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NBA

優缺分明,還是平淡中庸?

2024-08-08NBA

有關「球員評級系列」的一些規則和說明,依舊參考這裏:

書接上回,繼續「普通開發手」分組的內容。

註:本期內容純屬主觀,如與您的觀點相悖,以您為準。

T4.5檔

托拜厄斯·哈裏斯,布蘭登·米勒,凱爾登·強森,巴雷特,杰倫·格林,卡姆·湯瑪斯

托拜厄斯·哈裏斯 的單位時間得分為T4.5檔「普通開發手」最低,不過,失誤也是這個組別最低,甚至是這個分類最低。哈大哥在費城這幾年,一直存在的矛盾是提供的主要功能跟主將重合,導致產量被壓抑。上個賽季,托哈得分破30的場次,恩比德都沒出戰,出手超過20次的比賽也大多沒有恩比德。少了一個大量消化球權的點時,托哈確實能擡一些產量。

但另一個情況是,托哈整個職業生涯也沒有過回合占有率25%,甚至24%的賽季。托哈不是高產型球星,這不是托哈自己的情況,而是大部份前場主攻手共同的特點,畢竟運控是提產量的基礎,這件事前場比後場天然劣勢,只有極少數個人能力極為突出的頭部前場能突破這個障礙。

所以, 即便給托哈一個當真大哥的機會,他也撐不起來。

作為配角,托哈的主要優點是有湊合的下限。比起一般的空間點,托哈的優勢在於機會到他這能轉化為效率說得過去的得分。他能一對一懲罰錯位,定點突破有點東西,體型大,對抗足,運動能力不突出但夠用,能在近筐區域完成急停拔起跳投。由於不是球隊頭牌,不會被重點夾擊針對,同時又具備中距離消化球權能力,這使得他能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下處理球,沒什麽可失誤的余地。

通常來說,托哈不會陷入如低戲份拼圖那般被放無計可施的窘境,季後賽的效率也往往說得過去。但他極少打出作為副攻手的懲罰效果,往往你會忘記他季後賽做了什麽,季後賽只有過一次單場過30分的履歷。今年跟尼克斯的系列賽,他交出11.8%的PJ-塔克式產量更是逆天。5號位虹吸前鋒戰術機會,或者總有一個比他進攻弱的鋒線搭檔,這裏理由都不夠充分。畢竟,他的薪資決定了對他的期待。

托哈的綜合防守貢獻中規中矩。他的強項在於強壯的身體能頂大型前鋒,防守籃板一直不錯,上個賽季在納斯體系下,斷冒略有上浮,犯規卻控制得更好。另外,托哈還有過季後賽頂防中鋒的履歷,跟恩比德的4/5號位換防在19年差點掐死了暴龍的進攻。他的防守問題是橫移一般,換防速度快的後衛追不上,協防上只是好於那些幹脆不協防的前鋒。這都使得他能對位大體型前場的價值有所降低,因為他既沒辦法靠換防破擋拆,協防能力也不足以當內線使用。

不難看出,托哈這個球員可以總評為 平淡中庸、缺乏亮點。 這在他過去幾年拿大合約的背景下,自然為人詬病。回活塞,拿一份額度不低但也不影響球隊整體薪資規劃的合約,在年輕人身邊當一個大於拼圖的副攻手,確實是他在生涯這個階段不錯的選擇和定位。

托哈的情況恐怕不是孤例,「普通開發手」分組裏的鋒線球員普遍如此。

某種程度上, 凱爾登·強森 就像是運動能力加強、身高和技術削弱的托哈。22-23賽季,在馬刺進攻資源探底的賽季,KJ幹出了27.3%的回合占有率,每場平均22分配合55.1%的真實命中率,這都是標準鋒線主攻手的水平。如果不比較傳控貢獻,英格倫有些賽季的砍分產量也就這個級別。當然, 你又不能真的忽略傳控能力的差別,KJ沒什麽組織價值,把他擺在鶯歌的位置上,在對手頭號領防人和協防體系全力開動限制下,KJ不可能打出季後賽車尾球隊頭牌的水平。

但22-23賽季還是證明了,KJ是「給球放開掄」能掄出數據的球員,而跟KJ有一比的杭特並沒有過這樣證明自己的機會和賽季,所以杭特不在這個分組。KJ練就了一身肌肉,能沖擊籃筐,能上罰球線,有一般水平的拋投以及敢擔責任的三分信心。如果KJ是場上第3、第4點,配合「3D」底色的拼圖內容,我會覺得他非常厲害。

