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三野參謀長離家9年,返鄉探親才知:65歲的母親已成四野連級幹部

2024-06-30圖片

1949年5月27日,這一天對上海這座城市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隨著國民黨守城部隊的投降,上海正式宣告解放,紅旗在城市的上空飄揚,標誌著一個新紀元的開啟。在這個重要的時刻,第三野戰軍作為解放上海的主力部隊,肩負著維護城市秩序和穩定的重要任務。其中,蔡群帆作為20軍的參謀處長,也隨軍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當上海解放的訊息傳來,蔡群帆的心情無比激動。他深知,這一天的到來,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20軍參謀處長,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他不僅要參與城市的接管工作,還要確保部隊的紀律,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蔡群帆回到上海後,他急切地想要見到闊別多年的母親。然而,當他推開家門時,卻發現家中空無一人,荒草遍地。這一幕讓他感到萬分沮喪,但他並沒有放棄。在回到駐地後,母親卻意外地出現了,而她的身份更是讓蔡群帆感到意外。

蔡群帆的母親,這位65歲的老婆婆,在兒子離家參加革命的9年間,並沒有閑著。她從上海出發,千裏迢迢北上到山東尋兒。在山東戰事頻繁的情況下,地方領導將她送到東北大後方通化。令人敬佩的是,這位老婆婆竟然在那裏參了軍,被分到東北野戰軍被服廠工作。她的堅強和毅力,無疑給了蔡群帆極大的鼓舞。

在上海解放後,蔡群帆的母親再次踏上了尋兒的旅程。她找到了當時上海市軍管會主任陳毅司令員,陳司令員在了解了她兒子的情況後,親自幫助她找到了蔡群帆。母子倆在分別十余年後終於團聚,這一幕充滿了溫情和感動。

蔡群帆的歸來,不僅是個人的重逢,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他和他的母親,都是那個時代無數革命家庭的代表。他們的犧牲和奉獻,為上海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蔡群帆的故事,是上海解放史上的一個動人篇章,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中的一個縮影。

蔡群帆,原名子香,學名和民,祖籍寧波鄞縣,1915年9月出生於上海一個普通的店員家庭。他的母親楊鳳珠,出身於一個封建家庭,但她卻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和胸懷,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決心將兒子培養成一個有知識、有抱負的人,為國家的未來效力。

蔡群帆的家庭早年遭遇了巨大的不幸。他的父親蔡熊年,原是上海一家綢緞店的職員,因病在蔡群帆12歲那年去世,留下了孤兒寡母。家中的頂梁柱倒下,生活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楊鳳珠一個人的肩上。蔡群帆原本還有一個比他大5歲的哥哥,名叫子芳,但在7歲時因病去世。家中接連的不幸,讓楊鳳珠和蔡群帆的生活變得十分困苦。

盡管如此,楊鳳珠並沒有放棄對兒子的教育和培養。她在家做手工勞作,日以繼夜地辛勤工作,節衣縮食,只為讓蔡群帆能夠繼續上學堂念書。蔡群帆也深知母親的艱辛和期望,更加發奮苦讀。由於家境貧寒,家中甚至付不起電費,蔡群帆常常在馬路旁的路燈下讀書學習至深夜。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受到學校減免學費的待遇。

蔡群帆的早年經歷充滿了艱辛和挑戰,但這些經歷也鍛煉了他的意誌和品格。他一邊讀書,一邊還幫助母親勞動,替母親接送客戶,幫助縫紉衣褲等。飽嘗了城市貧民困苦生活的辛酸,使他懂得了舊社會勞動人民度日如年的艱辛,這一切對蔡群帆以後人生道路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蔡群帆參加了校內的反日活動,被校方開除學籍。但這一挫折並沒有擊垮他,反而激發了他更加堅定的愛國情懷和革命意誌。1932年,他在新裕化學工業原料號做練習生,後成為職員,其間自修大學的理化課程。1934年,他報考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鹽務稽核總署的稅警官佐教練所,並被錄取。年底,被分配到浙江永嘉區隊當實習員。1935年夏,被派往玉環分隊當隊長。因稽查土豪巨紳的私鹽,被上級借故革職。

