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瑯琊榜:梅長蘇算無遺策,為什麽偏偏在霓凰郡主這裏栽了個跟頭?

2024-07-21影視

在【瑯琊榜】中,梅長蘇的計謀一環套一環,再加上前期的準備和鋪墊,堪稱天衣無縫,然而很快他就被打了臉。

那就是在三稚子大戰百裏奇後,霓凰郡主慘遭越貴妃和太子的戕害,打算利用情絲繞,使霓凰失身於太子一黨的司馬雷,從而將雲南穆家與東宮一脈緊密相連。

在此之前,寧國侯謝玉的妻子——蒞陽長公主,就已經星夜前往雪廬,將情絲繞一事告知給梅長蘇,並將自己的猜測和盤托出,認為宮裏有人要行此下作手段,逼郡主下嫁。

而她之所以貿然來找梅長蘇,一是因為自己就曾受到過情絲繞的迫害,不得已嫁給謝玉;二則聽聞他和霓凰走得近,能在五日後的比武裏見到霓凰,這才連夜趕來。

根據長公主提供的訊息,梅長蘇在比武前隱晦的提點了郡主一二:

「蒞陽長公主托我一定要告訴你,現在看到你出嫁希望渺茫,宮中有人,想要使一些手段逼你就範,後宮的那些手腕你一定要當心。」

霓凰自然把對方的話聽了進去,那麽後來又為何會深陷水深火熱的困境裏呢?而梅長蘇又是如何巧妙的化險為夷,反敗為勝的呢?

資訊不對等

「情絲繞事件」可以說是【瑯琊榜】裏各方勢力的第一次登台和交鋒,起因就是霓凰手中的兵權。

無論是對皇帝還是皇子來說,外姓王的兵權總是遭人忌憚的。

相對而言,皇子們還是希望這份權力落在自己身上,畢竟哪方勢力娶了郡主,就相當於可以共享雲南穆王府的勢力。

於是就有了情絲繞這麽一件齷齪事。

因為在人們固有的觀念中,女子一旦失身,不是自盡以全名節,就是委身其人,這一招雖然下作,卻著實好用。

若非不慎走漏訊息,成敗還猶未可知。

而梅長蘇在獲知情絲繞一事時,是由長公主提供的情報,那麽長公主又是從何處知道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梁帝後宮中的隱藏大佬——靜嬪了。

她在無意中撞見了一位宮女去冷宮索要情絲繞。

「情絲繞這種酒我以前聽說過,它有催情的效果,而且女子單單服用一杯,就會四肢無力,立即神誌不清。」

當年蒞陽長公主便深受其害,如今重出江湖,再加上郡主擇婿一事,顯然是有人想故技重施,令霓凰屈身事人。

作為當年被林家送進宮的醫女,靜嬪從始至終都和林府站在同一陣線,遑論霓凰還曾是林殊的未婚妻。

縱然不論情誼,單從同為女子這一點上來說,靜嬪也沒有放著不管的道理,故而她將此事告知了長公主。

如果說這世上誰對情絲繞最為痛恨,那必定非長公主莫屬。

可惜的是,當長公主準備去找郡主時,霓凰卻一早就出了門,找不到人的長公主,只能退而求其次,將此事說給了梅長蘇,托他在次日進宮時,叮囑霓凰一二。

種種折騰下來後,一道訊息已然經過了三人之口,直到最後才被通知給了當事人。

很快梅長蘇的話就得到了驗證,比武結束後,皇後便迫不及待的朝霓凰發出了邀約,此時此刻,他們都將懷疑的視線放在了皇後和譽王的身上。

因為此前靜嬪所看見的那名宮女,正是皇後身邊的人,偏偏又如此湊巧的來請霓凰去正陽宮敘舊,一番推測下來,就連梅長蘇也認為皇後最有嫌疑。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簡單嗎?要知道皇後在宴請霓凰時,參與的還有越貴妃,就算皇後想趁機搞事,也不會如此直白。

況且情絲繞這種陰私,知道的人怕也是寥寥無幾,即使皇室中人有所耳聞,但能拿到的人,恐怕也不多,皇後又是怎麽知道一個冷宮裏的老嬤嬤,手裏還有情絲繞的呢?

