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失去了精神家園的阿勒泰人

2024-05-22影視

花了幾天時間看完了【我的阿勒泰】,短短八集的長度令人感動,其實在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沒有緊張抓人的矛盾情節,沒有洶湧澎湃的愛恨纏結、甚至都沒有一個具體的故事框架,這部劇究竟是靠什麽吸引了觀眾。

年輕還尚未成為作家的李文秀,在城市打工失敗返回母親謀生的阿勒泰地區,邂逅當地居民哈薩克青年巴太,當她愛上他並決定余生陪伴他留在祖輩留下的牧場中,而他卻離開了阿勒泰去了城市。

說是愛情劇,其實算不上,劇中的愛情淺嘗即止;說是風光片也談不上,幾個有限的大背景只能說很唯美,卻遠遠算不得波瀾壯闊;說是年代劇更不是,時代背景很模糊。

短短八集,其實記錄了一個哈薩克老牧民一步步失去精神家園的過程,先是失去了大兒子;爾後兒媳改嫁帶走一雙孫兒;而唯一的小兒子並不願留在草原共同照看牧場,為了獨自將牧場撐下去,他不得不變賣一半的牛羊,最後他還失去了苦苦珍藏的獵槍。

劇集最後,蘇力坦沈痛地對兒子巴木說:我喜歡的生活一樣樣地消失了,鷹不能養了、獵不能打了、槍也要沒收了,大家轉場,也不再走仙女灣小道,都開著車走公路,你也不想放牧,這世界一定要這樣發展嗎?我想不通。

是啊,不僅他想不通,我也想不通,不說別的,當初如果沒有蘇力坦的獵槍,李文秀母女恐怕早就入了狼口,牧民不可以擁有獵槍,遇到狼群,難道讓他報警不成?如果有獵槍,破壞草原盜挖蟲草的竊賊也根本不敢踏入牧區半步,獵槍不僅僅只是用來打獵,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衛家園。紅歌裏不是還唱了: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他的是獵槍…抑或是覺得恰逢當今之盛世,連豺狼都該識相地躲開。

蘇力坦的沈痛其實並不是他個人的沈痛,反映出的實則是長久以來傳統文化的淪落、民族信仰的消亡以及精神世界的逐漸崩塌。

在此之前我們並不熟悉新疆,更不了解阿勒泰,遊牧民族只是生活在書本畫卷中的模糊身影,他們在朝外看,而我們在朝裏望,古老的民族在一個個傳說裏、一幅幅畫卷中安居樂業、生生不息。

直到看到這部劇,近距離直觀的展現了一直以來不為人熟悉的傳統遊牧民族真實的生活以及他們在面對新時代猝然到來時所處的困境和心中的迷茫,究竟應該何去何從,是牢牢堅守世世代代的傳統還是摒棄過去擁抱全新的未來?八集的電視劇並沒有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所有的疑問也沒有答案。

都說看完這部劇集令漂泊的人有返鄉的沖動,但其實,看完你會覺得,家鄉的人更想逃離那片土地。

青年巴太始終不願意留在草原牧區幫助父親打理牧場,劇集的開始他就在青島一家馬場做馴養員,大哥死去後父親只剩下他這個唯一的兒子,幫助父親經營牧場照顧牛羊放牧是他的責任,也是世世代代的宿命,但始終都不是他心甘情願的選擇,最終父親成全了他的誌向,放他回馬場繼續做馴養員,而自己則被迫賣掉了大半的牛羊頑強的獨自將牧場支撐下去。

巴太無非是覺得余生被困在如牢籠般的牧場,埋沒了誌向,而回去馬場工作,難道不是進入了另一個牢籠,換了一個方式被困住了而已,仍舊是養馬為生,然而這個地方比起那個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要逼仄的多的多了,不曉得薪資高不高。

腦海裏始終會浮起蔡崇達說過的那句話:我們都是,既失去家鄉又永遠沒辦法抵達遠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