蔡群帆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經歷,是他一生奮鬥和奉獻的起點。母親的堅強和教誨,生活的艱辛和挑戰,都深深影響了他的思想和行動。正是這些經歷,塑造了蔡群帆堅韌不拔的性格和為國家民族解放事業奮鬥終身的決心。14

蔡群帆的革命生涯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史詩。他早年在上海中法學堂讀書期間,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愛國情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參與校內的反日活動,勇敢地站出來抗議日本的侵略行徑。然而,這一行動卻導致他被校方開除學籍。面對這樣的挫折,蔡群帆並沒有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他投身革命的決心。

1939年初,蔡群帆被派往上海青浦,擔任中共青浦工委軍事部長,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在這裏,他不僅參與了地方的抗日活動,還積極組織和領導抗日武裝,為抵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貢獻。1940年,他又被調到江抗路東第三、第四支隊工作,並很快擔任了中共浦東工委委員兼軍委書記、浦東支隊政委。

在擔任浦東工委委員期間,蔡群帆參與了多次重要的抗日行動。1941年6月,他受中共路南特委派遣,率領第三戰區淞滬遊擊第五支隊一大隊、四大隊130余人來到浙東,開辟了浙東抗日根據地。6月18日,他指揮了浙東三北敵後抗戰第一仗——余姚相公殿戰鬥,並取得了勝利。這場戰鬥不僅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也極大地鼓舞了當地人民的抗日鬥誌。

1942年5月,浙東軍政分會決定組成南進支隊,由蔡群帆任大隊長兼政委,南進會稽山,開展更廣泛的敵後遊擊戰爭。在諸暨楓橋,蔡群帆召開了會稽地區黨組織和南進支隊幹部聯席會議,決定以楓橋為中心建立會稽山遊擊根據地。7月7日,他指揮南進支隊殲滅了駐楓橋的土匪武裝徐文達部,攻占了楓橋。8月20日,他又率部與諸北四鄉抗日自衛隊在諸暨龍山、鳳山、長山等地,擊潰了前來「掃蕩」的日偽軍,擊斃了日軍少尉柳澤春夫等日偽軍20余人,俘獲偽軍10余人。

楊鳳珠,一個普通的上海婦女,在戰爭的洗禮下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華麗轉變。她的故事,是那個時代無數女性革命者奮鬥的縮影。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破了上海的寧靜,這座繁華的都市在一夜之間淪陷。面對家破人亡的慘痛現實,楊鳳珠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毅然決然地加入了新四軍,投身到了抗日的洪流中。她知道,只有拿起武器,才能保衛自己的家園,才能為逝去的親人報仇。

在上海淪陷後不久,楊鳳珠跟隨部隊轉移到了山東抗日根據地。在這裏,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性別和年齡而受到任何的歧視。相反,她憑借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很快就融入了部隊的生活。在根據地,楊鳳珠以一名服裝工人的身份參與革命,她的工作主要是為部隊制作軍服和被服。雖然這份工作看似平凡,但卻是部隊不可或缺的後勤保障。

楊鳳珠的雙手,曾經繡過華麗的旗袍,如今卻縫制著戰士們的戰袍。每一針每一線,都寄托著她對戰士們的祝福和對勝利的期盼。她深知,這些軍服和被服是戰士們在前線與敵人搏鬥時的重要保障。因此,她總是不辭辛勞,夜以繼日地工作,確保每一位戰士都能穿上合身的軍裝,披上溫暖的被服。

在根據地的艱苦歲月中,楊鳳珠不僅是一名服裝工人,更是一名堅定的革命者。她積極參加各種政治學習和軍事訓練,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戰鬥技能。她的出色表現,很快得到了部隊領導的認可。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楊鳳珠從一個普通的服裝工人成長為一名連級幹部,負責管理一個連隊的後勤工作。

成為連級幹部後,楊鳳珠的責任更加重大。她不僅要保證服裝供應的及時和充足,還要負責部隊的醫療救護、糧食供應等多項工作。面對繁重的任務,楊鳳珠從不叫苦叫累,總是以身作則,帶領連隊同誌們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她的工作得到了部隊上下的一致好評,許多年輕的戰士都以她為榜樣,學習她那種不怕困難、勇於奉獻的精神。

