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收手吧包貝爾,別再侮辱觀眾智商了,新電影劇情雷人又無腦

2024-01-17影視

前言:

這部本該轟動的喜劇電影,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讓人捧腹大笑的包貝爾,怎麽這次忽然把觀眾都氣跑了呢?

我們不妨詳細解剖一番,找出【動物園裏有什麽?】這部電影所有不堪入目的地方。

【動物園裏有什麽?】:包貝爾是要侮辱觀眾智商嗎?

一部讓人期待值滿滿的喜劇電影,竟然能雷到如此地步,這尷尬的劇情、奇葩的笑點,包貝爾是要侮辱觀眾智商嗎?

這就是1月12日上映的電影【動物園裏有什麽?】給大家的感覺。

作為一部集結包貝爾、賈冰、潘斌龍等一眾喜劇明星大腕的電影,【動物園裏有什麽?】本該轟動一時,讓觀眾笑得前仰後合。

然而,上映後,這部「喜劇」竟然成為了「雷曲」。

從演員陣容到宣傳釋出,【動物園裏有什麽?】無一不在向觀眾透露著「這將會是一部非常好笑的喜劇電影」的訊號。

結果真正看完電影後,大多數觀眾都無比懊惱自己為什麽要買這張電影票。

因為這實在是一部辣眼睛的爛片,無論是故事還是表演都讓人大跌眼鏡。

明星們「寶刀未老」

如果硬要給【動物園裏有什麽?】找優點的話,大概也就是匯聚了包貝爾、賈冰、潘斌龍、常遠、魏翔等一眾喜劇明星的豪華演員陣容。

這幾位可以說都是當下最紅的喜劇演員,擅長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

然而問題就出現在這裏,這些喜劇大腕才剛一露面的功夫,觀眾笑聲才剛響起,他們就匆匆下場消失了。

戲份最多的還屬男主角包貝爾本人,而賈冰、潘斌龍等人只有區區幾分鐘的露面時間,實在非常扼腕。

就像買了台配置強悍的電腦,結果發現大部份硬體元件並沒有正常使用。

那些昂貴頂配的CPU、顯卡只能閑置一旁,磨合期還沒過就被迫下班。

這無疑是巨大的資源浪費。

同理,明星們曾以高片酬出演本片的事實也在向觀眾昭示著「這是部大制作」的訊號。

但真正看完電影後,大家無不嘆息這些喜劇巨星才華的浪費。

如果讓潘斌龍、賈冰、常遠等人的戲份增加到與片酬相匹配的程度,並圍繞他們打造煽情劇情的話,相信這部電影的好評度只會更高。

奈何導演和編劇的水平並不給力,那麽多喜劇精英就這樣被暗藏起來,實在暴殄天物。

雷人又無腦的劇情

故事發生在某公司想要拆遷一家快要倒閉的動物園,並打算給予高額補償。

為博取巨額補償金,包貝爾和好友宋曉峰決定聯手,貸款80萬買下這家動物園。

這個開頭倒也正常,符合大部份商業電影的套路。

觀眾雖然預料到接下來會有很多套路橋段,但還能勉強接受。

沒想到,拆遷方老板賈冰直接拒絕補償,於是二人只能自己將這個空空如也的動物園經營起來。

這已經開始有點奇葩了,一個快要倒閉的動物園,頂多剩下一兩只奄奄一息的動物,包貝爾等人怎麽可能靠兩三個人的力量就將其經營起來呢?

但更離譜的事情還在後頭——為了降低成本,他們讓員工穿上各種「一眼假」的動物皮套,假扮動物供遊客觀賞。

奇葩的是,遊客們非但沒有看出這些都是人假扮的動物,反而玩得不亦樂乎,尤其被會做引體向上的「大熊貓」深深吸引。

這只「大熊貓」一時間走紅網路,甚至引來了大熊貓專家前來考察。

然而這位「專家」也沒有識破這只「大熊貓」的真面目。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這劇情就是爛大街了。

