濃縮著中國傳統雅致的審美意趣和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

青花瓷,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

圖/視覺中國

白居易在江州當了四年司馬,「出門是滄浪水,舉頭見香爐峰」,廬山的「瀑布怪石」想來並不能真正疏解他遠謫江南的失意愁懷,但奇秀匡廬的繚繞雲霧間孕育的 「廬山雲霧」茶 ,或許曾在這段他詩歌創作的旺盛時期給過他不少靈感與寬慰。

歷史上的「廬山雲霧」源頭可追溯至東漢,當時的廬山僧侶「於白雲深處劈巖削谷,栽種茶樹焙制茶葉,名‘雲霧茶’」。到了宋代,更是成為貢茶,從此長久地在中國名茶中占據重要位置。

茶農正在采摘明前茶鮮葉

圖/視覺中國

廬山北臨長江、南倚鄱陽湖,「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江湖水汽與豐富雨量在溝壑澗谷中蒸蔚,濕潤雲霧常年不散 ,使得在其間生長的茶樹能積累更多的有機物,茶葉嫩度高、品質好,胺基酸、咖啡堿、芳香油等成分也充足, 「色香幽細比蘭花」

這份嫩綠,似有撲面而來的鮮香

圖/視覺中國

開采的茶葉經 殺青、揉撚、二青(理條、提毫)、烘幹 後,形成條索緊結重實的外形,色澤芽隱綠,內質香氣高長、鮮,沖泡後湯色綠明,滋味濃醇鮮甘,葉底柔軟舒展,嫩綠微黃。

湯色綠明的廬山雲霧

圖/視覺中國

江西名茶中的 「四綠二紅」 ,除了前文提到的浮梁「一紅一綠」和廬山雲霧,還有狗牯腦茶、婺源綠茶,以及寧紅工夫。

狗牯(gǔ)腦茶 ,因其產地——羅霄山脈南麓的狗牯腦山而得名。山形似狗頭,遙遙望去,像守護滿山綠意的忠誠衛士。狗牯腦茶雖名字奇怪了些,卻不辜負這山間的蒼松勁竹和霧靄煙嵐, 香氣清鮮幽雅、滋味鮮美濃醇 ,品一口,沁人肺腑,回甘悠長。

婺源油菜花海,一望無際的唯美畫卷

攝影/史澤港

婺源綠茶 產自「中國最美鄉村」——上饒婺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婺源茗眉 。「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的氣候賦予此處生長的茶葉優良的品質,以茶樹良種幼嫩芽葉為原料炒制的婺源茗眉, 「白毫披露、纖秀如眉」 ,內質香濃持久,帶蘭花香。

寧紅工夫 是中國最早的工夫紅茶之一,主要產自贛西北修水縣,開創了「江西詩派」的黃庭堅就是修水人。

鋒苗挺拔的寧紅工夫

攝影/吳學文

修水縣境內四周群山環繞,常年日照偏少,雲霧偏多。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使得茶樹生長得根深葉茂,茶芽肥碩、葉肉厚軟,內含物質豐富。以幼嫩新梢為原料制成的寧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圓直,鋒苗挺拔, 內質香髙持久、滋味醇厚甜和 ,湯色紅亮,葉底紅勻。

寧紅湯色紅亮,滋味醇厚甜和

圖/視覺中國

寧紅除散條形茶外,還有一種捆紮茶—— 龍須茶 。龍須茶創制於清道光初年,與「寧紅」同時興起,葉條似須,條索挺秀顯毫, 形如紅纓槍之槍頭 ,外披白、綠、黃、藍、紅五彩花線。漂亮、有趣,寓意也好,頗有藝術欣賞價值。

這「四綠二紅」,2022年合計品牌價值達到157.6億元。 該年江西省茶園面積185萬畝,幹毛茶總產量7.7萬噸,茶葉面積、總產分別居全國第10、13位。

制圖/劉耘碩

贛鄱大地的好山好水還孕育了許多其他的好茶, 井岡翠綠、上饒白眉、梅嶺毛尖、通天巖茶、雙井綠茶 ……同樣在無數愛茶人的杯盞中沈浮。

江西,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我不知道的

婺女洲懸浮金閣的水幕傾瀉,曾給無數人貢獻了一場「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的浪漫。沈沈夜色裏燦爛熱鬧的板凳龍和魚燈也讓「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文化底蘊成為不只存在於詩詞中的現實。

婺女洲懸浮金閣水幕傾瀉

攝影/小鴨肝

其實,江西自古以來就是 文化大省 ,崇文風氣從 「江右書院甲天下」 可見一斑。廬山腳下的 白鹿洞書院 學規成為後世書院準繩;上饒的鵝湖書院首開學術自由辯論之風;吉安的白鷺洲書院綿延800年,至今朗朗讀書聲不斷。

