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看電影【暴徒小鎮】後,思緒不停,串到了【紐約黑幫】和【教父】

2024-01-11影視

實在不想看書,也不想寫字,就隨手找電影刷一下,打發一下時間。

說真話,很多高分、推薦的電影,我都看過;看過一次,就不想再看第二次。

我喜歡去某個網站看電影,隨機、隨性開啟一部電影,慢慢看。

若是有任何一個點吸引我,我都會認真地看下去。

這種方法,其實,找到了很多冷門的好電影,有70年代的,80年代的,90年代的;2000年以後的,佳片好像愈發的少了。

大概,是我看的多了,大多數的劇情、輪廓,都能猜到;很多演員的演技,的確乏善可陳,沒有新意了。

像安德烈•巴贊那樣對電影充滿熱愛的人說過:「電影用一個與我們的欲望相一致的世界替代了我們的視野。」

很多電影,之所以試圖講述這個欲望和悲歡離合的世界,是因為這個世界所有的欲望和電影一樣,既是清晰又可見的,但某種意義上,又是隱晦的。

清楚,因為其中的一切均為可見,我們知道當下想要什麽;隱晦,因為生命其中的一切均非顯而易見,我們想要的未必是真的想要,最後得到的未必是我們期待的結局。

電影把屬於某個編劇、導演的思維運動和演員的入木三分、或是僵硬呆板的表演搬上銀幕,其中的構建因觀眾的審視而不同。

每個人的欲望本身不同,所見所想也必然有區別;但與此同時,電影卻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力量。

好的電影,好的演員,那些欲望無需理性去理解;因為理性毫無用處,既不能支持欲望,也無法反對欲望。

美輪美奐、賞心悅目、身臨其境是肉眼可見的;那些引人深思的內涵,是無法去敷衍和粗制濫造的。

與我而言,電影裏的欲望和情感是一種力量,是一個明顯的事物,但無人知曉它的來源;不止於導演的力量,不止於演員的刻畫,不止於劇情的牽引,更多更多是所有人力量的凝結。

很多人,幕前幕後的工作人員,利用作為控制時間維度的電影,透過剪輯﹑敘事、表演、光影、構建,剪輯之後的張力,創造了一種大螢幕上的世界和幻境,因而制造出了動態與靜止畫面構圖結合的強力綜合體。

看電影,就不止是娛樂,更多是一種對人生的思考;類似於夢,活了別人的人生,過了他人的生活,體驗了不同的境遇。

前天,偶遇的電影是由丹尼·A·阿貝克愷撒執導【暴徒小鎮】。

劇情,通俗老套,但看起來相當簡單流暢;最起碼,我看完了。

其實電影的劇本,是很棒的一個題材,但編導把劇情設計得有些平淡。

看完電影後,查了下資料,發現,這竟然真人真事,在美國黑幫史上算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

艾伯特·安娜斯塔西亞(Albert Anastasia),美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殺人犯和匪徒,卻一直未被起訴成功,後被射殺於一次黑幫火拼之中。

1957年10月25日清早,幫會老大艾伯特·安娜斯塔西亞,一如往常走進他熟悉的位於曼哈頓中城第56街和第7大街的喜來登公園酒店理發店,坐在理發椅上小憩時,兩名蒙面男子突然沖進來,隔開理發師之後,就猛烈朝艾伯特·安娜斯塔西亞開火,直到他氣絕身亡。

當時,除艾伯特·安娜斯塔西亞外,理發店中還有11個人——五個理發師,兩個顧客,一個修腳師,一個服務員和兩個擦鞋匠。

在第二天為【紐約時報】所寫的案情報道中,記者邁耶·伯格這樣寫道:

「艾伯特·安娜斯塔西亞大約10點15分走進酒店的理發店。

他把上衣掛在衣架上,解開了白襯衣的扣子;他全身上下都是黃色——黃色皮鞋(上面的鞋油一看便知不是專業人士打的),黃色外套……」

這場暗殺被稱為「理發廳四重奏」,轟動全紐約,但警察並未認真找尋槍手,沒有任何人因此被起訴。一般認為,這場暗殺是阿納斯塔塞家族內哄的結果,部份人士聯合「普羅法斯家族」的成員,把老大做掉。而被派去執行任務的槍手,正是波斯科與蓋洛。

波斯科與蓋洛的名字,又讓我想起了,看過的另幾部電影。

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李奧納多·迪卡普裏奧主演的【紐約黑幫】;由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艾爾·帕西諾等主演的黑幫電影【教父】。

甚至還看到一個科普,說電影【教父】裏殺人不眨眼的盧卡·布拉西,他的原型,其實就是原曼加諾家族第二任老大艾伯特·安娜斯塔西亞。

還挺有意思。

好像,沒用的知識,又增加了一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