說到這裏,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想一想,蒞陽長公主是在情絲繞的迷惑下,不得不嫁給謝玉,而謝玉表面上是個純臣,看起來大公無私,一直秉持著中立的原則,背地裏卻早已倒戈太子,成為東宮心腹,所以情絲繞這件事,從頭至尾都是太子一黨策劃好的。

皇後不過是個障眼法罷了,極有可能是謝玉放出的風聲,好讓皇後做擋箭牌,分散霓凰的註意力,從而降低對越貴妃的戒心。

而這些宮內的變化,都是梅長蘇所無法掌控的,資訊的不對等,令他的判斷出現了嚴重失誤,導致他們忽視了藏在暗中的毒蛇。

所以當言豫津說約了廖廷傑去打馬球的時候,梅長蘇才意識到他大錯特錯,因為這件事要成,必須有外男在場,譽王一黨的廖廷傑既然不在宮中,皇後又如何會去做無用功?

顯而易見,在旁邊窺伺的越貴妃才是幕後黑手,梅長蘇提醒霓凰提防皇後,卻忘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事後諸葛亮

面對梅長蘇的種種勸告,霓凰聽了卻沒全然聽進去,明明梅長蘇示意她拒絕皇後的邀請,卻仍被她視若無睹了。

「娘娘盛情,霓凰怎敢推辭?」

這話說得合情合理,畢竟面對天下最尊貴的女人的邀請,即使是作為郡主的霓凰,依然沒有說不的權利。

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來源於她足夠自信,不提梅長蘇提醒在先,霓凰也自恃武藝不俗,定力非凡,認為有人動武傷不到她,即便下藥,她也早有了防備,所以才會坦然赴約。

殊不知這件事的隱秘之處,就在於他們從一開始,就防備錯了人。

霓凰固然在正陽宮中小心謹慎,酒食均未入口,可隨後到了越貴妃宮中,卻在對方假惺惺的逼迫下,不得已喝了一杯酒,其中正好放了情絲繞。

很快藥效就發作了,厲害如霓凰這樣的女統帥,也不由得神情恍惚,渾身乏力,差點被司馬雷得逞。

而在她深陷牢籠之時,梅長蘇已在須臾間想到了救人之策,蒙大統領的出現,成了破局的第一步。

他讓蒙摯去做三件事,首先是去通知靖王入越貴妃宮中營救郡主;其次派人通知皇後,捉越貴妃一個現行;最後找霓凰的弟弟穆小王爺,堵住司馬雷。

為什麽要讓靖王去救?要知道能闖進貴妃宮中救人,那麽來者必須身份夠高,身手夠好,人品夠正,只有如此,梅長蘇才能放心。何況當天又剛好是靖王進宮的日子,簡直是天選之子。

當年蒙摯在赤焰軍中待過一年,有袍澤之情,靖王對他有著天然的信任,並且他也同樣關心郡主的安危,由他介入,事後也好脫身。

至於為什麽要通知皇後,則是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皇後與越貴妃向來不對付,經年被貴妃壓上一頭,就連太子也給了越貴妃之子,皇後焉能不恨?

但凡有機會把越貴妃拉下來,皇後無論如何都不會白白浪費,肯定是要上趕著去抓把柄的。

在當下這個緊急關頭,不管有沒有,皇後都可以去湊個熱鬧,沒有就當串了個門,可要是真有的話,皇後就是撿了一個大便宜,反正怎麽樣都不吃虧。

最重要的是,她也不是沒有腦子,這不還特意帶了太皇太後一起嗎?

