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紅樓」如何戀青春|【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的「青春標簽」,青年人為何不接受

2024-08-26影視

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自8月16日全國上映以來,遭遇了票房、口碑雙「撲街」。 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劉繼保在統計分析中發現,網路觀眾對於這部影片的吐槽點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人物形象「流量化」、劇情「速食化」、主題「淺薄化」。

在劉繼保看來,胡玫導演本來想刻意打造「青春紅樓」,但「青春」成了這部劇最大的敗筆。「他試圖用‘青春’標簽吸引年輕觀眾,過度強調‘青春’元素,卻忽略了‘紅樓夢’的精髓——家族興衰、社會矛盾、人性思考。這樣強行將‘青春’與‘紅樓夢’嫁接,不僅扭曲了原著的內涵,也無法滿足觀眾對‘青春’的期待,反而產生了一種‘失望’和‘憤怒’。」

劉繼保坦言道,在當代文化消費呈現出碎片化和速食化的趨勢下,雖然年輕觀眾更傾向於追求短平快的娛樂體驗,但內心深處卻對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很敬畏,胡玫利用「青春」和「網路」爭取熱度和票房,但她恰恰忘記了年輕觀眾對經典作品的熟悉程度和苛刻要求。

現象直擊

票房冷清有觀眾「包場」看電影

「我買了今天上午11點20分的票,還是想自己感受一下!」8月22日上午,在一個紅迷閱讀社交群裏,面對群友們對正在上映的胡玫版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的各種吐槽,這位群友「洛可可」稱,她將和老公在廣州市天河區某影院「包場」觀看這部電影。所謂「包場」就是觀眾席上空空蕩蕩,只有她與老公坐在席位上,對此她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

當天下午,洛可可在群裏談起了這部電影的觀後感。「第一感覺是影片情節混亂,很少有原文對話,幾乎是編劇自己修改後的台詞;第二印象是有幾個唯美的畫面,歸功於現在的航拍和後期電腦技術。總印象是演員演技淺薄!沒有一點文化底蘊。」

接著,群友「君」表示,原本她也想看這部電影,但是看了看網購平台上顯示的購票座位全是空位。「一個人都沒有買,我要是買票了,就我一個人了。」君稱,她看到網路上對於這部電影的各種負面評價後,最終打消了觀影念頭。

槽點分析:

人物形象「流量化」、劇情「速食化」、主題「淺薄化」

和洛可可一樣,三亞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劉繼保觀看這部影片時,也幾乎享受了「包場」待遇。「這部影片在三亞是8月16日正式上映的,我是18號下午看的。上百個觀眾席,上座的包括我只有7個人,另外6人都是女孩,應該是高中生。」

劉繼保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他這些年一直在研究紅樓IP開發與傳播情況。對於胡玫導演的這部「青春紅樓」題材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他做了相關統計分析與研究。這部電影耗資高達2億人民幣,但上映後的票房成績卻遠未達到預期。首日票房僅為160萬元(另有報道稱首映當天票房為169萬元),這一數位遠低於同期其他影片,顯示出觀眾對該片的冷漠和無視。

「從票房上看上映五天後,總票房達到445萬元。有預測認為最終票房可能僅為600萬元左右。豆瓣電影上有人評價:想到爛但沒想到這麽爛(吐槽合集)。」劉繼保表示,在統計分析中他發現,網路觀眾對於這部影片的吐槽點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人物形象「流量化」、劇情「速食化」、主題「淺薄化」。

首先選角不符合觀眾預期,影片裏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和演繹也不夠深入。張渺怡飾演的林黛玉被觀眾批評為缺乏原著中的聰慧靈秀、敏感細膩,而更多地展現出了偶像劇裏傻白甜女主的感覺,她在片中顯得過於活潑,缺乏古典美人的氣質,與原著中的人物形象相去甚遠;賈寶玉的扮演者缺乏書卷氣和憂郁氣質,失去原著中那種叛逆和灑脫的性格;片中薛寶釵的形象則過於刻板,缺乏原著中那種溫柔賢淑、知書達理的魅力,還過於強勢,缺乏原著中那種細膩的內心世界。

「網路評論普遍認為,流量明星的演技和氣質與原著人物形象嚴重不符,導致人物形象扁平化,觀眾直呼‘毀經典’。」劉繼保稱,在他看來,這部影片演員啟用流量明星,而非演技精湛的演員,將「經典」人物符號化,成為吸引流量的工具。尤其是片中幾位主角塑造的失敗讓觀眾無法與角色產生共鳴。

