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異形】嚇哭小孩,誰之過?

2024-08-24影視

上映一周,【異形:奪命艦】的預測票房從第一天的2.38億,漲到了現在的8.44億。

在業內普遍哀嘆好萊塢大片頹勢已成常態的背景下,【異形:奪命艦】的成功堪稱奇跡,不過,單純將其成功歸功於一次偶然,顯然有失偏頗,「天時地利人和」諸多因素的加成,才有了如今的「意外驚喜」。

【異形:奪命艦】預測票房(圖源:貓眼專業版)

從電影本身來說,IP支持和主創陣容保障了電影的內容品質。【異形:奪命艦】背靠知名科幻驚悚IP「異形」,成熟完整的世界觀已經搭建完成,故事基底堅實;導演費德·艾爾瓦蕾姿是當下好萊塢炙手可熱的「驚悚片鬼才」,之前其執導的【屏住呼吸】【駭人來電】都成了票房上的黑馬。

從外部市場環境來看,【異形:奪命艦】憑借其型別優勢在頹靡許久的電影市場中殺出了一片天。今年電影市場的供給成色有限,具有創新性、高品質的電影不多,觀眾興味索然,同期競爭環境寬松。再加上,長期以來,恐怖片一直是國內稀缺的型別片,主打「恐怖」的【異形:奪命艦】很好地填補了壓抑許久的市場期待。

【異形:奪命艦】

在內外因的合力之下,【異形:奪命艦】的成功似乎是一種必然,不過,這種必然離不開一個有力的助推,以及一個躍入社會輿論場的關鍵標簽——「全程無刪減」。

首映當天,網傳有家長投訴影院,聲稱自己8歲的孩子在觀影過程中受到了驚嚇,要求影院承擔孩子的醫院檢查費用。訊息一出,「異形嚇壞8歲小孩」迅即登上熱搜。電影本身「無刪減」的標簽,配合這一事件,激發了大眾對電影恐怖元素的想象,引發了破圈式的觀影效應。

(圖源:微博)

8歲小孩當然不應該看【異形:奪命艦】,但這是誰的責任呢?老生常談的電影分級制度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類似【異形:奪命艦】這樣的影片,未來要想在國內電影市場繼續保持票房優勢,僅僅依靠偶然性的社會事件來促成並非長久之計,分級制度似乎是行業內外都在期待的一個未來。

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對電影分級制度的探索由來已久,由於產業發展路徑的歷史差異,彼此之間也很難有可供直接復制的經驗。電影分級制度當然是道阻且長的,但它同時也是應該去做的,尤其是今年以來電影市場所展現出的新市場規律,讓電影分級制度有了比過去更強烈的當下性。

分級制度,步履維艱

國內嘗試過很多次對電影分級制度的推行。只不過,市場的復雜性與標準的模糊性,讓分級制度在不同階段遭遇著不同的問題阻撓,遲遲困於「通知」、「建議」階段,成為懸而未決的陳年問題。

早在1989年,電影分級制度便開始了初步探索。廣播電影電視部釋出【關於對部份影片實行審查、放映分級制度的通知】,決定於當年5月1日起,對部份電影實行分級制度,明確劃定四種「少年兒童不宜觀看」影片。

【黑樓孤魂】成為當時實行影片審查、放映分級制度的第一部「兒童不宜」的電影,也是第一部走上大銀幕的國產恐怖片。後來導演穆德遠接受采訪時談到,這是第一部專批的「兒童不宜」的電影,但可能也是最後一部。

【黑樓孤魂】劇照(圖源:豆瓣)

「兒童不宜」四個字深深牽動著當時觀眾的神經,也引起了其它電影的「效仿」。以一般影片標準透過審查的電影【寡婦村】,因為影片合作方是香港銀都機構,根據香港影片的定級制度該片被劃分為「兒童不宜」,於是,片方便「順水推舟」將這四個字作為了宣傳噱頭。