問題還是,KJ在「3D」底色這件事上略顯不足。他的三分進步主要還是體現在敢投而非把握度,防守亮點在於粗壯的身體能頂大牛——胖虎都能頂的男人——反而是防自己原本所屬的2號位身高段顯得速度平平。作為小個前鋒,既無利好協防的身高,意識也是一言難盡,斷冒小數據向來被詬病。所以KJ可能不算一個合格的「3D」,他更像一個有對位強項的鋒線得分手。

相比於托哈,KJ的風評還是好得多,這跟他握有一份遞減合約不無關系。在薪資上限可能會以10%的速度遞增的情況下,將來1750萬一年的KJ,當然怎麽都是值的。扮演鋒線第二防守人+唯一陣容第3、第4選擇,或者第一替補前鋒,都會是KJ比較舒服的定位。

如果一個前鋒擁有不錯的3D底色,同時還有一定的開發進攻貢獻,那麽他都應該是保羅·喬治某個階段的形態。

布蘭登·米勒 肯定是有關喬治話題下的頭號鐵粉,他也確實跟喬治有相似之處,無球擺脫,接球瞄籃,啟動突破,小拜佛接低手舔籃,全程沒有什麽明顯的速率變化,三分或者後仰中投,甚至體前變向也是如此——平穩無頓挫,這大概就是所謂絲滑。不靠爆發力解決問題,但尺寸與手感在,配合前鋒身高段不錯的運球,足以開發出一定產量的投籃機會。

按米勒新秀賽季的表現,正常發展下去,他成為一個有無球兼備的第二主攻手沒有太大問題。能不能真的成為巔峰喬治式的球員——例行賽一體化數據聯盟頂級——還是要看防守。除了前場對位,喬治還能領防後場,機智的掏球、夾擊持球人和攔截直塞球都是絕活。至少從一年級的表現看,米勒的防守還沒有這些內容。

去到暴龍的 巴雷特 ,可能改變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軌跡?

目前還不能下這個判斷,因為巴雷特只有32場暴龍比賽樣本。在這32場比賽裏,巴雷特每場平均21.8分,真實命中率61.5%,均為生涯新高,並且是兩分球與三分球雙開花,特別是60.5%的兩分命中率遙遙領先生涯水準,這主要依靠的是在暴龍高達52%的籃下出手比重和72%的籃下命中率 。

巴雷特的技術特點非常鮮明:

開發進攻有點東西,結合球技術遠超另一位加拿大著名小前鋒,左手能做各種上籃,抄手拋投更是信手拈來。如何去到14英尺以內,如何在這個區間完成出手,在這件事上,巴雷特做得非常到位,可謂小前鋒中的翹楚、標桿;

但進不進是另一說。巴雷特的籃下命中率一直是同位置很低的段位,中距離、三分也一直不準。效率不理想是巴雷特作為得分手最難受的部份。

暴龍確實比尼克斯適合巴雷特,或者說,跟藍道爾這種與自身需求與缺陷接近的前鋒合作,不如跟暴龍更願意分享球的前場(巴恩斯、珀爾特爾、奧利尼克)合作舒服。暴龍甚至能擺出五外陣容支持巴雷特攻筐,還能靠內線策應球讓巴雷特打一些空切,這跟尼克斯過去硬解+前板的攻堅玩法並不一樣。

巴雷特也確實只有往核心球員方向發展,才有機會兌現期待。他會承擔一些領防任務,但領防能力平平無奇,協防方面更是著名的斷冒困難戶,跟藍道爾、博揚坐一桌的水平。所以,巴雷特身處一個核心本身就不怎麽「3D」的尼克斯,大體上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身處核心很藍領的暴龍,反而顯得長處更有用武之地。

我很難說,巴雷特就此起飛了,半個賽季不能說明太多。但暴龍比尼克斯適合巴雷特,這一點是肯定的。

3月份的 杰倫·格林 是這個組別的最強球員。可惜23-24賽季不只有3月一個月,更重要的是,格林4月份的表現又把3月份的良好勢頭斷掉,導致了風評的再度逆轉。

綜合全明星後的表現,A和B誰是更好的球員?