人們都知道,真的大熊貓是十分珍貴瀕危的物種,再擅長假扮的人也沒可能真的將其言行舉止、體態神態完全還原。

更何況這只所謂的「大熊貓」,本就是個員工套了層皮在偽裝。

無論是普通遊客還是所謂專家,全都認不出來,這實在是侮辱觀眾智商的表現。

種種匪夷所思的劇情安排,讓人不禁要問,這到底是在拍喜劇片,還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包裝大爛貨

像賈冰這樣的喜劇天才,光是露個臉就能逗觀眾笑好幾分鐘。

但在這部電影裏,為了追求「搞笑效果」,反而加上了很多非常刻意的情節。

比如,賈冰帶人爬墻偷溜進動物園的劇情,其實只是為了賣個笑容而已。

但就因為太刻意,反倒把賈冰這個殺手鐧的水準拉低了。

如果非要總結這部電影的問題所在,大概就是「包裝大爛貨」四個字。

無論是明星陣容,還是宣傳噱頭,都給了觀眾無限的遐想空間。

「豪華明星加盟」「搞笑喜劇保證」等標簽完成了它們的商業目標,成功吸引大批觀眾購票觀影。

然而當你真正坐進電影院,期待一部令人捧腹的喜劇時,卻被狗血劇情和奇葩笑點狠狠雷住,這種反差實在太大。

就好像買來一件外表華麗的衣服或包包,返家後一看內裏襯裏與標語內容差了十萬八千裏。

這種欺詐消費者信任的行為在任何時候都是該被譴責的。

所以以次充好、包裝高質,結果卻出產劣質爛片的【動物園裏有什麽?】,它的存在對整個電影行業的發展都毫無益處。

包貝爾式喜劇風格,需要再升級了

作為喜劇片男主角,包貝爾在這幾年來確實也拍出過不少精品名作。

比如與徐崢、趙薇合作的【港囧】,與王千源合作的【大人物】等,這些作品都讓觀眾對包貝爾刮目相看。

尤其是【大人物】中出演的反派角色,更是第一次展現包貝爾豐富的演技潛力,讓大家見識到他可以駕馭的角色型別遠不止喜劇一個。

然而,近年來隨著一系列小成本電影、網劇的推出,包貝爾主演的劇情和角色都開始向著商業化的道路前行,給人的印象不如從前了。

在這些作品中,包貝爾大都扮演同樣套路的人物,比如一個頭頂假發套、滿臉皺紋的中年男子。

這不禁讓人擔心,包貝爾的表演是否真的陷入了瓶頸期。

在【動物園裏有什麽?】這部新作中,包貝爾依然延續了他近年來的那個「套路人設」。

這樣的人設弊端在於太容易被套娃,幾乎都能預測出劇情的走向。

所以,包貝爾的表演如果想沖擊更高的層次,恐怕風格上需要作出點改變了。

要讓觀眾重新對他刮目相看,他必須跳出原有的框架,嘗試全新的角色型別。

喜劇之路任重道遠

如果回顧包貝爾從影以來的作品發展脈絡,我們不難發現他近些年來熱衷於「翻拍、致敬」經典老電影——無論是【陸垚知馬俐】、【我的女友是機器人】,還是最新推出的【動物園裏有什麽?】,都是對國外知名影視作品的翻拍再創作。

匠心獨具的經典之所以能流傳百年不衰,固然得益於出色的演員表演,但更重要的還是劇本、導演的巧妙安排。

經典永不過時的秘密,恰恰就在於它融匯了眾多方面的精髓。

如果僅僅單純套用老樣版,不加入創新元素,想要成功可謂難上加難。

所以,包貝爾要開辟喜劇這條新的征程,恐怕任重道遠才是真的。

單純依靠自身的票房號召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觀眾的口味日益提高,想要真正留住粉絲,必須不斷推陳出新。

否則,就算明星雲集,劇情平庸的電影很快也會被淘汰。

結語:

從【動物園裏有什麽?】的反響看,單純依靠明星加盟和包裝宣傳已遠遠不夠,只有劇本與表演雙管齊下,才能讓觀眾真正捧腹。

不然,就算星光聚首,也難逃被大家嫌棄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