一時之間,【寡婦村】場場爆滿,甚至有影院賣站票,「黃牛票」更是賣到了2元一張,據電影發行部門初步統計,該片的上座率和票房收入創下了1989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之後,該片也因此導致的宣傳問題卷入官司,成為中國第一例「電影宣傳訴案」。

【寡婦村】雖然爭取到了自己的票房,卻也讓當時的分級制度陷入過大的爭議之中,分級制度慢慢擱置了下來。

直到2003年,中國電影進入商業大片時代,電影市場工業化行程中,必不可少的分級制度再次被搬上議程。賈樟柯、王小帥等七位電影人聯名簽署「就所關心的電影問題致電影局」討論提綱,呼籲「應該以電影的分級制度來取代電影的審查制度。」

之後,電影人紛紛為推動電影分級奔走。2012年,導演謝飛在微博上呼籲,強調「建立法律制約、行政監督、行業自治自律的電影分級制,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此之後,謝飛導演還在各種場合呼籲電影分級制度落地。

(圖源:微博)

與此同時,社會民眾也表達著對分級制度的渴望。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國影視分級制度研究】計畫組在2009年至2011年,透過754張問卷調查大學生對分級制度的態度,其中,贊成率達93.56%。

可惜的是,實質性的分級動作並未出現。

2017年,目前電影產業領域法律位階較高的法律【電影促進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二十條規定「電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觀眾身體或者心理不適的,應當予以提示。」雖然這不是對電影分級的規定,但是市場層面也開始有所反饋。

【金剛狼3】在院線上映時,線上線下售票視窗明確提示「小學生及學齡前兒童應在家長陪同下觀看」,這也讓該片成為中國內地首部具有此類明確發行公示的影片。

這種「明確提示」一直到現在都是大多數電影會采取的方式,用軟性的觀影提示功能替代分級制度的硬性區隔,甚至,片方也會在宣傳海報上提前進行自我分級。國內首部自主分級的電影【大護法】從預告片到海報,處處標註該片不適合13歲以下兒童觀看。

提示與告誡只能讓影院和片方站在道德層面去勸阻不適合的觀眾進場,然而,當下部份觀眾連基本的禁止屏攝都尚且無法建立廣泛認知,這種提示就更加難以被註意到。

影院沒辦法采取強制性舉措,保證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觀影體驗,家長帶孩子去看【異形】這種事,即便覺得荒唐,更多也是無能為力。

借鑒的可能性

海外踐行電影分級制度已久,不過可借鑒度相對較低。每每談及分級制度,美國與南韓是繞不過去的兩個海外經典案例。

美國是最早進行分級制度的國家。早期的美國電影市場因為電影制片廠泛濫地拍攝色情、暴力的作品,隨著影響越來越惡劣,美國開始重視電影管理,並出台了【海斯法典】。

【海斯法典】詳細規定了12種被禁止的電影內容,甚至對語言、片名也有著苛刻的規定。強制性審查規定雖然促使美國電影的規範化,卻也因此影響了美國電影行業的良性發展,內容創作長期陷入與審查制度的周旋之中。

【海斯法典】

1966年,美國電影協會與全美影院業主協會、美國國際電影進口商和分銷商協會一起商榷確立電影分級體系,在不斷地摸索與完善中,美國正式確立電影分級制度,五級分級體系一直施行至今——G級(所有年齡段可觀看)、PG級(建議兒童在父母陪伴下觀看)、PG-13級(13歲以下兒童需父母陪伴觀看)、R級(未滿17歲需家長陪同觀看)、NC-17級(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

不屬於政府機構的美國電影協會負責著美國電影的分級情況,在決定電影分級時,更多基於評定組委會的討論投票,美國政府只能對電影行業進行宏觀調控,並不能決定評級分級,可以說,美國電影協會更多作為一個「自律組織」進行行業把控。

美國電影分級制度

同樣,南韓也是在政府宏觀調控的基礎上,透過行業自律來推動分級制度。上世紀70年代,受制於樸正熙頒布的【電影法】和全鬥煥的「3S政策」,以及海外片的沖擊,南韓電影長期萎靡不振。為了擺脫這一狀況,1997年,南韓實施【電影振興法】,保證了電影環境的健康自由,三年後,政府正式宣布停止電影審查制度,施行分級制。

