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在上海生活了幾個月,發現上海人跟廣東人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2024-01-20圖片

我一直以為,早餐是每個人日常生活的第一道"儀式",在當下,早餐早已不僅僅只是填飽肚子的作用,更多的是大家在生活中久而久之養成的一種習慣、一種情懷。但每每見識到各地獨特的早餐文化,都讓我感嘆不已,甚至是匪夷所思。最近看到上海人的泡飯早餐,真的是大開眼界,堪稱直接顛覆了我的認知。

今年七月份月,我出差去了一趟上海,在上海待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我發現上海人的早餐中,螺絲菜、鹹鴨蛋、豆腐乳等小菜一應俱全,豐富得讓人羨慕。油條,這種北方人的心頭好,到了上海也完全被重新定義了。

我還發現上海人非常講究,他們會用剪刀把油條剪成一小截一小截,這個創意真的不得不承認,既實用又貼心,第一次見到的時候我直呼「高手在民間」。

但最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點是,上海人的油條為什麽要蘸著醬油吃?要知道,小菜已經夠鹹的了,再這麽一蘸,難道不會太鹹嗎?這完全顛覆了我對早餐的認知。

由這一小點,足以看出南北飲食文化差異之大。在北方,油條是搭配豆漿的絕配,到了上海,卻成了鹹甜交融的「異類」。不過,我真的得承認,這確實就是上海早餐的一大特色。

我承認,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有其獨特之處,但是對於上海的這種早餐吃法,我只能說:真是長見識了!

不過,接下來那些天,我發現不少外地人到了上海,也都入鄉隨俗,紛紛嘗試油條蘸醬油這種獨特的吃法。聽他們說,將油條剪成一小段一小段,不僅方便入口,而且看起來也更有食欲。

後來,他們學著上海人將油條段蘸上醬油後,發現味道居然還不錯。不過,這醬油也有講究,不是隨便蘸的,據說要用特制的醬油,不能是老抽。

剛來上海時,說真的,我確實太習慣這裏的飲食。比如粽子是鹹口的,湯圓裏還放肉,不過兩三個月過去後,我就已經完全習慣了。甚至覺得這些食品都很好吃。

確實,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這些習慣的形成都有其道理。比如肉粽,如果配上一碗番茄蛋湯,再來一個肉粽,營養豐富,味道絕佳。

一些上海本地人告訴我,油條蘸醬油並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這樣更好吃,不沾醬油的油條是沒有靈魂的。他們還跟我分享了蘸醬油的秘訣:先把醬油調好,再把油條放進去蘸一蘸,配上稀飯簡直是人間美味。如果能在醬油裏加點麻油和一點點糖,那就更完美了。

另外,我從老一輩上海人口中得知了上海人吃油條蘸醬油的原因,原來,油條蘸醬油的習慣是有歷史淵源的。以前上海人生活條件艱苦,買根油條不容易,家裏兄弟姐妹多,買回來的油條要分著吃。蘸點醬油可以節約食物,而且吃著覺得味道還不錯,於是這個習慣就一直沿用下來了。現在雖然生活條件好了,早己不是艱苦時期了,但這種習慣已經成為一種回憶和情懷,僅僅是一種回憶,一種記憶,那時的味道再美…

另外我發現,上海人吃豆花是吃鹹豆花,豆漿有甜有鹹,各種口味都有,鹹的豆漿甜的豆漿都有人吃。

相比之下,「南甜北鹹」的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南甜北鹹,更準確的說法是南方人口味多樣化。最鮮明的,北方人粽子是甜的,豆漿是甜的,湯團是甜的,南方人都是可甜可鹹。

在上海生活了幾個月下來,我真的不得不承認,上海人在吃方面確實很有一套,跟廣東人相比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