劉繼保還認為,在劇情改編上,這部影片將「金玉良緣」作為主線,強行將寶玉和寶釵配對,違背了原著中「木石前盟」的設定,導演忘記了賈寶玉的心裏話「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為了迎合快節奏的網路時代,劇情被「速食化」,節奏混亂,邏輯不通。這體現在寶玉和黛玉的感情線被過度渲染,而其他人物的命運則被簡化甚至忽略,導致劇情失衡,人物關系錯亂。

原因總結:

過度強調「青春」元素忽略原著精髓

在劉繼保看來,胡玫導演本來想刻意打造「青春紅樓」,但「青春」成了這部劇最大的敗筆。她將原本細膩、復雜的人物關系強行簡化,將人物性格扁平化,將故事發展線性化,最終呈現出一幅青春偶像劇的粗糙畫卷:賈寶玉變成了一個青春期叛逆少年「杠精」;林黛玉變成了一個愛哭的「小女生」;薛寶釵變成了一個「女強人」。這種「青春化」的改編,不僅扭曲了原著的人物形象,也消解了原著的思想深度和藝術價值。

「胡玫的‘青春紅樓’試圖用‘青春’標簽吸引年輕觀眾,過度強調‘青春’元素,卻忽略了‘紅樓夢’的精髓——家族興衰、社會矛盾、人性思考。這樣強行將‘青春’與‘紅樓夢’嫁接,不僅扭曲了原著的內涵,也無法滿足觀眾對‘青春’的期待,反而產生了一種‘失望’和‘憤怒’。」劉繼保坦言道。

在當代文化消費呈現出碎片化和速食化的趨勢下,雖然年輕觀眾更傾向於追求短平快的娛樂體驗,但內心深處卻對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很敬畏。「胡玫導演想利用‘青春’和‘網路’爭取熱度和票房,但她恰恰忘記了網路觀眾對經典作品的熟悉程度和苛刻要求:觀眾對原著人物、情節、主題都有深刻理解,對改編作品的忠實度、完整性、藝術性要求極高。」劉繼保評價道。

啟示教訓:

青年人敬畏原著,需要深入思考的藝術品

在劉繼保看來,胡玫導演的「青春紅樓」是一場經典的「翻車」與網路時代的「被審判」,對「紅樓」經典解構更是對大眾審美接受的誤判。同時這場「翻車」事故也反映了當下影視劇創作的困境:如何在流量時代下,既滿足年輕一代觀眾的娛樂需求,又保持對經典的尊重和對藝術的追求?如何才能讓「經典」不再成為「消費」的工具,而是成為引領時代精神的燈塔,讓青年人愛上【紅樓夢】這樣的名著,這些都需要影視業內人士深思。

尤其是近年來「國風熱」在年輕人中悄然興起,一些青年人身著古裝遊走在文物古跡景點裏,‘圍爐煮茶’成為青年社交新寵。他們還喜歡研制【紅樓夢】裏提到的一些美食,並制作紅樓人物書簽等等。「但是他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青春化’‘潮流化’的作品,而是能夠沈澱下來,深入思考的藝術品。」劉繼保表示,胡玫的改編盡管試圖迎合時代的脈搏,但卻失去了作品的本真,最終只能成為一場平庸的視覺秀,無法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銘印。

胡玫還錯把碎片化的快感當作了敘事的精髓,忽視了經典作品應有的深度與情感連貫性。或許,這也為其他試圖改編經典的創作者敲響了警鐘:創新固然重要,但在面對經典時,形式上的迎合絕不能替代對內容的尊重與理解。只有在真正理解作品靈魂的基礎上,才能創造出既符合當代青年人審美又不失經典氣韻的優秀改編。否則,最終只會陷入「碎片化」的陷阱,喪失了經典應有的厚重與尊嚴。

教育普及:

高中生整本書閱讀【紅樓夢】

要從語文老師帶頭做起

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苗懷明則表示,一部電影能讓大家如此關註,也說明【紅樓夢】作為深入人心的國民大IP,非同一般。雖然當下網路社交媒體時代,大眾習慣於刷視訊短劇,閱讀網路碎片化資訊,但是吃速食代替不了吃大餐,大家還是得養成閱讀大部頭名著的良好習慣。所幸的是,除了【黛玉進賈府】、【劉姥姥進大觀園】、【紅樓春趣】等【紅樓夢】部份章節內容被編選進中小學語文課本,教育部門還提倡高中生整本書閱讀【紅樓夢】。

「需要指出的是,高中生整本書閱讀【紅樓夢】在執行中也遭遇了一些困難,中學課程多,教學任務繁重,一些語文老師自己不閱讀【紅樓夢】,只在課堂上照本宣科講備課的內容,沒有自己的閱讀感悟體會,所以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整本書閱讀要從語文老師帶頭抓起,以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苗懷明表示,【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在全國的中學推行下去了,也會薪火相傳地影響到社會面上更廣泛的人群閱讀名著【紅樓夢】。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