楊鳳珠的故事,是那個時代無數女性革命者奮鬥的縮影。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女性同樣可以在革命的舞台上發揮重要的作用。她們的故事,將永遠激勵著後人,為實作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奮鬥。3132353940

1949年5月,隨著上海的解放,這座城市再次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對於蔡群帆來說,這不僅是一場戰爭的勝利,更是一個個人情感的歸宿。作為第三野戰軍20軍的參謀處長,他參與了解放上海的全過程。然而,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蔡群帆心中卻充滿了對母親的牽掛。

蔡群帆記得,自從他加入新四軍,投身於抗日和解放戰爭的洪流之中,已經整整9年沒有回過家,沒有見過母親楊鳳珠了。在這漫長的歲月裏,他不知道母親是如何度過的,是否還安康。上海解放後,他急切地請了兩天假,踏上了回家的路。然而,當他推開家門,卻發現家中空無一人,荒草遍地,母親的身影早已不在。

蔡群帆的心沈到了谷底,他不知道母親去了哪裏,是否遭遇了不測。他開始在鄉親們中打聽母親的下落,但沒有人知道楊鳳珠的去向。就在他心急如焚、一籌莫展之際,一個電話打破了他的迷茫——是軍部的電話,讓他立刻返回上海軍管會,有重要的事情。

與此同時,楊鳳珠也在上海焦急地尋找著兒子。自從上海淪陷後,她就加入了新四軍,並隨部隊轉移到了山東抗日根據地。在那裏,她以一名服裝工人的身份參與革命,最終成為了一名連級幹部。抗戰勝利後,她跟隨部隊進入東北,在東北民主聯軍被服廠工作。然而,她的心中始終牽掛著兒子,當得知三野解放上海的訊息後,她請了假,千裏迢迢趕到上海,希望能夠見到兒子。

在上海,楊鳳珠四處打聽兒子的訊息,但始終沒有結果。就在她幾乎絕望的時候,她聽說了上海市長陳毅的名字。她想,或許這位市長能夠幫助她找到兒子。於是,她鼓起勇氣,穿著四野的軍裝,來到了上海軍管會,希望能夠得到陳毅的幫助。

陳毅得知了楊鳳珠的來意後,深受感動。他立刻下令尋找20軍參謀處長蔡群帆的下落。經過一番努力,終於確認了蔡群帆就是楊鳳珠多年未見的兒子。軍部隨即給正在老家焦急等待的蔡群帆打去了電話,讓他立刻返回上海。

當蔡群帆接到電話,得知母親正在上海軍管會等他時,他的心情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立刻踏上了返回上海的路。在上海軍管會,他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母親。母子二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水模糊了雙眼。這一刻,所有的思念、擔憂和痛苦都化作了淚水,流淌在他們的臉頰上。

這個溫馨的場景,不僅是蔡群帆和楊鳳珠母子重逢的喜悅,更是戰爭結束後無數家庭重聚的縮影。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多少母親失去了兒子,有多少兒子失去了母親。而蔡群帆和楊鳳珠的重逢,無疑是戰爭帶來的創傷中一抹溫暖的陽光,照亮了人們的心靈,讓人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1949年5月27日,這一天對於上海,對於整個中國,都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歷史時刻。隨著最後一聲槍響的沈寂,上海終於從國民黨的手中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懷抱。這座城市,曾歷經滄桑,見證了無數的風雨變幻,如今在紅旗的映照下,迎來了新生。

在解放上海的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突破了敵人的防線,將勝利的旗幟插在了上海的土地上。而在這支英雄的隊伍中,有一位名叫蔡群帆的軍人,他不僅是解放上海的參與者,更是這座城市的兒子。

蔡群帆,作為20軍參謀處長,他的智慧和勇氣在戰場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參與策劃和指揮了多次重要的戰鬥,為解放上海立下了汗馬功勞。當上海解放的訊息傳來,蔡群帆的心情無比激動。他知道,這一刻不僅標誌著戰爭的結束,更意味著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到母親的身邊。

蔡群帆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的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在這裏度過。然而,戰爭的爆發改變了他的命運。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他毅然決然地投身軍教,成為了一名革命軍人。從那時起,他的足跡遍布了抗日的戰場,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考驗,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