最後讓穆小王爺帶人趁機抓住司馬雷,則是為了保留人證,甚至於梅長蘇還為此做了兩手準備,讓蒙摯聲稱是巡察時發現的司馬雷,並在後門抓到他,省得讓梁帝多疑,揣測是霓凰與穆小王爺事先串謀,這樣一來反而說不清楚。

事實證明,梅長蘇每一步都算的毫無錯漏。正是靖王的及時趕到,才沒讓越貴妃的奸計得逞。

只不過最毒婦人心,太子雖然窩囊,越貴妃卻是個狠人,竟然敢當眾射殺靖王。

「讓死人不說話,我們才有說話的機會,放箭。」

好在久經沙場的靖王,面對殺機始終遊刃有余,反倒將太子當成了人質,雙方一時間僵持不下,直到皇後的介入。

眼看大勢已去,越貴妃當機立斷,要和靖王做交易,互相隱瞞剛才的刀光劍影,可她不知道,對犟牛一樣的靖王而言,這種勾心鬥角、利益交換,從不在他的忍耐之中。

越貴妃的野心,註定功虧一簣。

連環計中計

事情已經敗露,皇後當然不會放過落井下石的機會,立馬就帶著人把事情捅到了梁帝面前,此時霓凰已經清醒,對於自己受到的屈辱,只會更加憤怒,當即就和越貴妃爭辯了起來。

然而越貴妃不愧是縱橫後宮多年的老手,面對郡主的喊冤,她反倒表現得萬分委屈,加之皇後在一旁煽風點火,反而給了她一個絕佳的辯白借口。

將下藥威逼一事,轉嫁到霓凰投靠譽王一脈,由此將陰謀粉飾成奪嫡。

「郡主堅持認為我心懷不軌,我不願爭辯,郡主更親近皇後娘娘和譽王,而並非我跟太子。」

有時候言語就是這麽的鋒利,只消一句,便能捏住旁人的命脈,對此時的梁帝而言,越貴妃的這句話,便是打蛇打七寸,正中他心中的猜忌。

偏偏此時靖王又站了出來,把一切的前因後果都說了出來,甚至連刀挾太子一事都說了出來,出人意料的是,梁帝並不關心靖王的安危,反而憤怒於他的大膽。

不得不說,不受寵的兒子,真是說什麽都沒人在乎,梁帝抓不住重點,皇後卻是會的,當即點出了射殺皇子一事,總算讓越貴妃無話可說了。

但狡猾如貴妃,仍是咬死不認,直到蒙摯抓到司馬雷,她才徹底服軟,最後不得不棄卒保車,用自己換了太子。

然而梁帝的懲處,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未對太子一黨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反倒還在最後,斥責靖王,訊問他從何得知霓凰遇險。

「你是如何得知,霓凰在昭仁宮有難,進去相救的?」

靖王無法直接將蒙摯供出,左右為難之際,撿漏大王譽王閃亮登場了,而他之所以能出現的如此及時,當然是拜梅長蘇所賜。

早在洞悉越貴妃陰謀時,梅長蘇便已經想好了救人之策和善後之路,讓靖王救人,用譽王解圍,既能讓太子一黨謀劃敗露,又能將仇恨轉嫁給譽王,還能順勢給譽王一個錯覺,認為這位麒麟才子是心向於他的,一舉多得,何樂不為?

靖王不受寵,譽王又多年和太子相爭,此時由他出面說話,才不會引起梁帝的懷疑。

表面上看是譽王搶功,梅長蘇為了投誠才送去一份大禮;實際上一切都只是他為了救人而已,順便再把越貴妃搞下去,從而削弱太子的勢力,令靖王有時間發育。

退一步來說,譽王救人一事,並不是一個在梁帝面前露臉的好時機,與其惹梁帝忌憚,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反正只要當事人自己清楚就好。

整個情絲繞事件,雖然一開始超出了梅長蘇的預判,但整體走勢卻是向上的,梅長蘇不僅解了郡主的危機,還附帶扳倒了越貴妃(縱然後面復出,也助力不多了),更讓譽王誤以為他已經投誠,同時又讓自己真正想扶持的靖王,送了郡主一個大人情,真是好一出連環計。

「宮裏這灘渾水,若不是這位高人,誰又攪得動呢?看來從此以後,我們都難逃被這位高人撥弄的命運了。」

暗流湧動,金陵城中又會有何種風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