1988年,季嘯風先生率領全國百余名學者對全國古代書院進行普查,發現 古代書院7300余所,其中江西就有990所 ,約占全國的1/7, 居全國各省之首

「海內第一書院」白鹿洞書院

圖/視覺中國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 北宋滿朝文武江西占一半,明初每五位進士中就有一名是江西人。唐宋八大家中的 歐陽修、曾鞏、王安石 ,我們耳熟能詳的 朱熹、陶淵明、文天祥、晏殊、楊萬裏、湯顯祖、宋應星等 ,至近現代的歷史學家 陳寅恪 、「中國鐵路之父」 詹天佑 也都是江西人。

八一起義的槍聲在南昌打響,燎原的「星星之火」從井岡山點燃,兩萬五千裏征程從瑞金出發。 江西,是紅色故土。

南昌起義紀念塔巍然矗立

圖/視覺中國

江西人 仗義熱血,吃苦耐勞 ,用心靈手巧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九江的 炒米粑 ,稱得上是「粑中翡翠」,講究的是 薄如紙、白如雪、光如瓷、透如鏡 ,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裏面的菜餡顏色,團團圓圓的雪白中隱約現出青翠,賞心悅目又清香怡人。

九江豆折也是江西人舌尖上的鄉愁

圖/視覺中國

會昌米粉 晶瑩潔白,粗細均勻,20根就能吊起一個48公斤的成年人,堪稱天下一絕。煮後 不糊湯、不斷條、不破裂 ,口感爽滑柔韌,富有彈性。

江西其實一直是一個被低估的「嗦粉」大省, 南昌拌粉 聽過吧,若是再提 九江炒粉、景德鎮冷粉、新余腌粉、撫州泡粉、鷹潭牛肉粉、贛州三鮮粉、上饒鱖魚煮粉 ……是不是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香辣爽滑的南昌拌粉,讓人食指大動

攝影/吳學文

江西老表的飲食習慣裏, 是舉足輕重的食材, 也是占據C位的滋味。

如果說惹怒一個江西人,只需要一句「江西?就是那個南昌省會啊。」那麽取悅一個江西人,則只需要—— 「江西,比川渝湘貴都能吃辣。」 (溫馨提示:說這話時請確認周圍沒有川渝湘貴的朋友們。)

房前屋後,家家戶戶曬辣椒

攝影/李若漁

江西人把辣椒當蔬菜吃,幾種辣椒放在一起炒都是常規操作,辣椒炒肉來了都得入鄉隨俗成為「辣椒炒辣椒」, 家裏炒完菜的鍋,煮出來的粥都是辣口的

而江西的這種辣又不同於川渝, 沒有麻,只是最極致的辣 ,一口下去的冒汗效果比蒸桑拿可管用多了,能為抵禦濕冷的「一身正氣」添最結實的磚,加最厚實的瓦。

贛菜,辣是「C位」

圖/視覺中國

風靡中國台灣的 三杯雞,其實起源於江西贛州 ,傳說是為了祭奠文天祥而制作。烹製時不放湯水,僅用一杯米酒、一杯豬油、一杯醬油,故而得名。雞肉最好選用江西寧都的三黃雞,成菜後,肉香味濃,甜中帶鹹,鹹中帶鮮,不吃三碗米飯都對不起自己的五臟廟。

而省會南昌的一個標誌性美食便是 瓦罐湯 。豐富的食材放入瓦罐,七個小時不同溫度的「九沸九變,則成至味」,鮮香濃醇,溫暖身心。

瓦罐湯,煨出原汁原味

圖/圖蟲·創意

贛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客家人在這裏落地生根,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 客家文化

擂茶,既是贛南客家人的飲食習慣,也是 唐代以前茶羹煮飲習俗 的「活化石」。

贛南客家擂茶 的制作技藝很是獨特,以 鮮茶葉、糯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各類青草藥 為基本原料,有些還會加入 生姜、陳皮、薄荷 ,用擂杵沿缽內壁頻頻舂搗,順溝紋走向旋轉磨成茶泥,再用滾燙的開水一沖,倒入少許高山茶油,攪拌稍許,清爽可口的擂茶就制成了。

國家級非遺——贛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藝

圖/圖蟲·創意

擂茶裏既有茶葉的甘味,也有芝麻、花生、豆子的清香,又有生姜的辣味,一碗下肚,滿口生津,疲勞頓消。

坐落在贛南的 關西圍屋群 中至今仍有陣陣舂搗聲和擂茶清香,而這些依山傍水錯落有致的圍屋、門前張吻施爪肅穆端莊的石獅,也在靜靜地見證著、訴說著客家先民勇敢堅韌的發展史。

錯落有致的關西圍屋

圖/圖蟲·創意

江西的執著不屈與人間煙火,從不因互聯網上的默默無聞而黯淡。

它曾繁盛,也曾跌宕,正在奮起,永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