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拉二胡時附有肢體語言的表達,這是正常現象,把握好「度」是關鍵

2024-01-07圖片

拉二胡時,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動作展示,這種動作,或表現在四肢,或表現在軀體,更多的則是表現在面部表情上,這都屬正常現象,是樂曲情感表達上的需要。

細心觀察一下,每個二胡人在拉二胡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肢體動作,木雕泥塑一般、面無表情的演奏者,實踐中根本是見不到的。可見,肢體語言,也是一種表達形式。

現實中,對於肢體語言的表達,反應是不一樣的,有認為是必要的;有認為是多此一舉的。更多的人則認為,二胡是聽覺藝術,聽眾聽的是聲音,而不是看你的舞台動作表演,聲音,是征服聽眾的唯一指標。基於此,一些舞台動作過分誇張的演奏者遭到人們的非議,很不受待見。

我要亮出的觀點是:二胡的肢體語言是正常和必要的,因為它是樂曲情感作用於人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一種不由自主的行為,無可非議。但過分誇張的肢體動作不可取,因為它有喧賓奪主之嫌。

我們知道,樂曲是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人的七情六欲,都溶入其中。我們之所以喜歡拉二胡,一是因為二胡的曲子所表達的情感感染了我們。二是我們要用這種情感的表達去感染別人。這種雙重作用,才是我們喜歡二胡的根本原因。

肢體語言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包括身體的左右搖擺、前傾後仰,其中尤以頭部的動作最為典型,點頭、晃頭最為常見。這些動作,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例如點頭,既有對樂曲表達情感的贊許,又有對自已二胡表現技藝的肯定,是一種進入藝術境界的表現。

肢體語言最為豐富和細膩的表現,莫過於人的面部表情了,因為人的情態,主要都是體現在面部,面部表情,可謂是人的情緒的晴雨表,眉飛色舞、眉頭緊鎖、嘴角上翹、向下耷拉、面部肌肉緊繃或松馳,都是各種情緒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二胡曲子的情感表達及演奏者的情緒狀態,都可在人的面部表情中找到答案。

每個人在拉二胡的時候,不可能沒有一定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表現形式。例如,在拉【江河水】這首曲子時,表情必然是以悲為準,如果演奏者仍然笑逐顏開,或者是搖頭晃腦,那就大錯特錯了,觀眾或聽眾肯定是接受不了的。相反,在拉【賽馬】、【喜送公糧】這類歡快的樂曲時,演奏者眉頭緊鎖,一臉苦相的話,這肯定是不適宜的,拉奏這類曲子時,必須要把笑意寫在臉上,才是正確的情緒表達,總之,肢體與面部情緒的表達必須與樂曲情緒的表達保持高度的一改性,才是至關重要的。

有些二胡曲,表達的是中性的情緒,在情緒上談不上悲與喜,反差並不是很大,而是怡然自得、神情自若,如劉天華先生的【良宵】、【閑居吟】等,這類曲子,既無大悲,又無大喜,表達的就是一種恬談的心境,悠然自得的心情。演奏這類曲子時,肢體語言不可過分誇張,面部表情松馳自然,這才是正確的肢體語言表達方式,過分的肢體語言,都會沖淡這種藝術氛圍,都是表達上的不恰當。

二胡的肢體語言,不光是演奏受曲子情緒作用的必然結果,更是演奏者進入藝術境界和技藝表現的結果。當演奏者演奏某首樂曲時,他對自己演奏技藝進入何種狀態,還有個隨機判斷和認定的過程,技藝分寸的把握、技巧與樂曲情感表達的默契程度如何,都在自己的判斷之中。一旦這種表達很理想,演奏者便會不由自主的點頭對自己的演技做出肯定,面部表情也會呈現出自信的神態。

實踐中,我們會發現一些二胡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會時不時的閉上眼晴,這說明,她已進入一種藝術境界之中,進入曲子或自己所營造的藝術氛圍並為這種氛圍所陶醉。這也是一種身不由己的行為,這種肢體上的行為,只能說明藝術感染力的強大,別無它解。

綜上所述,二胡演奏時的肢體語言是一種必要的存在形式,是人的情感作用於樂曲的自然行為。但其中的「度」應該是有所考慮的,過分誇張與過於拘泥都是不可取的。所謂增之一分則長,減之一分則縮,以恰到好處為是。如何把握好「度"其關繼在於分寸的把握,而分寸的把握在於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做到作品情感的表達與演奏者情感表達上的一致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