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你不得不承認,這就是西部片的極致

2024-06-20影視

作者:羅傑·伊伯特

轉譯:ACTON WILSON

校對:浮遊物

攝影機緩緩掃過空曠而廣闊的西部景觀。然後鏡頭快速移動到一個日蝕久曬的暴徒臉上。一個從遠景到臉部特寫的單鏡頭,揭示了西部景觀之中並非空無一物,一個亡命之徒身處其中,離我們如此之近。

在電影的開篇鏡頭裏,賽爾喬·萊翁內就構建了【好壞醜】(又名【黃金三鏢客】)中一個貫穿始終的鏡頭法則:鏡頭邊框外的人與景不在鏡中人物的可視範圍之內。

在電影裏的一些重要時刻,鏡頭以外、人物角色看不見的地方,給萊翁內提供了向觀眾制造驚喜的契機。在這些契機裏,下一個鏡頭人物的出場方式在鏡頭所描繪的實際地形中是明顯說不通的……

舉例來說,電影裏幾個人誤打誤撞進入了北方同盟軍的營地,而在此之前,這幾個人卻看不見布陣如此廣闊的軍營。

同樣的,在一個墓地裏,一個人憑空出現而不被察覺,而在實際情況下,這個人本應該在一英裏之外就能被發現。以及在一個巷戰的全鏡頭裏,幾個人沿街而下卻不被擊中,大概是因為和對手不在同一個鏡頭框架內吧。

萊翁內並不顧忌常理,透過風格化成功將「廢物」提升為藝術,在陳詞濫調的西部片垃圾堆裏創造出了偉大的電影。

萊翁內「鏢客三部曲」的前兩部【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分別於1964、1965年上映,之後不久,【好壞醜】1967年末在美國上映,觀眾立馬發現自己迷上了這部電影,但是觀眾們知道為什麽會迷上它麽?

我當時坐在東方大劇院樓廳的前排看了這部電影,那裏巨大的銀幕簡直太適合觀看萊翁內歌劇風格的電影作品了。我觸動強烈,但當時成為影評人還不到一年,尚不完全具備重視直覺而非審慎的智慧。

現在回首當時的評論,我發現我當時描述了一部4星的電影卻吝惜地只給了3顆星,也許當時我眼中的這部「通心粉式西部片」還不夠格稱之為藝術。

但它絕對稱得上是藝術,這種藝術召喚來自於萊翁內的想象力,而今呈現在大銀幕上的它是如此生動鮮活,以至於我們忘記了這些電影曾是多麽邊緣化的制作:

庫林特·伊斯特伍德曾是好萊塢的棄兒;緊張的財務預算(【荒野大鏢客】的預算只有二十萬美元)使得電影制作過程狀況不斷;電影中沒有太多對白是因為拍攝沈默的畫面而在後期加入音效更加容易;甚至還有另一個可悲的方法來讓這部電影更加美國化(我是從評論家葛倫·艾瑞克森那裏知道的)。

在早期【荒野大鏢客】的宣傳當中,萊翁內被稱為是可與「Bob Robertson」媲美的導演,而作曲家恩尼奧·莫裏康內(其孤寂悲愴的配樂已經與鏢客系列電影渾然一體)被稱為「Dan Savio」;甚至庫林特·伊斯特伍德所塑造的著名的「無名客」角色,也給了宣傳人員自由發揮的空間;第一部電影中他被叫做Joe,第二部是Manco,第三部是Blondie。

也許正是「鏢客三部曲」,尤其是代表作【好壞醜】裏的微妙的異域風味,能夠表現出這些電影與傳統的西部電影全然不同。

有別於統一招募已經被好萊塢馴化了的臨時演員,攝制組招募了西班牙地區那些看起來長期遭受日曬和勞役的當地人。還記不記得裏面那個沒有腿僅靠雙臂把自己推到酒吧裏的乞丐麽,他大聲的叫嚷到「遞給我一杯威士忌……」

導演約翰·福特(美國著名西部片導演)常常把紀念碑山谷當做他的西部電影裏角色的家鄉,他在那裏拍出了偉大的電影。而在萊翁內險惡的西班牙荒景裏,我們嗅到一些新奇的意味兒,我們以前沒有看到過這樣的荒漠。

演員約翰·韋恩(導演約翰·福特西部片的禦用演員)也從來沒有到過這種地方。萊翁內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加強版的夢境,裏面所有的一切都比現實生活更宏大、更險峻、更殘忍,也更戲劇化。

萊翁內更多使用畫面而非對白來講故事。回想一下在墓地裏的神來之筆,一筆寶藏據說埋葬在其中的一個墳墓裏,三個男人聚集於此,都希望得到這筆寶藏。

這三名演員分別是庫林特·伊斯特伍德(好),李·範·凱瑞夫(壞)與埃裏·瓦拉赫(醜),他們各拿著一支手槍對著另一個人。如果有一人開槍,那麽所有人都會開槍,三人同歸於盡。除非有兩個人達成共識先射死第三個人,然後兩個人互射。最終到底是哪種排列組合呢?

萊翁內塑造出這個看似荒誕的場景,從遠景開始描繪,然後致力於手槍、臉、眼神、汗液和蒼蠅的特寫。他看起來就像是考驗他自己到底能夠支撐多久的懸念。甚至這本身到底是不是一個懸念呢?

