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電影【最佳出價】:信任與背叛交織,反映出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

2023-12-21影視

「人的情緒就像是藝術品,可以偽造,看起來是真跡,其實是贗品。」

文 | 憶禾溪

編輯 | 憶禾溪

前言

【最佳出價】被稱為「沒有謀殺的驚悚片」,與此同時,電影中未出現其他任何血腥、暴力的鏡頭及配樂暗示,片中場景古典優雅,節奏張弛有度。

它又是為何成為名聲極甚、譽不絕口的懸疑類電影的經典呢?它是憑什麽讓觀眾在觀影中感到驚心動魄、惴惴不安的呢?

答案就是它精彩絕倫的劇作。

劇本主題:真與假的辯證,機械時代的藝術挽歌

奧德曼先生是業內頂級的藝術品鑒定師和收藏家,他孤僻古怪,年過半百而孑然一身,喜歡獨來獨往,身邊只有兩個相熟的搭檔:年老的比利與年輕的勞勃。

這兩個人只能稱為「搭檔」而不是「朋友」,比利作為拍賣會上的「托兒」,幫助奧德曼以低價拍下高價值的作品,然而奧德曼卻瞧不起比利的創作;

羅位元幫助奧德曼修補、制作工藝品。奧德曼惟一的愛好是收集女性的畫像,也許那些畫像中的女子才是他的朋友、知己。

然而有一天,一個神秘的女子帶著一大筆遺產找上門來,仿佛畫中的女子走出來一般,神秘、純潔、美麗,漸漸走進了奧德曼心裏,騙局和悲劇也由此開始……

「最佳出價」意味著什麽?

從奧德曼的職業來說,作為一名拍賣師,「價高者得」是唯一的真理,藝術品的真跡值得最高的出價。

在拍賣場裏,最高的出價就是最佳的出價,並由他一錘定音。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呢?在情場上,奧德曼不再是那個掌控全場、說一不二的唯一權威。

他把自己放上了天平,等待那個女孩放上籌碼,在情場裏,「真」與「假」該如何判定?奧德曼付出了整整三面墻的名畫,為一份自己信以為真的感情給出了他的出價。

這看似已經是極高的出價,然而從女孩克雷爾的角度說,為了「買下」奧德曼的藝術品,她也給出了自己的出價——高齡高男人從未體驗過的感情:愛情。

誰又能說克雷爾不是給出了她的最佳出價呢?影片中有一句台詞是為畫龍點睛之筆:「每件贗品都隱藏著某些真實。」

影片以「以鑒別藝術品真假為專業的男人卻鑒別不出愛情的真假」這一命題巧妙地引發了觀眾的思考:到底什麽是真?什麽是假?

克雷爾是否真的愛過奧德曼的問題在觀眾之間的爭論經久不衰,奧德曼直到電影結局也仍未分辨出,或者說,譚寧願去相信克雷爾給他的愛情是真的。

由此可見,愛情是超越一切藝術品的美好而珍貴的存在,它的真假最難分辨,甚至當事人自己都無法分辨,盡管如此,人還是會為此沈醉癡狂。

弱水三千,不及一瓢飲,三面名畫,不及一具會笑會說話的有溫度的女孩身體,所以愛情的價值也最不可估量。

從藝術的真假引申到人心的真假,真與假的辯證問題是最顯而易見的主題,另一方面,影片中關於機械復制與藝術關系的隱喻則要更隱晦更有深意。

在電影中,克雷爾所飾演、偽裝的正是古典主義的美感,且看她住的古堡莊園,年代悠久,裝飾古樸,她的「廣場恐懼癥」也是對現代社會的逃避。

奧德曼則是古典主義藝術的化身,所以他被克雷爾吸引不足為奇,然而,克雷爾只是詐騙團伙在野心和利益驅使下為奧德曼打造出的「專屬贗品」。

就如勞勃的現代機械修理店一樣,是現代機械復制時代的流水線產品而已,隨著勞勃不斷為機器人修復著殘缺處,克雷爾也在填補著奧德曼心裏的殘缺。

當機器人完成的那一刻,當勞勃將克雷爾領進自己的收藏室的那一刻,他相信了贗品的真實,完成了本片的主題。

古典藝術與現代機械進行了通奸,古典藝術的價值與美麗像收藏室裏的畫一樣被竊走,消逝在滾滾塵囂中。

人物塑造:下了船的「海上鋼琴師」

【最佳出價】是義大利國寶級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在2013年上映的一部電影作品,在這部電影中,托納托雷依舊擔任了編劇的工作。