上海解放後,蔡群帆的心情十分復雜。他為能夠參與這場偉大的戰役並取得勝利而感到自豪,同時也為能夠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而感到期待。他知道,這座城市和這裏的人民,都經歷了太多的苦難,現在終於可以迎來和平與安寧。

蔡群帆回到了上海,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上,看著那些曾經繁華的商鋪和建築,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慨。這座城市雖然經歷了戰火的摧殘,但在人民的努力下,正在迅速地恢復和重建。他看到了市民們臉上的笑容,感受到了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

作為一名軍人,蔡群帆深知自己的責任。他知道,解放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建設和保衛這座城市,讓它成為人民安居樂業的家園。他決心繼續投身於上海的建設中,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這座城市的發展貢獻力量。

蔡群帆的歸來,不僅是一個軍人的榮耀,更是一個兒子對家鄉的深情。他的故事,是上海解放史上的一個動人篇章,也是無數革命軍人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英勇奮鬥的生動寫照。

蔡群帆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是那個時代許多中國家庭的縮影。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店員家庭,父親蔡熊年是一位綢緞店的職員,母親楊鳳珠則是位賢惠的家庭婦女。盡管家境並不富裕,但這個小家庭在上海這座繁華的大都市中,依然過得其樂融融。

楊鳳珠對蔡群帆的教育影響深遠。她出身封建家庭,卻有著超越時代的思想覺悟。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決心要讓兒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為國家的未來效力。在她的熏陶下,蔡群帆從小就展現出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學習的熱愛。楊鳳珠經常對蔡群帆說:「孩子,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為國家做出貢獻。」這句話深深地烙印在蔡群帆的心中,成為他日後奮鬥的動力。

然而,命運對蔡群帆的家庭並不寬厚。在他童年時期,家中遭遇了不幸。先是他的哥哥因病早逝,緊接著父親也因為過度勞累和疾病去世,留下了楊鳳珠和年幼的蔡群帆相依為命。家中的頂梁柱倒下,生活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楊鳳珠一個人的肩上。面對這樣的困境,楊鳳珠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更加堅定地支持蔡群帆的學業,她相信只有透過教育,兒子才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在楊鳳珠的堅持和努力下,蔡群帆得以繼續他的學業。他在上海中法學堂讀書,成績優異,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然而,好景不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占領了中國東北。這一事件深深觸動了蔡群帆的愛國心,他積極參與校內的抗日救亡運動,勇敢地站出來抗議日本的侵略行徑。但這一行動卻導致他被校方開除學籍。

蔡群帆的家庭和成長經歷,是他一生奮鬥和奉獻的起點。母親的堅強和教誨,生活的艱辛和挑戰,都深深影響了他的思想和行動。正是這些經歷,塑造了蔡群帆堅韌不拔的性格和為國家民族解放事業奮鬥終身的決心。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鬥的傳奇,更是那個時代無數革命者家庭的真實寫照。

蔡群帆的一生是與中華民族抗爭和解放的歷史緊密相連的。他出生於上海一個店員家庭,少年時代在上海中法學堂讀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他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參加了校內的反日活動,勇敢地站出來抗議日本的侵略行徑。然而,這一行動卻導致他被校方開除學籍。

加入黨組織後,蔡群帆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於革命工作中。1939年初,他被派往上海青浦,擔任中共青浦工委軍事部長。在這裏,他不僅參與了地方的抗日活動,還積極組織和領導抗日武裝,為抵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貢獻。1940年六七月後,他調至江抗路東第三、第四支隊工作,並很快擔任了中共浦東工委委員兼軍委書記、浦東支隊政委。

1941年6月,為了開辟浙東抗日根據地,蔡群帆受中共路南特委派遣,率領第三戰區淞滬遊擊第五支隊一大隊、四大隊130余人來到浙東。6月18日,他指揮了浙東三北敵後抗戰第一仗——余姚相公殿戰鬥,並取得了勝利。這一戰鬥不僅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也極大地鼓舞了當地人民的抗日鬥誌。