也許這個場景不過是導演的風格化操練,一種刻意的處理,本身就是為了吸取註意。如果你享受這樣誇張、戲弄的大膽處理,你就理解了萊翁內的方法論。他並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慶祝一種無畏的姿態。

第一次跟萊翁內合作時,34歲的庫林特伊斯特伍德已經承載了不容置疑的影視界權威。眾所周知,他演電視出身,因電視劇【Rawhide】(【牛鞭】1959)成名。在當時,業界普遍認為觀眾如果可以免費在電視上看一個演員,就不會付錢進電影院看他。

而伊斯特伍德打破了這個魔咒。而並不是所有演員、也不是所有導演都能做到這一點。伊斯特伍德說自己之所以接下萊翁內的故事角色,是因為自己想演電影而好萊塢並不給他機會。

日後,伊斯特伍德自己也成為一名舉足輕重的導演。而在彼時,他一定曾感覺到萊翁內絕不僅僅是另一個義大利「長劍-涼鞋」式史詩故事的片商,更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人。

伊斯特伍德和萊翁內一起塑造出的「無名客」角色,不僅僅超越了電視明星,也超越了電影明星——一個不需要為自己做出解釋的男人,他的靴子、手指和眼神都能夠獨當一面,霸占整個大銀幕。

我在想伊斯特伍德片中角色的對白是否有埃裏·瓦拉赫所飾演「屠克」(醜)的十分之一。「無名客」從不廢話,「屠克」的嘴則閑不下來。「屠克」這個角色是埃裏·瓦拉赫塑造的令人驚嘆的角色之一。

在片中他故意隱藏實力,表現滑稽,卻又令他有一種亡命徒般令人恐懼的存在感。當他故作醜態的時候,我們能夠感受到這是他的策略,而非他的性格使然。埃裏·瓦拉赫曾受過方法派的培訓,舞台資歷豐富,「屠克」這個不入流的角色徹底讓瓦拉赫給演活了。

李·範·凱瑞夫,片中的「天使眼」,出生於紐澤西,已經出演了53部電影以及數不清的電視節目,這其中很多都是西部片(凱瑞夫的電影首秀是【正午】(1952),在片中他飾演一個幫派成員)。

在【好壞醜】眾多「瞇著眼睛」角色中,凱瑞夫的眼睛瞇得最窄,而又閃爍著瘋狂與執念的光芒。

片中三個角色都在追尋著內戰時期的一筆寶藏,而又各自掌握著一部份關於寶藏藏身之地的資訊(一名角色知道寶藏的埋葬墓場卻不知道是哪一個墳墓,另一個角色知道埋藏寶藏墓碑上的名字卻不知道是哪個墓場)。

所以他們三個人都清楚,在那個墳墓找到之前,誰都死不了;可是一旦找到墳墓,每一個人都會試圖去殺掉其他人並獨吞寶藏。

作為一個現存修復版本180分鐘片長的電影,僅僅上面這些情節肯定是不夠的,而萊翁內絕對不會缺少其它創意。比如開頭的槍戰,勾勒了一些與寶藏不相關的角色。

還有那個連環騙局,瓦拉赫假扮通緝犯,伊斯特伍德首先押著他去換贖金,然後在瓦拉赫即將被吊死的時候,用精準的槍法射斷吊繩去解救瓦拉赫。

還有重要的荒漠場景,先是伊斯特伍德在荒漠中拋棄瓦拉赫,然後瓦拉赫又對伊斯特伍德做了同樣的事情,其中陽光炙烤的場景頗有電影【貪婪】(1925)的神韻。以及那輛令人難以忘懷的亡命馬車,裏頭躺滿了屍體與垂死之軀。

還有讓人驚喜的關於內戰戲中戲般極具野心的刻畫。Aldo Giuffre飾演的北軍將領貢獻了震懾人心的表演。

他輕描淡寫的解釋了自己的嗜酒癥:「在戰鬥前有最多的酒並能讓自己的軍隊保持暈醉狀態的司令官將會取得最終的勝利」。還有他的臨終之言:「你能讓我多活一會兒麽?我正期待聽到一個好訊息」。

賽爾喬·萊翁內(1929-1989)是一個具備無限想象力和雄心壯誌的導演,在他開創出通心粉西部片的同時,他也開創了自己。

評論家葛倫·艾瑞克森在www.DVDtalk.com網站關於「鏢客三部曲」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萊翁內曾經大肆聲稱自己是勞勃·艾德烈治所導演的義大利電影【天火焚城錄】(1962)的副導演,借此炒作自己的事業,盡管事實上他工作第二天就被炒了。

萊翁內在1961年制作了一部已經不為人知的羅馬帝國史詩片,然後依據黑澤明的【大鏢客】翻拍了【荒野大鏢客】,看來格斯·範·桑特翻拍的【驚魂記】(1998)並不是第一個采用這種逐格翻拍手法的案例。

作為一個不甘於小打小鬧的導演,萊翁內拍出了另外兩部無可置疑的傑作【西部往事】(1968)和【美國往事】(1984)。到了萊翁內職業生涯的末期,好萊塢對片長過長的影片充滿質疑,竟然「罪大惡極」地將【美國往事】從227分鐘剪成139分鐘令人有時難以理解的版本。

【好壞醜】的首映也被剪去了19分鐘。但是萊翁內的所有電影都有未刪減的DVD版本留世,而透過這些未刪減版我們逐漸意識到萊翁內是一位多麽傑出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