托納托雷一貫同時擔任著電影的編劇與導演的工作,因此在創作上具有一脈相承的特點,而其中的人物塑造也是如此。

【最佳出價】與托納托雷之前的作品相比,商業性大大減少,整部電影呈現出一種私人化的、作者導演的氣息。

值得註意的是,當時托納托雷已57歲,與電影中的男主角年齡相仿,在業內地位也頗有相似,不妨大膽猜測,奧德曼這個人物寄托了更多托納托雷個人的心血。

奧德曼的欲望隱蔽又張揚,隱蔽在於他為自己打造的冷硬外殼,拒人於千裏之外的脾性,獨來獨往的身形,年過半百孑然一身。

張揚在於他未曾表達,他的搭檔卻已對他的欲望了如指掌,在他自己都沒想過愛情的情況下,為他對癥下了一個理想女孩的藥。

他看起來把全部熱情投入工作,嚴謹專註,然而越想深藏卻越渴望,那幾百幅畫像裏不同女人的音容笑貌早已在他心中埋下種子,只等發芽。

奧德曼與克雷爾的沖突「太像戲了」,因為這本身就是戲中戲,讓奧德曼氣憤、失望、不知所措的沖突,都是克雷爾有意為之。

最初,兩人之間的沖突是克雷爾屢次約見卻每次爽約,奧德曼為此放下狠話,但實際上,他卻並未真的狠心斷了與克雷爾的聯系,反而一次次答應下一次約見。

正如繆塞所言:「對壞事的好奇心是一種可詛咒的毛病,是從一切不潔的接觸中產生的。」奧德曼的被騙就始於因沖突而起的好奇心。

而兩人開始隔墻交流後的每次沖突更是克雷爾的工具,奧德曼對男女之情的推拉毫無經驗,在克雷爾以沖突展現自身脆弱之後反而加深了對她的愛憐。

在遇到克雷爾之前,奧德曼總是手套不離身,在接電話時、在敲門時、在古堡裏撿起感興趣的零件,都要用一張紙墊著,再隔著手套撿起來。

然而遇到克雷爾之後,他漸漸脫下手套,就像開啟他的心房一樣,他放下了戒備,等於放下了保護自己的武器。

奧德曼是個註重形象、一絲不茍的男人,從前他會把自己的白發染色,顯得年輕有活力,然而當克雷爾提出討厭不能誠實面對自己的人之後,奧德曼就將頭發染回了白色。

奧德曼的動作線分為兩條。在事業線裏,他總是一絲不茍,正容亢色,而在愛情線裏,他卻患得患失,失魂落魄。

影片裏最明顯的動作對比是前後兩次拍賣會,在克雷爾失蹤後,奧德曼主持拍賣會不僅遲到,還掉落私人物品,不住擦汗,狼狽不堪。

甚至犯下報錯藝術品名字這樣的低階錯誤,這在原先的奧德曼是不可原諒的,然而現在他卻覺得失去克雷爾比砸了他的飯碗還可怕。

可見這時候的他已經讓出了原本的自我,愛情在他心中過境,事業寸草不生,很多觀眾都對結局難以釋懷,這樣的天才註定要歸於永遠的孤寂嗎?

於是托納托雷在【最佳出價】裏拍出了這樣的人下船之後的故事,在遇到克雷爾之前,奧德曼何嘗不是生活在自己的船上,極高的專業能力,極致的孤獨。

然而,克雷爾就像神話故事裏會唱歌的海妖一樣,持續不斷的歌聲誘惑了奧德曼,奧德曼最終心甘情願地為她下了船,上了岸。

卻沒有得到他夢想中安心的大片可棲息的陸地,他也無法再回到那座船上了,因為從他下船的那一刻,船已經被他親手毀了。

敘事結構

影片最初采用了雙線並列的敘事。一條開始於奧德曼接到的一個神秘電話,一位女孩聲稱有大批遺產需要奧德曼來鑒定並處理,卻多次爽約,以種種借口推辭。

另一條線索看似不痛不癢,只是為了交代奧德曼的職業與他對藝術品的運作方式。比利盡管是奧德曼身邊接觸最密切的搭檔,看起來也像是一個「工具人」。

他所做的只是在拍賣會上喊價,影片前半部份的鋪墊與展開仿佛踩在樂章的每個節奏點上,像小貓輕輕踩住你的腳背恰到好處地推進著故事。

在奧德曼與克雷爾之間的感情也隨之不斷升溫,中間穿插的各種名畫和拍賣就像給一道精美的甜品加上拉花,讓這段愛情看起來更唯美,是多麽地天作之合。

而影片中機器人零部件這條線的延伸則非常巧妙,這條線本身也是故事前半部份除了角色情感斡旋之外的重要推進線之一。

同時引出此片一個重要的配角勞勃,到了影片後半部份,此線逐漸與情感主線重合,勞勃充當起奧德曼的愛情導師,甚至因為吃醋直接加速了男女主角建立戀人關系。

到影片結束,三線收攏,原本柔若無骨的絲線交纏在一起,也成了刺進奧德曼和觀眾心口的一把尖刀,指向一個驚人的真相。

原來所有的巧合都是必然,所有的天衣無縫都是人為縫制。這種「戲中人作戲」的故事內核會讓劇本的精致程度變得更加合理,同時也是對戲外真正編劇的極大考驗。

【最佳出價】的編劇兼導演托納托雷做到了,他為觀眾設計了最佳的懸念,觀眾則用久久不能平息的觀後情緒與思考回應他呈上來的這一幅無價之作。

讀此文後煩請您關註+評論,方便您迅速關註到最新內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