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NBA

NBA詞典 | 尤英效應:贏球不可怕 缺誰誰尷尬?

2024-09-12NBA

歡迎來到「NBA詞典」欄目。自1986年CCTV首次轉播NBA以來,NBA在中國的傳播已接近30年。隨著互聯網文化的崛起,NBA不僅普及了許多專業籃球術語,還衍生出大量「NBA黑話」。這些黑話沒有明確的定義,本欄目將透過專業知識,嘗試解讀這些詞語。

球迷圈中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叫「贏球不可怕,缺誰誰尷尬」,往往用於描述某支球隊在失去了他們的明星球員之後,反而表現得更好,於是讓缺席的那位明星球員變得「尷尬」。在NBA中,這樣的現象也被稱為「尤英效應」。

尤英效應一詞由美國著名籃球作家比爾-西蒙斯和他的朋友戴夫-奇裏利提出。奇裏利堅信,派屈克-尤英所在的球隊(無論是喬治城大學還是紐約尼克)在尤英缺陣或因犯規陷入困境時,表現反而更好。

在奇裏利提出尤英效應後的三年中,西蒙斯和奇裏利不斷完善這一理論,並確定了尤英效應的兩個關鍵要素。任何情況要符合「尤英理論」的標準,必須具備這兩點:一位明星運動員得到了大量的媒體關註和球迷的興趣,但他的球隊從未在他帶領下贏得任何重要的勝利;該運動員因傷、交易、畢業、自由球員身份或退休而離開球隊,媒體和球迷立刻認為球隊下賽季會一蹶不振。當這些元素碰撞在一起時,尤英效應就誕生了。

雖然聽起來有些反直覺,不過歷史上確實有不少案例支持尤英效應確實存在,比如1998年田納西大學在裴頓-曼寧畢業後,反而贏得了全國冠軍,比如1996年紐約揚基隊在唐-馬丁利退休後,立即拿下了世界大賽冠軍。

在NBA裏,最出名的例子莫過於尤英本人。1999年季後賽中,尤英在對陣溜馬的東區決賽G2中遭遇跟腱撕裂後退賽。尼克斯前兩場1-1戰平,但在尤英傷退後勢如破竹,最終大比分4-2淘汰溜馬,時隔5年重新殺回總決賽。

回歸尤英效應的概念本身,我們不難發現,這個理念本身只是一種預期管理:當一名被輿論和風評高估的明星球員離開後,外界對球隊的普遍期望降低,而球隊的實際表現得更好,從而讓事實和預期之間產生反差。這樣的反差會帶來巨大的沖擊力。

事實上,被尤英效應扣上「帽子」的尤英,其實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在尤英的職業生涯中,尼克斯在他出戰的情況下,戰績為601勝438負,勝率為57.8%;而在他缺席情況下,尼克斯的戰績為145勝178負,勝率為44.9%。

尼克斯在尤英缺席的情況下,並沒有變得更好。而在他「臭名昭著」的1999年季後賽中,尼克斯作為八號種子殺入總決賽的征程也離不開尤英——在他出戰的11場比賽中,尼克斯取得了8勝3負的戰績;而在他缺陣的9場比賽中,尼克斯僅取得4勝5負。

在隨後的99-00賽季中,尤英因傷錯過了例行賽的開局,這也成為他在尼克斯的最後一個賽季。2000年9月,尼克斯將尤英交易到超音速,然而他們並沒有根據「尤英理論」開始崛起。在沒有尤英的第一個賽季,尼克斯倒在季後賽首輪,這是十年來的首次。2001-02賽季,他們甚至未能進入季後賽,這是自1986年以來的第一次。

雖然在近些年中尤英效應這一概念被不少人口誅筆伐,但從競技角度來看,它確實提供了一種有趣的視角,來審視體育團隊動態和明星球員的影響。

有人如此解釋尤英效應的背後邏輯:當一支球隊過度依賴某位明星球員時,其他球員的潛力和團隊合作可能被壓制;而一旦明星球員不再出場時,其他球員有機會承擔更多責任,從而表現出色,團隊的化學反應也可能得到提升。

如果細細思考,這個邏輯很難站得住腳。明星球員往往是球隊中水平最高、最重要的球員,當他缺席時球隊整體的實力肯定會出現下降,同時還不可避免地讓水平更低的球員進入輪換。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化學反應真的能夠彌補實力下滑的空缺嗎?

從過往的案例中,尤英效應更容易出現在陣容深度出色的球隊中。當明星球員倒下後,球隊同位置有另一名球員能從功能性填上明星球員的空缺。1999年的尼克斯本就是一支陣容非常深厚的球隊,當尤英在東區決賽倒下後,挺身而出的是三年級生馬庫斯-坎比,他在後四場比賽每場平均得到18.8分11.8籃板2.5抄截3.3封蓋,是該系列賽發揮最好的球員之一。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21-22賽季莫蘭特缺席後的灰熊身上,泰厄斯-瓊斯作為先發後衛高品質地完成了任務。而在剛剛過去的23-24賽季中,尼克斯在先發中鋒米契爾-羅賓森缺席後,由以賽亞-哈爾滕施泰恩頂上先發,後者在該位置上的表現甚至要比羅賓森更好。

另一種情況是,球隊有另一名明星球星能夠分擔該明星球員缺席後溢位的球權。典型案例同樣是上賽季的尼克斯,在核心前鋒朱利葉斯-藍道爾因傷缺席後,杰倫-布朗森承擔了更多的進攻和組織責任,2月份後回合占有率飆升至35%,是同時期聯盟最大包大攬的球員之一,但依舊能以58.8%的真實命中率,每場平均轟下31.5分3.3籃板7.1助攻,率領尼克斯在其間取得了21勝15負的戰績,最終排名東部第二。

除了球隊內部原因,外部原因也會導致尤英效應出現,通常是球隊在此期間賽程較為輕松。21-22賽季,灰熊在莫蘭特缺席的比賽中取得了20勝5負的超高勝率,但他們這25場比賽的對手中有13支球隊勝率低於50%。同年,籃網在厄文缺席後的前12場比賽中取得了9勝3負的戰績,其中還包括一波4連勝和3連勝,但細看這9場勝利有7場來自老鷹、王峰、國王、尼克斯和騎士這幾支在各自分區排名倒數的球隊。

總的來說,尤英效應並不總是適用,更多只是一種偶發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多種多樣,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今,「尤英理論」已經成為現代體育詞匯的一部份,永遠改變了尤英的遺產,而他不應該為此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簽。

(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