南韓電影評級與美國相似,同樣是五級分級,只不過在年齡區隔上有所不同——大眾級、12歲以上級、15歲以上級、18歲以上級和限制級。雖然評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負責,但是限制級影片受到政府的嚴格管控,放映需要得到市長行政授權,且必須在指定放映場所才能放映。

南韓電影分級制度

美國和南韓得益於分級制度的施行,刺激了電影環境的活躍,激發了創作者的創作激情,也一步步塑造了觀眾良好的觀影習慣,好萊塢和忠武路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態勢。正因如此,不少人認為借鑒海外經驗,放置在國內環境就可以一勞永逸。

這種唯結果論的復刻想法,站在現實層面來說,缺少了對國內電影市場環境復雜性的判斷。

英美法等西方國家的電影政策都經歷了非常久遠的推動過程,且在這一過程中建立了具有影響力的行業組織,保證了行業可以形成有效的自我監督。南韓電影雖然沒有久遠的歷史,但是其變革建立在激進式動作之上。一個是建立在時間成本之上,一個建立在動作力度之上。

區別於海外市場有限的受眾市場,國內人口基數大,多民族、多地區不同的情況都會影響分級制度的制定標準,沒有經過深刻調研的標準草率施行會產生一定的行業混亂,對當下正處於成長期的中國電影市場產生巨大的震動。可見,海外分級的成功,或許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並不具有絕對的借鑒價值。

分級制度的當下性

雖然分級制度的施行過程有諸多問題需要慢慢思量,但從當下的電影市場現狀來說,推行分級制度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迫切的事情。

首先是,如今的電影市場分眾化趨勢明顯,出現一個大眾化的爆款已經變得越來越難。觀眾在長期觀影中,已逐步建立自我興趣認知,會有選擇地進行觀影,這也影響著創作者會有針對性地進行電影創作。

可是,觀影制度仍然是完全大眾化的。這就導致了並非影片受眾的觀眾容易進入「錯誤」的觀影空間。

最明顯的莫過於動畫電影。自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之後,成人向動畫電影越來越多,有些甚至並非型別片創作。比如,不思凡的暗黑童話系列,劉健執導的現實主義動畫。這些影片雖然用動畫的形式呈現故事,但其內核和表達方式並不適合未成年觀看。然而,仍有缺乏電影基本認知的家長單純地覺得只要是動畫電影就可以給孩子看。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其次,所有影片面向統一大眾,也會影響宣發層面的策略安排。目前的電影宣傳,總是傾向從電影中尋找一個普世宣傳點進行撒網式鋪設,這種宣傳策略不利於電影真正的受眾尋找到自己喜愛的影片,也導致當下電影宣傳普遍陷入一種近似的樣版中,同質化的宣傳會進一步推開觀眾。比如七夕檔的【負負得正】就有些可惜,作為一部內容上頗具創新度的電影,其宣傳路線與以往的愛情片沒有任何差別。

【負負得正】劇照(圖源:豆瓣)

更重要的一點是,今年下行的電影市場展現出了一大明顯趨勢——充斥奇觀的作品才能保持競爭力。比如年初的【周處除三害】,暑期檔的【默殺】,再到最近的【異形:奪命艦】,純粹的奇觀化場面成為所剩不多拉動觀眾進入影院的強動力。而在這種情況下,就更加需要分級制度來保證奇觀的「原汁原味」,也保證它不會對接受不了奇觀的觀眾造成傷害。

(圖源:貓眼專業版)

從本質上來說,電影分級制度其實是讓符合大眾道德標準的作品得到最大化的市場投放,既為未成年人設立安全的觀影邊界,也為電影創作開辟出自由的空間。

誠然,分級制度面臨著諸多復雜情況,倒不如退回到制度的原點,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為確定性目的。畢竟,分級制度的設立並非意味著對非法內容的合法承認,而是保證合法內容之中,讓未成年人接觸到更適合他們成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