A,22.8分+5.8籃板+3.9助攻+2.6失誤+1抄截+0.4封蓋,三分命中率36.8%,每36分鐘出手9.6次三分,真實命中率56.4%;

B,23.5分+5.6籃板+4.8助攻+3.1失誤+0.5抄截+0.4封蓋,三分命中率42.9%,每36分鐘出手4.1次三分,真實命中率61.7%;

面板數據,兩人接近。

A是杰倫·格林,B是巴雷特。

杰倫·格林放在這個前鋒居多的組別裏,可能一定程度地說明了他目前的問題。後場開發手往往是個人進攻與傳控貢獻的復合體,這會降低對他們絕對得分水平的要求,而格林在幾次支配球高光期過後,依舊還是停留在了純得分手的定位上,那麽,他依舊過不了55%的賽季真實命中率就不夠用了。

格林也不太能處理復雜局面,有針對性的夾擊和協防都可能限制他。 他加速能力很強,終結手段很少,遭遇延誤被迫減速後的再處理變化不多,這會導致格林一些優勢計畫不易發揮。

在某些特定場景下,格林是很厲害的—— 當天三分手感線上,對手不上夾擊,也不怎麽在籃下設定協防。 由於他的拔起高度足,合球撤步速率夠快,投籃是不易被幹擾的,這會要求領防人貼緊,而緊貼又會被格林的加速能力擺脫。而在沒有大尺寸護筐手或者提前站位協防人幹擾的情況下,格林仰仗身體素質的終結足以解決問題。

問題就是, 不管是自身手感穩定性,還是對手的針對性防守策略,都不是能控制的內容。 在格林狀態不錯、對手又對他缺少防備的一般遭遇戰階段,他會打出一串高光,而對手開始重視他之後又完全變成了另一種畫風。

可以拿拉文跟格林做一下對比。我們選取拉文非最巔峰但也不太拉的賽季,比如22-23賽季:

籃下和三分線都是兩人重要的產量區。拉文0-4英尺每36分鐘出手7.3次,命中率67.1%,三分球每36分鐘出手7.1次,命中率37.5%。格林以上4項數據分別是6.5次、62%、8.4次、33.2%。不管是攻筐還是三分球, 格林跟拉文的差距都很明顯;

兩人都能大量走上罰球線,拉文每36分鐘罰球5.6次,命中率84.8%,格林兩個數位是4.9次和80.4%, 都不如拉文;

兩人都不擅長傳控,拉文每36分鐘助攻4.3次,失誤2.5次,助失比1.69,格林是4次,2.6次,1.52, 竟然不如拉文;

兩人都是中距離苦手,拉文中距離命中率42%,其中近筐和長兩分命中率都是42%,格林分別是37%、32%和41%, 還是拉文贏

這可能就是現實—— 格林距離跟他型別接近的拉文尚有巨大差距,而非巔峰拉文大概是季後賽球隊三當家的水平,這是假設他拿一份合適合約的前提下。

四年級的格林,需要一次飛躍式的進步了。

小湯瑪斯 跟格林不完全是一種型別。在大分類上,他們當然都在「普通開發手」的分組裏,但小湯瑪斯的優勢區間跟格林相反,他有一半的出手在中距離,中距離也相對準。他可以在中距離以各種方式創造投籃空間,得分爆發力很強,連續3場40+的故事大家應該都有印象。當然,相應的,拉的時候也確實很拉,有些情況被DNP並不冤。

小湯瑪斯的問題很多,可以簡單歸結為:

他只會做一件事,就是中距離開發進攻,如果說還有第二件事,那就是用類似中距離的方式在三分線開發進攻,他泄盡全身動能的投籃的方式沒有什麽變化。非要說還有第三件事,那可能是中距離造犯規走上罰球線。其他的比賽內容,他幾乎都不擅長。

中距離開發進攻是這個聯盟裏最難的一種比賽方式,能駕馭這種方式的球員都是大明星。事實上,只說中距離這一塊,小湯瑪斯真挺厲害的,問題就是, 中距離牛逼的牛逼球星,他們往往都不只擅長中距離。事實上,歷史上只擅長中距離,其他都不行的球星,生涯往往不會收獲太高的評價。 那些中距離大神往往在其他方面也有水準線甚至頂級的貢獻,而小湯瑪斯沒有傳控貢獻、沒有防守、沒有籃板、攻筐罰球和三分球的效率提升也不足以拔升過多中距離拉低的效率。

你無法想象圍繞小湯瑪斯建隊的畫面,作為第二、第三點,他的開發能力是合格的, 但完全不提供任何配角價值的二、三當家又是不合格的。 他需要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更多的助攻,更最佳化的投籃分布,這些是進步的主要方向。

如果始終沒有風格上的前進演化,小湯瑪斯還是更適合成為「超六」集團的一員。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