1942年5月,為了廣泛開展會稽、金蕭地區敵後抗日遊擊戰爭,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中共浙東軍分會組建了南進支隊,由蔡群帆任大隊長兼政委。他率領部隊在諸暨楓橋一帶建立了會稽山遊擊根據地,並多次出擊日偽軍,取得了一系列戰鬥的勝利。

1943年,蔡群帆調任三北遊擊司令部第三支隊政委,11月任司令部參謀處長。12月,他奉命赴金蕭地區,組建金蕭支隊,並任支隊長。在他的領導下,金蕭支隊多次擊潰國民黨頑軍與偽軍的進攻,使金蕭抗日根據地得到了鞏固。

抗日戰爭勝利後,蔡群帆並沒有停止他的腳步。他又投入到了解放戰爭中,擔任了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三旅第八團團長,先後參加了泰安、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重大戰役。1948年5月後,他先後擔任華野先遣縱隊第一支隊第一大隊隊長、第一縱隊司令部參謀處長等職,參加了渡江、解放上海等戰役。

蔡群帆的抗日與解放戰爭經歷,是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革命歷程。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導力在一次次的戰鬥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無論是在開辟浙東抗日根據地,還是在領導金蕭支隊抗擊敵人,亦或是在解放戰爭中的多次戰役中,他都以其堅定的革命意誌和卓越的指揮能力,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故事,將永遠激勵著後人繼續為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復興而努力奮鬥。

楊鳳珠,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在戰爭與時代的巨大變遷中,完成了自己從家庭到革命前線的華麗轉變。她的一生,是無數中國女性革命者奮鬥的縮影。

在戰爭的陰影下,楊鳳珠失去了丈夫和大兒子,與小兒子蔡群帆相依為命。生活的艱辛並沒有擊垮她,反而激發了她內心的力量。在兒子投身抗日救亡運動,被開除學籍後,楊鳳珠更加堅定了支持兒子參與革命的決心。她的心中,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和胸懷,她深知只有革命,才能改變國家和人民的命運。

抗戰爆發後,楊鳳珠毅然決然地加入了新四軍,投身到了抗日的洪流中。她跟隨部隊轉移到了山東抗日根據地,在根據地中以一名服裝工人的身份參與革命。她的雙手,曾經繡過華麗的旗袍,如今卻縫制著戰士們的戰袍。每一針每一線,都寄托著她對戰士們的祝福和對勝利的期盼。

戰爭的硝煙漸漸散去,和平的曙光照亮了中華大地。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刻,蔡群帆和楊鳳珠這對母子的重逢,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溫馨記憶。

蔡群帆,這位在抗日和解放戰爭中屢立戰功的軍人,心中始終牽掛著遠在家中的母親楊鳳珠。戰爭結束後,他懷著激動的心情,急切地返回家鄉,希望盡快見到母親。然而,當他踏進家門,卻發現家中空無一人,母親的身影不知所蹤。焦急和失落的情緒頓時湧上心頭,蔡群帆開始四處尋找母親的下落。

與此同時,楊鳳珠在上海的街頭巷尾,也在焦急地尋找著兒子。戰爭期間,她跟隨部隊轉戰南北,最後留在了東北。得知上海解放的訊息後,她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車,希望在這座城市中找到兒子的蹤跡。然而,面對茫茫人海,她感到無比的無助和迷茫。

就在楊鳳珠幾乎絕望的時候,她聽說了上海市長陳毅的名字。她想,或許這位市長能夠幫助她找到兒子。於是,她鼓起勇氣,穿著四野的軍裝,來到了上海軍管會,希望能夠得到陳毅的幫助。

重逢的情感體驗是復雜而深刻的。對於蔡群帆來說,母親的平安無事是他最大的安慰。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戰爭給家庭帶來的創傷,也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團聚。對於楊鳳珠來說,兒子的歸來是她多年來的期盼。她為兒子在戰爭中的表現感到驕傲,也為能夠再次擁抱兒子感到幸福。

戰爭結束後的母子重逢,是一個充滿情感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無論戰爭多麽殘酷,無論生活多麽艱難,親情的力量總是能夠穿越時空,溫暖人心。蔡群帆和楊鳳珠的故事,將永遠激勵著後人,珍惜和平,珍視親情,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